回眸一笑百媚生

2018-09-18 23:50陈双金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摘 要:优秀的作文在结尾处会起到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使读者阅读后爱不释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重对文章结尾的写作,起到强化和点题的效果。文章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作文结尾的写作,使学生掌握文章结尾写作的方法和策略,展现出灵动、多样的文章结尾,给人耐人寻味、回味不绝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4

作者简介:陈双金(197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学生的精彩写作结尾点明主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久久难忘。因此,学生要注意掌握不同的结尾方式,通过多样化的结尾来达到引人入胜、爱不释手的目的。

一、善于设问质疑,余音缭绕不绝

学生的写作结尾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固定于某一种形式,或者是某一种表达方式。教师要关注不同结尾方式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可以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编写和创造,达到吸引读者目光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设问的方式来进行结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余音缭绕不绝的效果。设问就是以问题的方式来展示结尾,使读者融入到文章中,仔细阅读,深刻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融入其中的目的。学生会围绕着问题来思考探究,进而通过问题来回答,通过情境来反映自己的心声。例如学生作文:“上了初中,刚开始我认为,也许这个外号也会流传开来的,因此,自我介绍的时候,我真诚地说:‘希望大家能叫我猫子!可是没有人这样叫我。那好吧,渐渐遗忘吧。可我又发现自己那样想念它。那些叫我‘猫的人,你们在哪里?那个被叫做‘猫的我,你又在哪里?”结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结束,实际上引出了问题,等待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使人带着好奇心进行思考。

二、妙引巧联佳句,表达耐人寻味

学生在写作结尾处可以恰当地使用一些引用,引用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引用的表达方式也展现出了作者的渊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会给教师留下深刻的影响。引用的结尾方式语言简练,但是给人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营造了良好的意境和情景,是耐人寻味的。例如学生的作文结尾:“‘漫天飘舞樱花雨,飘飘洒洒梦几回。看着姐姐甜美的笑容,我知道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因为我明白,目标的背后,不仅有我自己的追求,还有姐姐未完成的梦想!”文章的引用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结尾不仅可引用名言佳句,还可以引用名人案例,通过他们的真实事迹来展现文章的生命力,给人以信服的感觉。例如学生在写作有关珍惜时间的文章时,在结尾处写道:“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对待时间,自然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严肃课题。前人曾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言简意赅的‘惜时篇,其中我比较欣赏的是郭沫若同志的精辟论述:‘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光阴荏苒,时不我待。爱迪生惜时,终于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打开了许多科学之门;巴尔扎克惜时,于是创造出了传世佳作,名垂千古。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惜时如金,勤奋登攀科学知识的高峰,事业的帆船就会勇往直前,抵达成功的彼岸。”学生在结尾处旁征博引,引用了名人的语言,引用了名人的事迹,可见学生文学素养的功底有多么深厚,文采有多好,展现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展示哲理妙思,升华文章主旨

学生的写作结尾不仅要生动,更要有意義,注意通过写作展现出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写出一定的哲理。因此,学生在结尾处不要草草了事,快速收尾,要注意结尾内容的丰富、材料的厚重,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结尾处也要展现出作者的文采,注意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写出学生自己的观点,达到升华文章主题的目的。例如在表达“三思而后行”的写作时,学生写道:“三思而后行,前提是思,重点是行。没有冲动可能埋下的祸根,没有放弃可能留下的遗憾,不用畏惧不用逃避,面对生活,三思,然后就行动起来吧!”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应该首先三思,形成自己的认识,之后行动起来,检验自己的思考,验证自己的观点。这种认识是通过学生的新巧构思达到的,其中还运用了推理想象,文章具有独到之处,有个性之处。在写作“博学”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文章结尾处总结:“博学即学识渊博,博学能够使人智慧通达,可以增强人的才干。博学多才的人,往往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于社会上有声誉,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也要比其他人大。要想成为博学的人必须有高远的志向,有广泛的兴趣,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勤思善问、笃学善悟,能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学生的总结展现出了学生的认识和观点,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通过总结起到了升华文章主旨的目的。

四、勇于敞开心扉,展示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可以与众不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善于运用情感在写作中进行表达和写作。学生所写作的情感并不一定是多么高尚的,要透过细小的情感来表达内心,展现思想,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去温暖更多的人,产生心理的触动。例如学生在“感恩”话题的作文中,最后写道:“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心抛向最需要的地方。将被爱者传承,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中的恩人。”学生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展现了学生的智慧,也表达了学生的情感,使更多的人在阅读中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内心深处荡起涟漪,久久不能平复。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一些真情实感的东西,写出自己的观点。

五、首尾相互呼应,文章浑然天成

为了使学生的写作可以完整、浑然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尾与开头的首尾呼应。文章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的方式会使读者感觉到文章的完整性,进而起到强调和突出主题的目的。学生在文章结尾处不要随意地去写作,要联系文章的开头,将它们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很好的照应。例如学生的文章开头:“帆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困苦,它呼啸在暴风中,腾跃在波谷里,急行在骤雨中,喧嚣在狂浪中,穿行在礁石间……帆以它坚强不屈的意志年年月月与怒涛巨澜搏斗着。”为了使文章看起来有始有终,学生在写作结尾处写道:“我赞美帆,在我的眼中,只有真正具有帆的性格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真正具有帆的信念的人,才算得上高尚。”学生在文章开头说“帆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困苦”,介绍了帆在暴风雨中的经历,阐述了帆的作用和用途。在文章结尾处再一次强调,并且用了赞美的语气来称赞帆。并且在这里不仅仅是称赞帆,还是称赞了具有帆一样性格的人,将文章的主题升华,达到了升华主题、突出主旨、重点明确的目的,使文章的前后呼应、连贯起来,达到了前后统一的效果。

总之,生动的结尾会展现出学生的才华和文采,进而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脱颖而出。教师不仅要关注文章结尾方法的传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写作的方式来练习,鼓励学生相互批改,相互指导,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写作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实现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周艳华.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速读(中旬刊),2016(5):291.

[2]田 颖.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学生之友,2011(2):34.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