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活动“四性” 提高课堂效益

2018-09-18 23:50郭丽芬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提高效益四性关注

郭丽芬

摘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品德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最为显著的特征。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因此活动对于此类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种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儿童的综合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证活动的效果呢?具体来说是注意活动的针对性、生活性、灵活性和体验性。

关键词:教学活动;关注“四性”;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5

作者简介:郭麗芬,女,福建省仙游县坝下泉山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1.设计适合方案,增强活动目标的针对性

深入把控活动目标,是我们开展和实施活动最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以一个稳定的目标为导向。如上文中所强调的,活动目标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最为关键的部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判断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在具体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真正意义上地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否则将会使我们所设计的活动最终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除此之外,我们组织活动之前,必须全面而深入地把控目标,以目标为基础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精神需求真正意义上地体现在活动之中,真正意义上地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开展《保护水,节约水》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就直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每天起床后,什么时候需要用水?学生纷纷回答,有说刷牙、洗脸,也有说浇花等,以此揭示出课题。

同时,教师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单一单调的活动难免会让学生消极被动,教师应该根据所讲授知识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课堂座位、教室布局、随意组合等方式,创造出更协调更具想象力的活动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为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2.关注学生实际,体现活动内容的生活性

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是其个人品德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我们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当前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在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活动,在内容上必须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春天在哪里》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就首先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日历中,找到“立春”这一天,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们逐渐深入到“春姑娘”的世界中来,让学生们去找寻、去发现“春姑娘”的身影。同时,在这节课完成之后,我在学生们对春日的美好形成了深刻印象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环保小能手”活动,让学生们讲讲该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保护美好的春天。经过这样联系实际生活的讲解,学生们不仅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对书本知识也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教育最终要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活动的最终目标还是生活,教师不仅需要尽可能多地用日常生活事物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在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其进行联想和想象。对于一些疑难性的问题,教师更是要用生活化的寓言解释和展现出来,或者将其调整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知识体系和自身对生活的认知,来找出最终答案,获得从认知到思想上的飞跃。

3.提供充足时间,提高活动形式的灵活性

儿童的生活具有典型的连续性、发展性特征,因此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同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所开展的活动也同样应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而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某一节课上,更不能让活动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深化、延续活动,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展示舞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整体上来说,活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以及课后延伸活动三大部分。

(1)课前准备活动。在正式开始活动之前,我们要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互动来搜集各种资料。例如,在讲解《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一课,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带着问题与家长共同完成,通过参观市场、超市,访问售货员、查阅资料等来了解当地各种农产品的价格、种类等情况。教师应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尽量给学生活动以自由的时空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爱上活动,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活动情况,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散发思维、捕捉新的知识。有些教师忽视课前准备活动本质,只是一味地布置作业,仅为了完成课标规定或学校规定,流于表面操作流程,不但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更是会阻碍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的提升。

(2)课堂学习活动。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课程内的活动环节,如动手制作、小组讨论、娱乐活动等;二是专门的活动课,如社会实践、课堂活动课等。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自己则扮演配角,做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所欲为”,让其看到学习自由、欢快的一面,从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品德素养的强化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反之,如果教师借维护纪律之名对学生活动进行干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的消极及学习的僵化,甚至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常发展。

(3)课后延伸活动。课后的活动也尤为重要,我们有必要将课内活动进一步延伸到课外中来,让学生在积极的家庭活动、社区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以活动促活动”的目的。例如,在学完《保护水,节约水》一课后,教师可开展“水滴的哭泣”主题的延伸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加有力地宣传节约用水,通过收集水费表、调查用水途径等增强周边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课后学生活动是把每个学生体验学习“落在实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延续下去,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实践课后延伸活动,并在未来进行考查,以掌握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赞赏和表扬,尽一切努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4.创设真切情境,注重活动过程的体验性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个人品德的形成,需要活动的支持。而真实情境的创设,无疑是提升学生们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大前提。我们的教师要从课本所设置的教学任务出发,结合当前年龄段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征,让学生们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从当前年龄段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强调学生体验的多元化,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让学生们全身心投入,有效地强化活动课对于学生们成长的积极作用。此外,教师应强调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且能够和所教知识体系融为一体,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既活泼开放,又严谨科学,达到同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建中.向课堂教学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山西长治九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1999(8):2.

[2]李来发,张文娣.探索数学师资培训思路 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J]. 山东教育科研,1995(Z1):157-158.

[3]凌志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外语素质全面发展[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3.

[4]黄子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益——英语听说教学新体会[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4):104-105.

[5]孙国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经验谈[J].黑河学刊,2012(10):128-129.

猜你喜欢
提高效益四性关注
在不断增量中提高效益扩大影响——《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一书发行体会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措施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让“激趣”开启识字教学的大门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五统”、“四性”是怎样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