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四派逐鹿

2018-09-26 12:28宋怡青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券商规模基金

宋怡青

如何取长补短,实现业务转型发展,将会是新课题。

公募江湖,群雄逐鹿。

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从1998年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有20年。期间,券商、银行、保险、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加入到争夺公募牌照的大军中。

按照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业内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划分为券商派、银行派、保险派、私募派等不同“门派”。其中,券商派发挥超群的投研能力,银行派依托强大的销售渠道,保险派凭借天然的客户资源优势,私募派借助灵活的激励机制,各显身手,竞争激烈。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公募基金行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各大“门派”如何取长补短,实现业务转型发展,将会是新课题。

券商派:龙头稳健

券商派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一直占据着行业的龙头地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行业共有51家券商派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数量2307只,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约占行业的40%。

其中,按非货币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统计,易方达基金以2469亿元荣获规模榜第一,华夏基金的规模为2062亿元,博时基金的规模为2036亿元,分别列第二、第三。而这三家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都是券商,分别为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

一些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券商派基金成立普遍比较早,经历了几轮牛市、熊市的起起伏伏,在集合资产管理方面拥有多年的积累;而且由于贯彻追求长期绝对收益的理念,业绩表现一直比较稳健。

不过,2013年6月实施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等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此后,不少已经控股或参股基金公司的券商陆续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并开始发行产品。这也让市场担心,券商派公募基金如何面对来自母公司的同业竞争?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业务多样,目前还没有明显感受到同业竞争。”前述基金经理说,但随着公募基金领域出现更多的竞争者,以往靠牌照吃饭已经行不通,券商派基金公司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有能力者胜出,凭借产品和业绩留住客户。

银行派:业绩分化

银行派基金公司已有13年发展历程。

2005年2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施行。随后,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乃至城商行纷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15家银行派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高达3.1万亿元,约占行业总规模的25%。银行系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不少大银行凭借丰富的渠道和客户资源,为旗下的基金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以中国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为例,公司2017年实现18.39亿元的净利润,在行业名列前茅。

股东实力的差异,导致银行派基金公司的发展速度和管理规模也存在明显差异。除了行业领军者,也不乏“拖后腿”现象。

比如城商行控股的上银基金、鑫元基金、永赢基金等发展就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上银基金成立五年来,仅发行7只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上银基金扣除货币基金后,其资产规模仅有133.31亿元。

即便有股东支持,银行派基金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前述公募基金经理说,2016年以来,银行理财资金及自营资金快速增加, 银行委外资金成为旗下基金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但目前,委外业务受到了严格的监管限制。

他认为,单靠拼背景并非长久之计,对银行派基金来说,提高投研实力及主动管理能力才是核心要务。

保险派:前路还长

保险派基金的历史并不长。2013年,在余额宝诞生的同一年,首家保险派基金管理公司国寿安保才正式成立。随后的几年里,保险公司或自身发起,或通过股权并购,或依托原有的事业部不断扩容旗下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保险派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发展到8家,另有4家尚在筹建或者待审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军公募基金行业是保险集团金控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大资管时代全方位竞争的必然趋势。而背靠保险公司这棵大树,保险派基金被视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代”。

一位保险派基金管理公司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保险派基金成立之初,可以凭借母公司的品牌效应在营销渠道上很快拓展客户;并且,保险派基金投资风格相对稳健,看重回报与风险之间的平衡,比较符合机构客户的需求。

不过,就保险派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看,“中等偏上,不是很突出,但是也没有垫底的。”有保险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保险派基金成立较晚,规模相对较小,目前个人投资渠道仍有欠缺,开拓银行理财、社保机构、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方面也仍需发力。”前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保险派基金仍处于行业的二三梯队,“还没有出现行业领跑者。”

目前,FOF基金获准开闸、养老型基金厉兵秣马,对于一向擅长机构投资的保险派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将是新的发展机会。

私募派:“奔公”不易

2014年夏天,第一家私募派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九泰基金诞生,开启了私募“奔公”的大门。此后,红土创新、中科沃土、新沃等“私募派”相继成立。

业内原以为,私募“奔公”可以通过发挥原有一级市场的投资优势实现突围。但是几年过去了,私募“奔公”创业并不易。

私募派公募基金的股东背景相对简单,组织架构扁平,决策效率高,运作灵活,前期发展速度快;特别是其股权激励机制的充分开展,一度成为其吸引人才的杀手锏。

然而,有利必有弊。首先,简单的股东背景也意味着缺少助力,在拼规模、拼渠道的公募行业,私募派公募基金短期内很难大步前进。

其次,为了承接私募时期积累的客户,“奔公”之后,私募派公募基金公司一般会试图将原来的私募客户转换成公募专户客户。不过由于转化的手续繁琐,而且不少客户对其能否维持投资水准存疑,所以私募“奔公”也面临着客户流失的问题。

此外,一些私募派公募基金对于开展公募业务的成本、收益,以及对未来战略上的定位并不清晰。比如成立之初正值新三板投资处在风口浪尖,不少“私募派”仓促地将新三板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如今新三板投资市场冷却,投资风险显现,这些私募派公募基金只能摸索另外的发展渠道。

目前,大多数私募派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旗下仅有寥寥数款产品,资产管理规模不超过百亿元。相比较其他“门派”,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市场活下去。

猜你喜欢
券商规模基金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