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提升区域游戏趣味性

2018-09-18 23:50俞艳华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区域游戏

摘 要:数学知识在区域游戏中具有活化内容、提高趣味程度等方面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深刻认识这一点,并结合区域游戏活动安排,将其有效融入其中并发挥其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首先,区域游戏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平时数学学习内容的巩固;其次,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感知体验,提高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最后,区域游戏活动中运用数学内容,还可以实现提升智力训练水平的目标,从而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在组织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结算、图形认知以及益智训练等途径,将数学知识与区域游戏融为一体,提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关键词:区域游戏;数学内容;幼儿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1

作者简介:俞艳华(1975—),女,江苏启东人,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与生活。

运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与素质,是广大幼儿教师成功的经验。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区域游戏赋予了幼儿更为宽泛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动手操作,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得到提升。在区域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可以显著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素质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数学知识对提升区域游戏趣味性的分析

区域游戏致力于让幼儿自己活动,在动手操作与情境模拟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将数学知识融合到区域游戏活动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提升游戏趣味性发挥作用。

首先,区域游戏中增加了数学知识,可以实现对平时数学教学内容的巩固,让幼儿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实现在玩中学的效果,幼儿们参与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显著提高。许多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课堂上掌握不够牢固的数学运算等知识,通过区域游戏活动得到了有效的巩固,提高了学习成效,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区域游戏中增加的数学知识,大多属于从生活中提取的实例,在幼儿们的生活体验中或多或少存在,因此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感知进行,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效果。幼儿的生活与活动范围有限,区域游戏如果脱离他们的生活感知,组织的效果必定达不到预期水平。寻找区域游戏与幼儿生活感知之间的结合点,有助于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更加熟练操作。因为有了生活中类似的感知,幼儿可以将其迁移到区域游戏活动中,让游戏的吸引力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区域游戏活动中能融入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与智力训练结合起来,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与反应能力,通过一些新颖的形式组织幼儿们参与其中,趣味性得到较大增强。许多益智类游戏活动内容,都可以将数学内容融合进去,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思维水平与反应速度,充分发挥这一资源载体的作用,对增强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巧妙运用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区域游戏趣味性

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区域游戏趣味性,需要紧扣区域游戏的特点,巧妙将数学内容融入进去,打造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的游戏活动,重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数学知识提升结算类型区域游戏趣味性。幼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和父母一起逛超市、逛菜场等,不少幼儿也有自己买东西和结算的经历。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增加结算类型的区域游戏活动,符合幼儿们的认知特点以及生活感知,并且他们之中许多人有经验、有体会,参与的兴趣高,整个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显著提升。笔者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专门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活动,给幼儿们模拟货币前往“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幼儿面前都有不同蔬菜的图片,上面还有具体的价格,例如白菜一元钱一把,黄瓜两元钱一斤等,幼儿们可以自己考虑买什么菜,买菜过程中进行货币的结算。这一区域游戏活动,最大限度上模拟了生活情境,无论是持币买菜的幼儿,还是卖菜的幼儿,都有模有样,如同真的菜市场一样,买菜过程中也可以讨价还价,在结算过程中训练了幼儿们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同时,买菜之后还要在班级讲述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些菜,打算用它们来做什么。整个区域游戏过程中,幼儿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模拟的情境,还有讨价还价的乐趣,以及思考统筹的成就感,游戏活动的趣味程度较高,幼儿们参与积极性也高。

(2)以数学知识提升识图类型区域游戏趣味程度。提高幼儿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图形特点的分析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识图教学,还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融入区域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区域游戏的内容与内涵,让游戏活动更具趣味性,同时更加吸引幼儿。例如,笔者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专门增加了“看谁说的准”内容,主要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找找需要的图形”,要求幼儿们分成几个小组,牵头的幼儿负责报需要找什么图形,是三角形、六边形还是长方形等,其他幼儿要迅速从一堆图形中找出相应的图形,既能够加深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也能提高其反应能力,同时营造竞争氛围,提高了游戏趣味效果。第二个环节是“说说为什么”,教师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幼儿们找出最合适的图形。例如要求幼儿为汽车找轮子,那么就需要找圆形;要求幼儿们寻找图形做房子的屋顶,那么一般就会选择三角形;等等。图形选出来之后还要幼儿们说一说为何选这个图形,对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都是很好的帮助。第三个环节是“趣味拼图”游戏活动,要求幼儿们对照投影的小动物,自己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拼图,如身体用长方形的,耳朵用三角形的等等,投影的图形需要幼儿们自己寻找并进行拼接,大家一起合作研究,兴趣盎然,对统筹协调能力也是较好的训练,整个游戏活动趣味性较高。

