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六经辨证分型及与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2018-10-09 08:59卢伟炽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厥阴太阴少阳

卢伟炽郭 平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丹邈医疗门诊,广东 广州 51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增高。1项关于亚洲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现己经成为仅次于印度的2型糖尿病大国,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有2亿的2型糖尿病患者[1]。而根据我国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3000例糖尿病患者,每年约增加120万例。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0%~95%[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极大的痛苦并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因此控制糖尿病,以及减少、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严峻的任务。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源远流长。2型糖尿病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中“消渴病”范畴,对消渴病的辨证主要依靠四诊合参的脏腑辨证为主,而采用六经辨治的较少。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提出的辨证方法,运用六经辨证对2型糖尿病进行辨证论治,可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一个崭新的方向。广州中医药大学内分泌科是全国糖尿病重点专科,近20年来在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进一步研究2型糖尿病与六经辨证分型的关系,提高临床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399例),年龄20~84岁,平均(57.67±12.90) 岁,平均病程 (9.09±7.00) 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参见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 中服糖2 h血糖(2HPG) ≥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1.2.3 证候诊断 参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消渴病专科诊疗方案,将其按照六经特点进行归类。主要的证型有(1) 太阳证-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多饮多食多尿,便秘便干,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沉而涩等。(2)阳明证-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口干咽燥,口渴无度,欲冷饮甚多,饮后可舒,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身恶热,热汗出,汗后背部恶风寒,或伴发热,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3) 少阳证-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口渴咽干,饮水不多,口苦,情绪不佳,心烦,纳差,时有呕恶或紧张焦虑,失眠,消极,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隐痛或刺痛,胃脘部痞胀或闷痛,耳鸣耳闷胀,目赤,目眩。患者主诉症状繁杂,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4)太阴证-太阴虚寒证:微渴或不渴,纳呆,食谷欲呕,呕吐物无酸腐气味,或呕吐痰涎清水,手足冷汗出,大便稀烂不成形或初硬后溏,或伴胃腹满或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5) 少阴证-少阴阳虚寒湿证:小便频数量多,饮一斗,溲一斗,有泡沫,手足厥冷,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腰酸膝软,或伴性欲淡漠,周身疼痛,关节疼痛,腰膝肩背寒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弱。(6) 厥阴证-厥阴经脏虚寒证:干呕,吐涎沫,巅顶痛,目光滞涩,目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女子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痛,或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舌淡、苔白,脉沉或微细。(7)阴阳寒热错杂证:纳呆,胃脘痞满,满而不痛,微渴,下利,呕逆肠鸣,舌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细数。

1.3 纳入标准 第一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完整的18~85岁患者。

1.4 排除标准 合病严重心、肝、肾、脑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5 观察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其与六经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2 结果

表1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总体分布情况 [例(%)]

表1结果显示399例患者中,少阳证比例最高,共153例,其次则是少阴证及太阳证,分别有74例、70例。阳明证、太阴证、厥阴证以及寒热错杂证比例较少。

表2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间性别分布 (例)

表2结果显示,男性发病例数高,共244例,发病率为56.14%,且以阳证为主;女性发病例数175例,发病率为43.86%,阴证、阳证发病率相差不大。

表3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x±s

表3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x±s

注:与太阳证比较,△p<0.01,※p<0.01;与太阳证、厥阴证比较,△△p<0.01;与少阳证、厥阴证比较,○○○p<0.05,※※※p<0.05,△△△p<0.01

证型餐后2 h血糖(m m o l/L)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阴阳寒热错杂证总数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 m o l/L)1 0.3 1±2.7 1 1 0.3 0±3.1 3 9.3 3±2.5 4 8.6 2±2.7 8※8.0 8±2.2 1△1 0.0 0±2.5 4 8.6 6±1.8 9 9.8 6±4.3 7 8.6 4±3.2 7 9.2 5±3.7 3 8.5 4±4.2 4 7.4 6±2.9 0△△1 1.9 1±4.5 4 9.8 8±3.5 0 9.2 8±2.6 5 9.1 0±3.8 9 1 7.8 8±6.0 4 1 4.1 4±6.8 1○○○1 7.9 9±5.1 5 1 4.7 9±5.9 2※※※1 5.0 3±4.7 2△△△2 0.2 6±5.4 9 1 5.1 8±4.1 9 1 6.8 9±5.6 3

