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下的人文社科专业实习平台搭建探索

2018-09-19 09:33吕占峰王强
大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政府主导

吕占峰 王强

[摘 要]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一直是全国高校需要共同面对的工作难点,很多学校只注重形式的完整而忽视了学生的实习感受和实习质量。湖北省政府从高校人才培养的“难处”出发,通过“我选湖北”计划争取到更多的在校大学生留在湖北实习、就业,效果显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关键词]人文社科;专业实习;政府主导;我选湖北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8-0121-03

实践教学是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无论是国外高校还是国内高校,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院校,都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重要手段。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加强实踐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有对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各高校也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其中提升最为迅速的是理工科实践教学,而最难突破和创新的则是人文社科实践教学。

一 、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实训面临的困境

1. 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与理工科专业实习的差异

人文社会科学包含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详细的一级学科为:哲学、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历史学,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这些专业在高校统称为文科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1]。

与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相比,我国的理科类本科专业实习更偏重于科学实验,工科类本科专业实习更偏重于工程实际。而人文社科本科专业的实习,则面临“照猫画虎”的尴尬境地,很难按照理工科的培养逻辑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的实习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其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培养目的[2]。

2. 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对企事业单位的吸引力不大

我国多年来一直处在偏重“理工科”人才培养的阶段,在多年坚持的高考体制下,学习成绩突出的中学生被优先分配到理科班级,剩余的学生才被安排到文科班级以及学习艺体类专业。

几乎每一所本科院校,包括综合类全国重点大学,都对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的实习持“外紧内松”的政策,即保持形式上的科学性、实质上的多样性。高校很难从政府获得完整的实习授信,即A大学人文社科类本科生可以到某政府机构实习,而B大学相同专业的学生则无法获得相关的实习机会,究其原因是在政策缺失的情况下高校获得的实习机会主要靠私人关系维护。而企业则对实习生的准入有更加严格的门槛,每一个员工的引进都要经过严格的成本核算,而由高校选派的实习生企业很难把控其工作成效,且负担有连带的安全责任[3]。相对于本科专业,高职高专类在校生的实习更容易与企业对接,主要原因是专业实习安排了相对较长的时间,企业可以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为实习生安排具体工作[4]。所以,企事业单位对高校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均不怎么感兴趣。

3. 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很难评估

理工科本科专业的实习可以形成从实习计划到实习结果考核的闭环,其主要原因是理工科本科专业的实习更多的是通过具体可量化的过程管理来实现的。而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的实习,则很难通过量化手段评估实习效果[5]。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参加实习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和不同背景的家庭,其视野和诉求很难通过统一的实习获得相对一致的实习效果。而在当今追求“个性”与“自主”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们往往有自己的设计和打算,他们往往会选择暑期夏令营、出国游学等更加放松的成长方式,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则会以各种理由推掉或者“混日子”。这种在实习过程中“打酱油”的状态,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且也会从带队教师的状态中反映出来。

4. 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经费有限

相对于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高校更乐于给理工科本科专业实习投入经费。理工科本科专业的实习更加类似德国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6],经费预算更加清晰、透明,哪些环节用了多少耗材、测试费用等都非常清楚,作为高校预算管理机构一般没有理由拒绝。高校给理工科专业实习多投入,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可视化”效果,新购买的仪器设备或硬件设施能够长期使用。而人文社科本科专业实习上的投入则很难看到投入效果,决策机构也往往不清楚该在哪个环节增加投入[7]。于是,在实习成本急剧攀升、办学经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的实习经费就很难有所突破。

二、湖北省政府主导下的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平台搭建

1. 湖北省政府主导下的“我选湖北”计划

湖北省是中部教育大省,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实施区域。近年来,湖北省作为人才培养大省并没有成为人才聚居大省,“孔雀东南飞”依旧是中高端人才的首选。“我选湖北”计划正是基于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考虑,希望通过政府力量补足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政策留在湖北。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2017年湖北省发布“我选湖北”计划后,孝感市就积极与地大对接,当年暑期就有近300名本科生赴孝感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实习实训。孝感市政府为参加实习的大学生提供了免费住宿、意外保险以及每人每月1000元的实习补贴,这极大调动了地大相关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的实习积极性。同时,孝感市也积极吸引硕士生、博士生到孝感实习、挂职、落户,给予他们十分优厚的薪资待遇,这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生看到了地方政府的诚意。

2. 高校与地方政府供求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

以往高校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联系政府、企事业单位往往要动用各种私人关系,几经波折才能完成为数不多的实习指标,很多学校为了给学生找实习单位甚至要摊派到教师个人头上。“我选湖北”计划发布以后,湖北省政府将落实在校大学生到地方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关键性指标,引进在校大学生到地方反而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学校2017年以来共接收到孝感市、黄冈市、宜昌市、十堰市等多个地市的正式邀约,作为多年来一直“有求于”政府的高校来说,能够感受到地方政府足够的诚意。

