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经济学

2018-09-27 20:35
中欧商业评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贝索斯大佬风口

与朋友聊天,他开玩笑说,今后商学院应该开一门课叫“韭菜种植及收割技术”。别以为这是“山东蓝翔农校”的专属课程,如今商界,无处不是这门课的“精彩运用”。

最近刷屏的新世相营销就是一例。这个公众号向来是撩动社会情绪的营销好手,策划过“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凌晨四点的北京”,均是爆款。最近的一场策划是知识付费,推出一门营销课程,每万人购买就涨5元,发展“下线”还可以赚钱。简简单单的规则,刺激了无数“韭菜们”缺乏知识的匮乏感、生怕错过好机会的焦虑感,以及不由自主的从众心态,乖乖交了智商税。虽然几个小时之后即被叫停,也引发了大量质疑,但事实很明显:对“韭菜”的收割,几乎是不可抵抗的诱惑,让这个以煲心灵鸡汤著称的公众号也免不了吃相难看。

“3点钟无眠区块链”,一个号称1万亿元市值社群的500人微信群,聚集了大量投资大佬和科技圈精英,以及哪里都少不了“跨界”的演艺明星。如梦似幻的风口,大佬们的牌局游戏。且不论区块链、比特币到底走向哪里,有些结局在开始就早已注定:“大型韭菜收割机”进场,总有人逃不掉被吞噬的命运。

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揭示的,就是“韭菜經济学”的道理。理论并不高深:大户“需要非理性、信息极其闭塞、愿意持有价格过高资产的投资者”。道理如此简单,从几百年的华尔街历史,到当下正在发生的各种风口,从来都没改变过。甚至,数字货币的交易让这个法则更加如鱼得水。

无他,人性使然。要摆脱被收割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拷问自我,把那些明显或隐秘的欲望放在聚光灯下去审视。本期《人物评论》是关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贝索斯说,人们经常问他,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从来没有人问过,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而他认为,第二个问题才是更重要的。人们慌不择路地忙着收割韭菜,又莫名其妙地成为韭菜,因为他们只看到眼前那莫测的变化,生怕过了这村没有这店。贝索斯却不是这样,早在1997年,他在给股东的第一封信中就写道:“所有的工作将围绕长期价值展开。”20多年来,他一直为“长期价值”寻找属于亚马逊的答案。作者汪洋写道:“在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却被各种变化牵来引去,为了对抗想象中变化带来的伤害而作出各种短视的决策。对时间的感知决定了对变化的应对方式……失败的选择往往多是高估近前的变化,徒劳追逐眼前那些稍纵即逝的目标所致。”

追逐稍纵即逝的目标,恰恰是“韭菜经济学”的心理根源,在这种心理主导下产生的各种风口,便注定只能是零和或负和游戏。贝索斯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摆脱了当下视域的局限。

猜你喜欢
贝索斯大佬风口
它们才是拍照界大佬吧
贝索斯卸任亚马逊CEO
超4万人请愿“别让贝索斯回地球”
高炉炉前风口用电动葫芦改造实用技术
世界首富贝索斯保住75%亚马逊股份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高炉风口辐射图像滤波与分割
“风口论”吹死了多少“猪”
“风口论”吹死了多少“猪”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