表3结果显示,太阴证、少阴证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太阳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少阴证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太阳证、厥阴证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阳明证、太阴证、少阴证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少阳证及厥阴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4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比较(x±s,uIU/mL)

表4结果显示,少阳证、太阴证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太阳证、阳明证、寒热错杂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阴证、厥阴证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太阳、阳明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阳证餐后2 h胰岛素水平较太阴证、厥阴证、少阴证少阳证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阳明证餐后胰岛素水平较少阳证、厥阴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的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较(,mmol/L)

表5 2型糖尿病六经证型的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厥阴证、太阴证、寒热错杂证比较,△p<0.01;与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厥阴证、太阴证比较,※p<0.01

证型 低密度胆固醇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阴阳寒热错杂证总数3.1 1±1.3 8 2.8 1±1.2 8 3.3 3±2.0 4 2.9 5±1.1 1 4.1 7±1.2 1△2.8 4±0.7 7 2.5 4±1.0 8 3.1 1±1.6 4甘油三酯2.9 4±2.3 1 2.6 1±3.0 6 2.3 9±2.8 2 4.0 0±2.1 3※2.2 7±0.9 3 1.9 6±0.8 5 3.2 7±3.4 4 2.6 3±2.4 4

表5结果显示,少阴证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较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厥阴证、寒热错杂证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太阴证甘油三酯水平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厥阴证、太阴证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中“消渴”的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也对消渴病的辨证、治疗进行了论述,如《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抖,小便一抖,肾气丸主之。”目前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有:(1)禀赋不足,五脏柔弱,如《黄帝内经》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2)饮食失节,《素问·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3)情志失调,《灵枢·五变》云:“怒则气上逆,……热则肖肌肤,故为消瘅。”(4)劳逸失节,《千金要方·消渴篇》曰:“凡人生防恣者众,盛状之时,……此房事不节所致也”。而在辨证方法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糖尿病更进一步的认识,传统的“三消辨证”已无法适应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寻找更实用的辨证方法来取代“三消辨证”。本研究尝试糖尿病的六经辨证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发现,少阳证发病率最高,达38.35%。少阳主枢,主情志,此证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糖尿病抑郁症。研究显示,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并升高升糖激素的分泌量,使血糖升高[3-4]。而此证的发病率与WTO统计的糖尿病抑郁症发病率相近[5],体现了情志失调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性。另外,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相比有差异。特别是少阴证、太阴证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值都偏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8.62±2.78)、 (8.08±2.21)。此说明少阴证与太阴证的病人血糖控制并不差,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不是控制血糖而在于其他糖尿病症状。而太阴证、少阴证病人症状多有疲倦乏力、纳呆便溏、腰腹冷痛等阳气受损表现,与糖尿病引起的疲劳综合证相类似。太阳证在餐后2 h胰岛素均值上最高,且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上均较总体均值高。初发糖尿病病人多为中年肥胖之人,此类病人口干、口渴等症状明显,且BMI高,胰岛素抵抗大。太阳证为六经病的初始阶段,研究结果显示,此证型胰岛素分泌量大,血糖水平高,胰岛素抵抗大,与初发2型糖尿病类似。在低密度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统计结果显示,太阴证在甘油三酯的均值较高,少阴证在低密度胆固醇均值上最高,与其他大部分证型比较有差异。太阴证的特点是脾胃虚弱,特别是阳气亏虚;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水谷精微物质运货受阻,酿生痰湿之邪。甘油三酯乃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在太阴证患者中,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甘油三酯则代谢失常,滞留于血中,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此研究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6-7]。LDL-C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在血中含量过高会沉积于血管壁,促使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故LDL-C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少阴主心肾,内寄元阴元阳。少阴证患者多为老年病人,肾中元阴元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气,气机逆乱,导致LDL-C的转运功能下降,积聚于血中,导致LDL-C测定值高。此研究结果与李宝玲的研究结果相类似[8]。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与六经证型存在相关性,对中医六经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厥阴太阴少阳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厥阴病篇再论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