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理论、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2018-09-21 10:54薛淞吴美璇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研究

薛淞 吴美璇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融资难”问题的阻碍,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小微企业如何有效的解决融资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归纳,从困境、理论、必要性、模式、路径五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4.053

1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多角度分析研究综述

自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第一是从银行与客户的角度,由于大企业贷款时存在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程度高、借款期限长等特点,当大企业与小微企业同时面临资金需求时,银行会选择优先满足大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Hodgaman,1961);第二是从企业财务公开程度的角度,虽然多数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财务资料能基本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但是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银行面对中小企业存在信贷配给不足的问题(Baltensperger,1978);第三是从商业银行沉淀资本的角度,当大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沉淀成本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会满足其借款需求。但是对于小微企而言,由于小额贷款自身存在借贷时间短、沉淀成本小等特点,商业银行会倾向于缩减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配额(Dewatripont,1995)。

在我国,国内学者主要是从小微企业、政府、商业银行、金融环境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第一是从小微企业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要想进一步开拓小微信贷市场,就必须建立起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模式与管理机制(魏国雄,2005);第二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发展中小微企业对于拓宽就业和就业渠道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应该从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体系、放款市场准入条件与资金限制、实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措施入手,着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吕福玉,2006);第三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发现由于交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代理、信息等成本,进一步阻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于洋,2013);第四是从商业银行角度,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程度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小微金融业务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与风险管理水平。(苏静,2016);第五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以浙商银行“点易贷”为典型指出:未来商业小微金融业务要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走数据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叶海靖,2017)。

2 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的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先后提出了“麦克米伦缺口”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关系型贷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长尾理论等。第一是Macmillan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足够资金支持的原因,他发现企业规模较小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问题(Macmillan,1931);第二是Edward从金融中介理论、关系型贷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通过对小微企业贷款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整理与归纳,从而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支撑体系(Edward,1998);第三是Chris Anderson通过分析美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后提出“长尾理论”,他认为对商业银行来说,忽略众多小微企业所给银行带来的利润将是制约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Chris Anderson,2004)。国内学者通过多种理论来探究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第一是结合期权理论和博弈理论,建立综合考虑不确定性与竞争性的期权博弈贷款定价模型(刘彦文,管玲芳2009);第二是运用信贷配给理论,发现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会随着银行业集中度的增加而下降。(张伟如,2014);第三是通过结合规模经济理论与范围理论,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小微金融业务作为战略定位并最终形成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龚方乐,2014);第四是以金融中介理論、关系型贷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的分析,对小微金融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齐睿,2015);第五是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弥补了金融市场中资金供给的缺口,从而减轻了信贷配给压力(王馨,2015)。

3 商业银行信贷模式的研究综述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Berger and Udell在1996年通过研究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贷款模式,发现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内部放贷管理模式较为复杂,对于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较高(Berger and Udell,1996);在此之后,Azhar Nadeem通过分析小微信贷模式—Mudaraba模式。认为小微企业可以在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小额信贷在以无担保品为基础向贫困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zhar Nadeem,2010)。在国内学者研究中主要有:第一,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对支持农村小微信贷模式,影响该模式的诸多因素可以统称为“社会资本”因此商业银行所发放的小额信贷要做到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农村信用评价机制;(王首燕、王亚柯,2010);第二,通过对富国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模式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学习富国银行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经验的同时,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温信祥,2015)。

4 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新型路径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积极的拓展小微金融业务范围。第一,通过对潍坊市农信联社新型小微金融业务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潍坊市农信联社所建立的小微企业信用联盟,相当于建立了有效辨别优质企业以控制放贷风险的机制,这一举措既弥补了小微企业的“先天不足”又有效的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吴红军,2008)。第二,通过分析民生银行创新性的微信贷业务模式—“商贷通”,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满足周围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又称为了自身重要的增长点,因此该模式对于其他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姚玉洁,2009)。

5 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必要性的研究综述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主要有:2001年Niaml A Fernando发现比较完善的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往往成为该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而这所体现出小额信贷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小额信贷业务,从而实现小额信贷成为商业银行稳定的利润增长点(Niaml A Fernando,2001);之后,Ahmad Muneeb通过分析小额信贷机构运营中存在可持续性问题。强调了从巴基斯坦商业银行系统向小微企业转移资金的必要性。并提出如果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市场的方向和需求上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和态度,他们可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与受益者(Ahmad Muneeb,2014)。而国内学者对于必要性的研究大多是从2008年之后,第一是从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展开研究,认为现阶段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培养新的客户群、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发展小微金融业务。(何虹,2011)。第二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在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的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零售业务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将成为推动商业银行盈利性增长的重要动力(苏红岩,2013)。第三是通过对比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盈利性差异,发现其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尹海滨,2015)。第四是通过LSSVM模型来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可以有效的解决商业银行信贷不匹配的问题(肖斌卿,柏巍,姚瑶,李心丹,2016)。第五是通过建立DEA模型发现我国小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综合效率均值要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因此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小微金融业务更具有盈利性。这为我国大型商业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支持(潘媛媛,2017)。

6 文献述评

在通过搜集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角度集中于局部的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着重于提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途径与方法,对于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研究也局限于盈利性,没真正的把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银行的盈利增长、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等方面联系起来,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Peter S.Rose.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M].McGraw-Hill/Irwin 2001,(8).

[2]魏國雄.商业银行如何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J].金融信息参考,2005,(11):32.

[3]叶海靖.数字普惠:银行小微业务可持续的方向[J].中国金融家,2017,(02):128-129.

[4]龚方乐.小微金融可持续业务模式[J].中国金融,2014,(01):51-52.

[5]位华.资本约束、内部治理与商业银行行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