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护理在儿童用眼保健方面的临床应用

2018-09-19 07:01苏向晖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眼部行为习惯

苏向晖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建厦门 361003

儿童时期是人的眼部保健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儿童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可对儿童的视力、健康成长以及学习和生活均会构成严重不良影响[1]。故医院应重视儿童用眼保健,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深化儿童家长对儿童眼睛保健知识的了解,提升其对儿童用眼保健的重视度,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用眼行为习惯,降低眼部疾病的发生率[2]。该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该院接受健康体验的9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早期护理干预,就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该院眼科接受健康检查的90名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名。其中,参照组女性17名,男性28名,平均年龄为(9.45±1.26)岁。 研究组平均年龄为(9.32±1.37)岁,男性26名,女性19名。两组的基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医护人员了解儿童的不良用眼行为习惯,对儿童及其家长讲解基本的儿童眼部保健知识,每6个月组织复查和宣教1次。

对研究组儿童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儿童用眼情况评估:在对儿童实施具体的护理干预服务前,护理人员应通过询问来了解以及评估儿童及其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做好相关了解记录,以便为后续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2)儿童用眼保健知识讲解:在掌握儿童及其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了解的相关情况之后,向儿童及其家长发放儿童用眼保健知识宣传手册,护理宣教人员逐条向儿童及其家长讲解宣传手册中的内容,以便儿童及其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以及透彻。

(3)纠正儿童不健康用眼行为习惯:护理人员向儿童及其家长讲解不良用眼行为习惯对眼部健康的危害作用,让其认识到健康用眼的重要性。护理人员针对儿童存在的不良用眼行为习惯给予相应的纠正,例如:①要求儿童看书时应保证眼睛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在35~40 cm之间;注意保护眼睛,每次阅读时间达30min后应短暂休息,以免眼睛疲劳[3]。②叮嘱儿童家长严格限制儿童每日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玩手机的时间,每日儿童看电视和操作各种显屏设备的时间以不超过60 min为宜;使用显屏电子设备时,眼睛和荧光屏垂直。

(4)指导儿童做眼保健操:护理人员向儿童及其家长介绍眼保健操对眼部保健的作用,进而进行多次眼保健操示范,直至儿童及其家长均学会做眼保健操;告知儿童可做眼保健操3~5次/d,做眼保健操之前将手洗干净,以免眼部被手部细菌感染。

(5)其他护理:要求儿童每天至少进行1 h的户外活动,每天的睡眠时间至少为10 h;避免儿童在乘车以及走路的过程中玩手机以及看书;给予儿童饮食指导,让儿童多食用有利于保护眼睛的食物[8]。每4个月让儿童到医院做眼部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完后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以及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家长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所用调查问卷内容共100分,儿童家长的得分越高表明其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更高[4]。对比两组儿童的用眼行为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正确的看书姿势、每天看电视和玩手机/电脑时间小于1 h、每天读写时间少于2 h。统计护理干预1年内儿童近视眼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的用眼行为习惯改善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研究组儿童的看书姿势正确、每日读写时间少于2 h以及看电视时间不足1 h等的百分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儿童用眼行为改善情况对比[n(%)]

2.2 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护理干预前,两组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了解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参照组的提高程度不如研究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护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认识评分[(±s),分]

表2 护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认识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参照组(n=45)研究组(n=45)t值P值65.78±4.12 66.13±4.01 0.16 0.06 83.35±3.12 90.12±4.21 4.05 0.00

2.3 护理干预一年内近视眼发生率比较

该次研究中,在护理干预1年内,参照组45名儿童中有4名发生近视眼,发生率为8.89%;研究组无儿童发生近视眼,发生率为0.00%;两组近视眼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χ2=4.18)。

3 讨论

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且许多家长不了解儿童用眼保健知识,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重视保护儿童的眼睛,从而导致儿童形成不健康的用眼行为。常规的健康宣教内容较少,对儿童的干预作用不明显。而早期护理干预内容较全面,护理服务较细致,除了给予儿童健康宣教之外,更注重对儿童进行行为干预和指导,并积极发动家长的监督作用,进而保持儿童眼部健康,减少眼疾的发生[5]。该研究中,护理1年后研究组家长对儿童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儿童的用眼行为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干预1年内研究组儿童的近视眼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0.00%vs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该次研究的结果,可见早期干预护理在研究组儿童用眼保健中的作用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在儿童用眼保健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提升儿童家长对儿童眼部保健的重视,促进儿童养成正确地用眼行为习惯,进而减少近视眼的发生,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眼部行为习惯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