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疗效观察

2018-09-18 09:24陈佳伟金秀吕朝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

陈佳伟 金秀 吕朝晖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利于骨折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柏散;桃红四物汤;骨折早期;肿胀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6-0081-03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诸多并发症[1]。肿胀不仅会使疼痛加剧,同时延长了手术干预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严重者还可引起筋膜间室综合征[2]。因此,尽快消除肿胀对骨折患者的不利影响尤为重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72岁,平均(41. 4±11.9)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12例,桡骨远端骨折9例,肱骨近端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4例,跟骨骨折3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5岁,平均(45.6±12.8)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13例,桡骨远端骨折8例,肱骨近端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4例,跟骨骨折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卧床为主,患肢采用石膏托或骨牵引制动,并适当抬高患肢。对照组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支;国药准字:H20003240)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①双柏散外敷。组方:黄柏100g,大黄200g,泽兰100g,侧柏叶200g,薄荷100g。上药混匀,烘干,研细末。用时将双柏散倒进容器内,倒入适量蜜糖,再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药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摊平于棉纸上,厚度为1~2cm,厚薄应均匀,外敷于肿胀最明显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次4~6 h,每日1次;②桃红四物汤口服。组方:桃仁15 g,红花10 g,当归20 g,川芎20 g,赤芍10 g,熟地10 g。换为等剂量颗粒剂,400 mL温开水冲服,日1剂。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 d、5 d、7 d患肢骨折肿胀处的周径及相应位置正常肢体周径,计算周径差。参照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s,NRS)[3]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患者疼痛程度,用0~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剧痛。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标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3.2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评价。显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0.2 cm,并且在3d以内消肿,恢复原样;有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在0.4~0.8 cm,在3~6 d消肿;无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0.9 cm,消肿时间超过6 d。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消退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第5、7天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周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2例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反应,无明显红疹,未予特别处理,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折早期肿胀当属中医学“骨伤”、“筋伤”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普济方·折伤门》也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薛已所著《正体类要》序中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人体一旦遭受损伤,则早期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发为肿;瘀血聚集,经脉循行不畅,而发为痛,其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脉受损。故唐容川《血证论》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是骨折早期辨证论治的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会造成局部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多种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大量聚集,并大量释放酶类、血管活性物质及生长因子等,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其次,创伤后多种反应因子及蛋白酶类的大量释放,可导致局部微小动静脉、血管前括约肌及毛细血管的持续痉挛,影响局部血液流通,渗出液回流出现障碍,而导致肢体肿胀[5]。另外,骨折后由于患肢或局部制动,局部静脉循环缓慢,也会加重肢体肿胀。

七叶皂苷钠是从中药娑罗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6],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骨科创伤及手术引起的肢体肿胀。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灸疗法、练功、内服外敷等多种方法,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副作用少且疗效持久等特点。

双柏散组成药物有侧柏叶、黄柏、大黄、薄荷、泽兰,可消瘀退肿止痛类,适应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的治疗。其中侧柏叶、大黄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为跌打损伤外用首选良药[7],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大黄祛瘀血,调血脉;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尤其对肿痛效果最佳;泽兰有祛瘀散滞之功,并能通利经络。骨折初期,由于脉络受损,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离经之血外溢肌肤,而致肿胀。故骨折早期治疗当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桃红四物汤方中以桃仁、红花为君药,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调肝,养血活血;以川芎行气活血,畅达经络;以赤芍活血通经,养血和营,加强补血通经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络、行气活血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能降低患者凝血倾向、血液高黏度,同时能够起到抗炎、扩张血管等疗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及疼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龙,李晓红.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9):114-115.

[2]赵崇智,徐志强,潘海文,等.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癥,2016,25(08):1564-1567.

[3]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11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7-245.

[5]顾晶亮,吕发明.中药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肿胀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2):97-98.

[6]孙卫强,丛培军,乔永平,等.中药脐疗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261-261.

[7]贾长虹.双柏散外敷治疗早期四肢骨折肿胀疼痛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 2010,25(8):1433-1434.

[8]陶熙,贺前松.外伤性骨折初期桃红四物汤治疗效果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6,26(3):303-304.

猜你喜欢
桃红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及五苓散对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气滞血瘀型肺癌的临床疗
桃红四物汤加减改善妇女月经不调及生活质量的探究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患者骨折部位愈合的效果观察
桃红四物汤联合双柏散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