3. “我选湖北”计划极大减轻了高校办学成本与企业用工成本

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理工科本科专业实习还是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习,都存在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量入为出,很多专业都采取缩短企事业单位实习时间,延长校内实习时间的方法,这实则是将实习质量大打折扣。部分办学经费紧张的高校,甚至将全部实习放在校内教室完成。“我选湖北”计划出台以后,湖北省各地市州纷纷出现相关实则,用“真金白银”吸引高校将实习实训资源对接过去。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仅2017年暑期选派到孝感市实习就为学校节省办学经费超过20万元。按照2018年的“我选湖北”对接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节省办学经费超过百万元,这在保障实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调动了高校的工作积极性。而地方企业多年来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也很难吸引到优秀大学生来企业发展。“我选湖北”计划则变相解决了企业吸引在校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及用人成本问题,政府主动为企业买单,也是变相为企业减负。

4. “我选湖北”计划为优秀人才留下来提供了渠道

“我選湖北”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才选择在湖北留下来发展事业,而参加各级政府提供的有偿实习实训则正好为在校大学生了解地方实际情况提供了良好的窗口。这些大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了解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理念,与一同工作的同事产生了工作情谊,也了解到地方发展需要人才的紧迫性。所以,在经过多方权衡以后,很多考虑个人发展前景的应届毕业生将留在湖北发展作为自己毕业发展的选项之一。

三 、政府主导实习平台搭建中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

1. 缺少统一的沟通联络平台

从全局的角度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将优秀人才留在省内实习实训,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地方都有着非常好的共赢效益。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执行是层层传导机制,即由省级管理机构发布总体要求、各地级市、各级县区再分别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这导致无论是地方联络高校或是高校联络地方都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政府不熟悉高校的管理逻辑,很难找到具体的管理机构,而高校也不熟政府的管理逻辑,不知道如何联络政府部门。政府想要将政策和服务信息传递给更多的高校,高校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地方扶持政策,双方都需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沟通平台。

2. 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实习岗位同质化

从湖北省全省范围内提供的岗位和支持政策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即各地市州的政策都极其相似。而高校突然从被动方转化为主动方后,出于现实管理的考虑,往往会从物理距离、资助力度等角度考虑问题。于是,离省会城市较近、交通更为便利的几个地级市的政策完成情况就相对理想,而路程相对较远、经济欠发达的几个地级市则招引人才的难度相对更大。

3. 各级组织提供的支持服务不到位

从各地市州执行湖北省的人才政策角度看,均体现了高度的诚意和最大限度的政府支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各县市区、街道等三级组织领会、理解政策不到位以及长期以来的低工作效率,导致各高校与具体实习单位在政策对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冲突”。比如,在学生住宿条件上同一个地市出现了不同的住宿标准,在落实政策上部门单位出现了推诿和不作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选湖北”计划的整体效果。

4. 缺少有效的实习评价和反馈机制

无论是理工科专业到企业实习还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到政府、事业单位实习,由于政府和高校之前并没有建立过沟通联络机制,导致学生到地方实习其往往只能保障基本的工作效果和实习安全。在离开学校以前到进入单位实习,再到离开单位均需要建立相应的实习评价和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控实习效果,改进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

四、高校如何利用政府政策培养高水平人文社科人才

1. 积极匹配相关本科专业实习响应政府号召

“我选湖北”计划发布之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建立了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固定联络机制。积极邀请地方政府到高校宣讲招引人才政策,并将地方政府提供的实习岗位筛选后推送给在校师生供他们选择。同时,地大还就“我选湖北”计划召开人文社科类相关学院专题研讨会,共同商讨高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问题。在专业匹配上,优先为已经与省内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合作模式的专业争取政策支持,其次才是为有计划到地方实习的专业匹配相关资源。

2. 做好实习学生前期培训与过程跟踪

为了能让在校大学生尽快适应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实习环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邀请专业人士为在校生做职场适应与职场礼仪培训,提前告知在校生参加社会实习的相关规则,并组织相关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单位了解具体实习条件。同时,与专业教师、地方政府建立过程跟踪机制,定期了解大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相关情况,解决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相关问题,并将来年实习计划报送相关单位。

3. 为政府服务做好“补位”工作

在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中,难免出现愿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师生的误解和不满。高校管理机构应从校地融合的大局观出发,多与政府部门、实习单位、实习师生沟通联络,做好政策落实和解释工作。高校管理机构不能将全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丢给经验不够充分的政府部门,而是应该继续承担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按照学校既定的管理办法做好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相关管理工作。政府部门没做到位的地方,高校要积极“补位”。

4. 积极推动高校教师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相关政策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极为带队参加实习实训的教师争取相应工作条件,经过与地方政府协商,带队教师可以享受教师工作间及单人单间的住宿条件。在每年发布的教学研究课题中,将实践教学作为专题供实习实训教师选择。地方政府还为带队教师提供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研究课题,主动邀请高校教师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言献策中。地大也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到地方政府听取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设想,了解政府真实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五、结语

实习实训是高等教育中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最重要环节,其中又以人文社科实习实训的效果最难实现。湖北省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这个战略机遇期,在“留住人才”这个主题上做文章,既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渠道问题,也充分表达了地方愿意招引人才的最大诚意,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洋,姜义颖.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3):101-105.

[2]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 于学媛,张海涛,陆自强,等.高校人文社科专业毕业实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0(10):210.

[4] 黄继英.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95-98.

[5] 田正学,王羚又.文科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8(4):50-52.

[6] 杜才平,陈斌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7(2):80-83.

[7] 李娜,贾方,杨瀚宇,等.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16-19.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破解高职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政府主导模式的思考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重点行业创新
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品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导性分析
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
国际行业减排规则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有序用电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