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分析

2018-09-26 05:54李思齐吕素芳唐世云徐倩倩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赤霉烯酮黄曲霉

李思齐,吕素芳,李 峰,唐世云,徐倩倩

(1.山东省北镇中学,滨州 256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是将乳熟期至蜡熟期带穗整株玉米切碎后,在密闭无氧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丰富的饲料。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受品种、刈割期、铡碎长度及添加剂等因素影响。其品质的评定方法可概括为感官评定、理化评定、微生物评定、霉菌毒素安全评价等[1],其中霉菌毒素因关系动物生产、食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备受关注和重视。为了评估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含量及危害情况,笔者等于2017年11—12月,随机抽取了鲁北地区18家规模养殖场,采集样品,开展了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T-2、赭曲霉毒素(OTA)等5种常见霉菌毒素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自鲁北地区18家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其中6家养殖场全株玉米青贮制作过程中,添加了某公司生产的青贮用乳酸菌制剂,标记为A组;另外12家未添加任何添加剂,标记为B组。均采用半地上青贮池存放,容量300~1 500 m3。每场按照青贮池横断面上中下不同位置,采集3个样品,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减取样200~300 g,作为检测样品。

1.2 检测项目与方法

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样品中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T-2、赭曲霉毒素(OTA)含量。上述ELISA检测试剂盒均为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为 0.05 μg/kg、5.0 μg/kg、0.1 μg/kg、0.5 μg/kg、0.5 μg/kg。

1.3 结果判定

参照 GB/T 13078—2001、GB/T 13078.2—2006、GB/T 13078.3—2007、GB/T 13078.2—2006等资料,将黄曲霉毒素 B1≤20 μg/kg、呕吐毒素≤1 000 μg/kg、玉米赤霉烯酮≤500 μg/kg、赭曲霉毒素≤100 μg/kg、T-2≤300 μg/kg作为超标临界标准[2]。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部样品霉菌毒素检测情况

共采集检测18家养殖场饲料样品,其检测结果见表1。从检出率看,呕吐毒素、T-2毒素检出率均为100%,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分别为55.56%、27.78%,赭曲霉毒素检出率仅为5.56%。从超标率看,仅有1例黄曲霉毒素B1超出20 μg/kg的限量标准,超标率5.56%;其他项目均没有超出限量标准。从检测平均含量看,呕吐毒素平均含量最高,达128.84 μg/kg;赭曲霉毒素平均含量仅0.05 μg/kg,接近于没有检出。

表1 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2.2 不同制备工艺下霉菌毒素检测结果比较

按照青贮全株玉米制备过程是否添加乳酸菌制剂分A、B组统计比较,经采用SPSS 13.0对A、B两组不同检测项目含量进行ANOVA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赭曲霉毒素、T-2毒素两组在平均含量、检出率等指标上接近一致;但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在A组6个样品中均未检出。详见表2。

表2 A组和B组霉菌毒素检测结果比较

2.3 多重霉菌毒素检出情况

对同一样品不同霉菌毒素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全部样品均有2种或以上不同霉菌毒素检出。其中二重霉菌毒素检出的样品为3/18,三重霉菌毒素检出的样品为10/18,四重霉菌毒素检出的样品为5/18;以DON+T-2+AFB1三种霉菌毒素的组合检出率最高,达38.89%。详见表3。

表3 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多重霉菌毒素检出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1)本次采样检测发现,17/18养殖场青贮全株玉米饲料5项霉菌毒素检测结果均在限量范围之内,1/18样品仅存在黄曲霉毒素超出限量标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3种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55.56%、22.78%、5.56%,检出率较低。较未经青贮的玉米秸、青贮全株玉米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和含量均较低[3],主要是全株玉米在青贮过程中产生了有机酸,降低了pH值,抑制了霉菌毒素生长。同时,本次霉菌毒素检测数值较低,与开窖时间普遍较短也有一定关系[4-5]。

(2)对制备过程中添加乳酸菌制剂的青贮全株玉米饲料检测发现,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3种霉菌毒素检测平均含量均低于制备过程中未添加乳酸菌制剂的样品组,其中呕吐毒素含量降低了84.27%,黄曲霉毒素B1含量降低了34.29%,与周磊等[6]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李宝明等[7-8]研究认为,乳酸菌的添加能够加快玉米青贮的发酵酸化进程,不仅快速降低了pH值,缩短腐败菌有氧发酵3~5 d,而且还降低了5%~10%营养物质的损失,最大程度地抑制了有害污染物的产生。不仅如此,李旭业等[9]研究发现,添加乳酸菌制备青贮全株玉米能显著提高饲料的粗蛋白含量。

(3)本研究检测发现,呕吐毒素、T-2毒素检出率均达100%,且100%样品为二重及以上霉菌毒素检出。其中二重霉菌、三重霉菌、四重霉菌毒素检出率分别为27.78%、55.55%、16.67%。研究表明[10-11],多种霉菌毒素并存会引起霉菌毒素加性效应,对动物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开展青贮玉米饲料霉菌毒素检测工作,积极研究寻找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危害的技术方法,对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赤霉烯酮黄曲霉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重组玉米赤霉烯酮酶ZENC降解麸皮毒素的条件优化
喹烯酮分子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