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例谈

2018-09-18 23:50刘和萍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科特点自信心小学数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成为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从根据数学学科特点组织适合的教学活动以及改善评价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信心;学科特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2

作者简介:刘和萍,女,福建建瓯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心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反映了学生自己对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及在数学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的确信程度。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在成功中发展。

一、根据数学学科特点组织适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数学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第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第二,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第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要实现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富有情趣且学生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学习成功,从而获得自信心。

1.在情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使學生置于悬念之中,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使其自主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活动,从而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特征”时,课前教师创设“师生判断比赛”情境活动,即请一位学生上台任意写岀几个二位或三位整数,让全班学生与老师比赛:快速猜出这些数中哪些数能被3整除。许多学生会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而教师根据3的倍数特征很快做出判断。当学生与教师的答案发生冲突时,教师让学生笔算进行验证,学生发现了自己判断失误,并产生质疑:“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教师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自主发现找到3的倍数特征,即“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后,在学生很兴奋很想试试看这个特征是否真的管用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还是采用课前引入“师生判断比赛”情境活动,由一位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整数,让全班学生与老师再次进行判断竞赛,结果不分胜负。这时学生明白:课前老师就是运用这个特征来判断的,既快又对!(教师点头笑了)这样让学生感受亲历学习从挫败到成功的过程,其实就是让他们形成自信心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只是模仿者。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为自信心形成提供有力的保证。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谁先走》时,通过抛硬币来决定游戏的公平性。活动前,先让学生猜一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接着同桌合作做实验:一个学生抛硬币20次,另一同学做好记录,然后交换任务,换另一个学生抛硬币,同桌做好记录。最后收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都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合作的能力,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时,先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准备几个正方体纸盒,然后动手操作,把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展开后的图形是什么样子,把展开图画下来。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图案,全班讨论交流正方体纸盒剪开后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形状。通过探究,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

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做成功的学习者” 是每个学生潜意识里都有的愿望。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标中也增设了“基本体验”等这一教学过程性目标。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教师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体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时,课前教师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课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进行拼一拼,如何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清晰地理解掌握梯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还学会了有逻辑地思考。因此,教学内容要力求设计成物质化活动,既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又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成功喜悦,使他们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改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断深入,教师应建立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目标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等新体系。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核心,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关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平时作业与学业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性评价,即为了让学生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世界,就应客观地评价其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会用数学思考来分析世界,就应合理地评价其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世界,就应科学地评价其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在评价中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在客观评价学生的数学眼光中培养其自信心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就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指主动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的态度和意识。数学眼光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而这一素养形成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体验抽象的数学,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直观想象能力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来培养其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约分》时,要求把分数28/42约成最简分数。一位学生回答说:“可以把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等于14/21,14/21是最简分数。”此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这位学生,而是面带微笑地说:“不错,你发现了2是28和42的公约数,但请你再认真思考一下,约分后的分数14/21还有其他的公约数吗?不着急,再认真想想。”受到老师的提醒,这位学生耐着性子认認真真地再思考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它们还有公约数7,所以14/21的分子和分母还可同时除以7,得2/3,2/3只有公约数1了,所以2/3是最简分数。”这位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教师给予其肯定的目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进行点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其进行探究从而得到正确答案。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2. 在合理评价学生的数学思考中培养其自信心

让学生会用数学思考来分析世界,就是要求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而数学知识逻辑性强,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会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及技能。正如数学课标所倡导:在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初步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六年级升学数学总复习时,其数学知识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宏观看:小学数学知识可分为数和形两条线,数的纵向发展:整数—小数—分数……;数的橫向发展:数的基本概念(意义、性质、读写法……)—数的计算—应用。形的纵向发展:点—线—面—体……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些纵的、橫的、纵橫联系的严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复习时可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会用网络式、图解式、表格式等来回顾梳理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脉络,再让学生一一上台展示与大家分享,促使学生数学思考有深度,即知识点连成线;数学思考有高度,即知识线连成网;数学思考有效度,即知识网连成片。这时教师更要关注学生自我与他人相互合理的评价,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信心,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

3. 在科学评价学生的数学语言中培养其自信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工具,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数学语言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可分为抽象性和直观性的数学语言,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一些学生感觉其难懂、难学,所以害怕数学,从而产生焦虑形成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科学地运用评价的激励效应,使他们获得自信和向上进取的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所表现的:愿意与同伴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善于有条理地表述问题解决的思路、肯于评价自己与他人等,都给予“金话筒”奖。而在单元或某知识点学完后的阶段性评价中,除了卷面形式笔试终结性评价,还可设计过程性的口试评价,即口算,说算理,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路和方法,说动手操作实验等。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评定。因此,科学地评价学生数学语言时应考虑到评价个体差异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标准发展化等。而教师真诚的评价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会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任重道远的任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各种适合的教学活动,并用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英芳.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评价[J].教育艺术,2014(4):73.

[2]江世春.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教学渗透心育的有效策略例谈[J].读与写,2017(20):240-249,251.

猜你喜欢
学科特点自信心小学数学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