(3)以数学知识提升益智类型区域游戏趣味性。训练幼儿思维敏捷程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创设浓厚的情境對幼儿们进行训练,能够打造更加有趣的游戏活动。例如,笔者在区域游戏“找一找错误”活动中,分发给幼儿们不同的图画,要求他们分组寻找其中出现的问题,并在研究之后说出来。有的幼儿小组对小白兔骑自行车的图画指出了错误,主要是车轮子是方的,不是圆的。幼儿们说这样的自行车要把屁股颠坏掉的,大家哄堂大笑。笔者乘势对幼儿们普及了为什么圆形的轮子跑得快的道理,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也有的小组指出轮船行驶时船底在水面之上这一错误,根据他们自己平时的见闻,轮船在水里行驶的时候,应该有一部分船体在水面以下。笔者充分肯定了幼儿们细致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对幼儿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浮力的知识。这样的区域游戏活动,不仅让幼儿们自己去思考和研究,而且在游戏活动中融入了许多趣味的数学知识,学生自己找出来并进行表述,还可以穿插进行数学知识的普及,实现了游戏内容趣味性的提升,体现了益智效果。

(4)以数学知识提升角色类型区域游戏趣味程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们对一些角色非常感兴趣,例如医生、老师、售货员等,将这些角色扮演运用到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和表达诉求,还可以将数学知识有效融入进去,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在教师角色扮演区域游戏活动中,笔者给予幼儿登台发挥的机会,提供了教鞭、数字卡片、塑料图形等不同的材料,鼓励幼儿们自己选取一定的材料,走上讲台充当“小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位幼儿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有的幼儿运用塑料图形对其他幼儿进行图形知识的普及,分别介绍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讲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但是正方形的边长度一样,长方形的边长度不一样等。幼儿们在讲述的过程中,和其他幼儿一起巩固了相关图形的特点知识。有的小朋友选取的是数字,教其他同学进行加减法训练,自己俨然一个小老师。教师在这样的区域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这一区域游戏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其中加入了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巧用数学提升区域游戏趣味性应注意的地方

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游戏活动是重要的载体,其中区域游戏活动占据了重要位置。尝试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可以对游戏趣味性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知识渗透应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数学知识,一定要与幼儿的学习内容、理解能力、思维层次相吻合,不能随意超出学习内容以及思维层次,导致游戏活动出现冷场。一般而言,对不同年级段的幼儿组织区域游戏,渗透的数学知识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这一方面一定要深入研究和细致考虑,避免出现超出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游戏内容。

(2)数学知识渗透应当体现巧妙融合效果。区域游戏是非常精彩的,对幼儿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一定要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千万不能因为数学知识的融入,而导致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下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过程中,周密考虑如何将数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巧妙蕴含数学运算、图形识别等方面内容,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数学知识渗透应当联系幼儿生活感知。无论是数学运算还是数学知识的普及,都离不开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较为有效的方式是联系幼儿的生活感知,借助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内容,以及自己操作过的事项,实现区域游戏活动与生活体验的无缝对接,这样渗透数学知识在其中,更能够起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效果。

(4)数学知识渗透应当取得家庭的支持配合。除了在幼儿园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更多的时间幼儿生活在家庭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传授给家长一些技巧方法,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家庭生活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一个更大的优势在于时间充裕,可供发挥的场景也更多,只要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可以实现幼儿园+家庭的立体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进一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29.

[2]冯雅静.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6):7-8.

[3]武洁莉.以游戏促教育——幼儿区域游戏教育刍议[J].考试周刊,2012(77):192-193.

[4]钱晶莹.以多元化的游戏评价提高幼兒游戏水平[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5):24-26.

[5]张 星.浅析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135.

[6]阳 丽.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7(10):139,150.

[7]康锦秀.浅谈游戏活动对幼儿的促进作用[J].学周刊,2016(28):248-249.

[8]汪宗芳.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新西部(理论版), 2015(4):132.

猜你喜欢
幼儿成长区域游戏
综合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爱满天下,撑起爱的蓝天
走近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