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僚坝土司遗址:或为解开夜郎王族失踪之谜的钥匙

2018-10-10 08:56王凤琳
藏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夜郎綦江铜鼓

文/王凤琳 周 铃

◎大僚坝天神坛

“土司”一词已存在了一千余年。中国封建王朝采取“以夷治夷”、“以蛮治蛮”政策,利用当地酋长以其势力管辖所及的区域,分别授予官职,准其子孙相继承袭,形成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由于这一制度沿续了千余年,因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土司文化”。渝南黔北是土司集中地,土司文化传承上千年。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囤就是其代表。此外,还存在大量的土司遗址,比如,重庆市綦江境内的打通镇三国时期的吹角坝遗址、扶欢镇溱州时期的土司坝遗址、郭扶镇东汉至宋元时期的大僚坝遗址等等。特别是跨度达数百年的大僚坝遗址,更是神秘莫测,让人神往。挖掘研究大僚坝僚人土司文化,也许可以解开夜郎文化之谜。

世界上古文明都诞生于北纬30度左右。在我国北纬30度附近,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它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叫“大僚坝”。我们小时候就住在大僚坝,每每问及长者,为何得名大僚坝?都是语焉不详。其实,以前,大僚坝写作大獠坝,后来,由于有学者认为,獠是对少数民族族群有歧视,遂改为僚,但读音还是没有变。再后来,由于老百姓都不知道僚的真实含义,为了书写简单,把它写作大辽坝。大辽坝,就更把人弄迷糊了,甚至有人断章取义,认为这是宋代大辽国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但是,翻遍史书记载,大辽国好像与大僚坝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关系。

2012年5月5日,这是拨开大僚坝历史迷雾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下午,綦江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泰国历史学家考察团。泰国历史学家们此次组团到綦江的原因就更特殊了——寻找泰族文化之根。泰国人的祖先真在綦江生活过?当初又是怎么迁徙出去的?这还得从一篇论文说起,就是因为这篇论文引得一群泰国学者来綦江寻文化之根。2008年,僚人文化研究学者周铃的论文《綦江南平僚神秘失踪初探》引起了泰国著名历史学家、91岁高龄的历史学泰斗巴色·纳那空教授的关注,巴色·纳那空教授毕生精力研究泰族的起源问题,他从文中的一块碑的拓片,看到了寻找泰族起源的希望。2012年5月5日终于成行,踏访了他魂牵梦萦的綦江这片僚人的热土。他和泰国农业博物馆馆长、著名历史学家奥拉泰·朋迪教授等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了綦江博物馆馆藏的被誉为“天书”的古文字碑。在离开博物馆之前,奥拉泰·朋迪教授综合专家学者们的意见用泰文写下了一段话,经过泰国泰中研究院范军院长翻译,大致意思如下:

“作为一个泰人,参观博物馆之后,感到非常自豪,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泰族文化,有泰式高脚屋图画,有穿着筒裙的泰人图画,特别是古老的泰文字,是泰文字的起源。”

无独有偶,泰国历史学家们在綦江东溪古镇的南平僚碑上,发现与綦江博物馆古文字碑上同源的文字,他们认为的古老的泰文字。其实,綦江博物馆古文字碑和东溪南平僚碑上的文字,可能就是僚文。要解开僚人神秘的面纱,只有破译僚语,甚至是僚文!解决夜郎之争,首先要弄清夜郎国主体民族僚人及其先民的历史文化,不然,千年之争,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夜郎文化的开发利用没有实际意义。

綦江历史上成为僰州,是南平僚居住的中心地。黔北渝南自古就是“古山僚夜郎国”之地,是古代僚人的聚居地,世居这里的僚人实为濮人后裔,南平僚就是世居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也是夜郎国的缔造者。

