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尝试“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2018-09-18 23:50宋芳茂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尝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纵观许多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剖析而忽视文本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不分离”,将阅读和写作完美融合?文章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向写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做法,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指向写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尝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6

作者简介:宋芳茂(1977—),男,福建宁德人,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主张,受到了小学语文界名家及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热议,也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大讨论,大家对其观点褒贬不一,我以为不论是“指向阅读”还是“指向写作”,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想如果能将“指向阅读”和“指向写作”两者完美结合,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将得以提升。近年来,我们也做了在阅读教学中“指向写作”的尝试,下面就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指向写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关注文体,培养体裁意识

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由此可见,如果学习课文时,学生不知道文体特征,阅读将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以后文体的掌握就会盲目。纵观许多语文课,许多教师一味追求文本内容的剖析,却忽视了文本特点,教师没有教的意识,学生自然就不会有学的意识,也没有了文体的感受,又何来的文体表达技巧呢?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体意识,而且注重了其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以茉莉为线索,文中和茉莉有关的句子随处可见,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引发学生思考文中为什么如此细腻地写茉莉花。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得出了结论:这篇课文以茉莉为主题,无论是在家中的阳台上还是医院的病房里随处可见茉莉的影子,随时都能闻到茉莉的芳香,这篇和茉莉有关的句子就像珍珠撒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而父母之间的茉莉之爱就是情感线,将这些珍珠串起来。这就是这篇散文的一大特点。

纵观这个教学点的引导,我们紧紧抓住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在学习中无痕地渗透散文的文体意识,“指向写作”的意识非常明确,这对学生今后理解散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体裁意识得以培养。

二、关注语言,领会表达技巧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关注文体的语言,体会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彩和巧妙。“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同样要关注语言,学会写作表达的技巧,揣摩用词的精妙,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我们在教学苏教版五下《水》这篇课文,感受“一勺水冲凉”的场景时,就明确引导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先让学生进行句式对比: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只有一勺水,实际上水流得较快,为什么作者要将水流的速度写得这样慢?学生讨论交流体会到:这个“滑过”用得很精妙,作者一连重复用了三个“滑过”,抓住了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感官写出了这份独特的感受。这就是由表及里的细节描写,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了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反复”和“夸张”。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非常强调语言的运用,我们在备课时应要多关注文本的语言,去找寻适合学生写作的表达方法,巧妙地将语言文字运用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其独特的表达技巧。

三、关注结构,培养“段感”“篇感”

管建刚老师的《构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中指出:“学生作文几乎空白的是段感、篇感。这玩意,口头练不到,阅读不关注,学生无从下手,下了手也没个样子。”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段感”“篇感”是必要的。

1.中心句要关注

许多课文的段落都有明显的中心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找出中心句,既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用在作文中,就能让文章结构清晰、主题明确。因此教学时要多关注中心句,以此培养学生的“段感”。

如教学苏教版三下《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们认真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②分别介绍了几种海底世界?③各有什么活动特点?这三个问题的引导层层深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由此总起句引起,作者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等海底动物的特点,先概括后具体,让这一片段叙述条理清晰,引导学生今后在写作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写话。

2.写法要关注

一篇文章必然都有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特色,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多关注文章的写法,一篇文章的写法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写法的特色进行教学。

如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中“点面结合”是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我们就关注了这一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同样是描写保大堤,第二、第四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探讨交流得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一群官兵,第四自然段写的是黄晓文;第二自然段是对解放军群体的描写,而第四自然段则是对个体的特写,这样点面结合的写法我们在习作中可以尝试采用。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篇章结构,对培养学生的“段感”和“篇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言而喻的。

3.首尾要关注

一篇文章它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教学时要多关注文章内容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开头和结尾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加强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掌握,从而培养他们的“段感”和“篇感”。

例如,苏教版六下《烟台的海》一课的开头介绍了烟台的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后面写四季独特的风景做了铺垫。为什么作者在开头要交代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果教师不教学生是不易理解的,教学时也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个开头中,“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这些语句,交代了烟台的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教師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再配合课件的演示,学生就能充分理解这一开头的设置。有了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才有四季风景的独特,以至于作者结尾赞美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是活剧,整篇文章这样安排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这样细致的分析,学生就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整体。文章的中间到结尾和文章的开头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分析开头、中间、结尾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多关注文章的结构,从而培养他们的整体感。

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阅读教学观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正在迷茫的一线语文老师,我们也在尝试将“指向写作”融合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尝试就意味着我们还行走在路上,“指向写作”不意味着不要阅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对翅膀,在教学中不能分开,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服务,让阅读和写作完美融合,不断尝试将会不断成长,我们坚信“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将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构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答疑[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5):12-16.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尝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