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提高措施

2018-09-18 23:50程添毅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高中历史

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理解要求提升到新的层次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前高中历史教师重点研究如何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进而来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简介:程添毅(1978—),男,江西九江人,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教师,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核心素养可以称之为一种综合表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专业化表述,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课程后所形成的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不但是选择和变更教学内容,更是为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提高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一、概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知识,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史观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引导下的新编高中历史课本必然也会有很多方面的变化。如何才能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这是广大历史教学需要深思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可观发展的一种方法,可促进人类对历史知识由浅入深的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历史具有二维时空特性,需要在特定时间中观察和分析事物,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事物。历史过程与时间一样,具有不可逆性,要研究历史,只能以现存史料为主来进行。想要透过史料认识和了解历史,就需要学会收集和整理史料,将精髓留下。史料科学研究下,我们可以理性分析历史事物,并形象描绘历史事物,揭示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自身责任,为促进我国繁荣和昌盛而积极努力。历史核心素养操作层面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方法,必然会影响历史教学的进行。当然,我们也需要明确意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任务,需要历史教师结合基本历史知识,以具体的教学设计为主,真正地、高效地发挥好课堂教学作用,切实发挥好教学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设计教学目标应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前提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在仔细研读其历史标准下,还需要深入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并有效融合二者,以此为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对历史课程教学过程清楚了解,对每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都需要进行细致了解。但历史教师也需要明确意识到,若是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解,必然有些索然无味,长久下去,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在不改变传授的历史知识点下改革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节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中,应对“二战”之后所调整的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作出的改革开展对比,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还需要了解福利制度,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既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虽然大多数历史教师都会熟知和了解教材内容,甚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用看教材,但教师却难以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都高度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也有下意识地提出历史问题来帮助这些学生学习和理解,这样的现状与教师核心素养不够高有很大关系。教师不但需要将自身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需要做好学生成长路途上的引导者,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核心素养是其应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明确意识到,唯有较高的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够为自身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身心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其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指的是历史教师从事学科所需具有的基本素养,其中包括史学研究方法、專业知识、教育教学等能力。对于一名历史教师而言,想要提高能力,就需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并自觉阅读专业书刊、网站,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逐步提高自身史学研究能力。历史教师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这种能力对教师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应在平日里严格要求自我,平日里多博览群书来丰富自身知识体系,从而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四、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深入探究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探究问题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知识,带领学生深入和分析学习,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可以在探究问题下得到完善,为学生连续构建知识体系奠定基础。为了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究性,学生可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并且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探究意见,并互相探讨,进而对知识内容更加深入地了解。比如,在接触《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节教学内容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进行温习,并对比这两次工业革命,并提出具体的探究问题:在科学与技术方面,两次工业革命的关联在哪里?有相同之处吗?这样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预习这节知识,会有效激发探究和分析意识,更加积极地解读材料文本,进一步锻炼史料实证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五、教师需转变关注点,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其关注点,以此来进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也可以说,以核心素养为主来转变以前的教学观念与模式,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不但可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掌握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日常教学的课程观念,更加重视如何将知识转变成为素养。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历史课程中,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融入其中,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

总之,当前教育行业中,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概念,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但历史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需要在改革课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以满足新时代下对历史教学变革的要求,进而保证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历史学习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爱国情感,让学生铭记历史,为成为一名社会有用人才而更好地学习。而想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教师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需要具有核心素养理念,这样才能为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晓南.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J].高考,2017(27):98.

[2]魏移山.试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17(96):139.

[3]包卫国.浅析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好家长,2017(51):100.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