大僚坝,究竟隐藏了多少破解僚人文化,或者说夜郎文化的密码?綦江河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山崖上的1000多座汉代崖墓,刻在崖墓内或者墓门旁的大量题记和岩画,可能就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大僚坝区域内有大量的僚人文化遗存,据綦江区文管所专业人员调查出来,经过权威专家学者认定的就达20多处,占綦江全域僚人文化遗址的十分之一还要多。綦江境内有纪年题记的崖墓多达18座,记有延光、永和、延熹、熹平、光和、建安,直至三国章武年间,跨时100多年。是巴蜀乃至西南崖墓研究的标本。用了多种雕刻技法,以阴线为之,平面减地线浮雕技法也常用,还有高浮雕。单綦江县发现的崖墓石刻图像就上百幅,题材广泛。崖墓题记和图像是研究汉代至南朝南平僚先民的社会面貌、战争场景、生活状况、风土民情、宗教意识各个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夜郎”是用汉语音译的汉字写法。那“郎”在僚语中是什么意思呢?“郎”就是“竹”或“大竹”的意思,“夜郎”就是崇拜竹文化的越人族群或部落联盟,后称为仡佬族的先民濮人、僚人。现在我国及东南亚有壮、傣、水、侗、布依、老、泰二十多个民族与僚人有族源关系。这就解决了夜郎族属的问题。濮人,古称卜人。早在《逸周书·王会》中,就有“卜人以丹沙”的记载,在注解中,濮谓卜人,西南之蛮,卜即濮人也。《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兴古郡,建兴三年置。属县户四万,去路五千八百十十里根,多鸠僚濮,特有瘴气。”

僚是从西南最早的土著族群奈、徕、卜、越、大卜天、大和、濮演变过来的族群别称。尽管各族群在历史的发展中派生出完全不相同的族群称谓,比如壮族、土家族、布依族、羌族、彝族等,但,都是同一根系。僚和濮一样都是族群称谓,僚人也是僚群中各种人的泛称 。

《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说:“戎(宜宾)、泸(泸州)间有葛獠,……逾数百里。”葛僚,夜郎时期,被称作僰(濮)。綦江古名僰溪,说明綦江河以前是夜郎人居住的地方。夜郎囯,是中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夏商时属百濮地,《国语·郑语》云:“楚鼢冒始启濮”,又《史记正义》载:“濮在楚西南。”夜郎成名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

据夜郎文化研究专家黄才贵研究员的研究成果,綦江是夜郎国的北大门。夜郎国在西汉成帝和平年间被汉使陈立所灭,国灭人还在。夜郎国王族去向何方呢?大僚坝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吗?答案是肯定的。对于夜郎国,《濮祖经》和《九天大濮史录》均有翔实的记载:“濮人大简,勇猛善谋,争于槐溪,见一濮人,声如雷鸣,武力过人,濮拥为首,杀敌无数,敌首闻惧,简甚爱之,立为部首,此人姓李,大名李竹,李竹护简,计杀楚首……”“王周愧濮,让位于简……简为濮王,李竹有功,封为次王……(周)敬王八年,次王李竹,借耶郎梦,自建耶郎,拥简为王,李竹次居。敬王十年,耶夜为大,替代牂牁。”“牂牁不存,国土分二,南濮分建,南越濮国,北濮夜郎,各巫濮首,附亦建国,大莫小箓,且兰句丁,毋剑滇国,漏卧邻巫,也自建国,夜郎最大……” 从《濮祖经》和《九天大濮史录》可以看出,夜郎国曾经有21个王府,其中一个可能就在大僚坝。所有夜郎国被灭后,夜郎国王族才迁到大僚坝生息繁衍,一直到宋代被宋朝统治者剿灭为止。

我们不反对特定的时空,夜郎国是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是“中心”是相对于“非中心”的一个概念,是地域中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国家也可能有几个中心。何况,夜郎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最多只算部落联盟。另外,由于夜郎民族受当时生产力水平限制和疆域的扩张,夜郎国国都二、三百年固定一个地方是不可能的。就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当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中心的转移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赞同贵州民族研究所黄才贵研究员的观点,“夜郎文化研究有五大问题,一是200年和2000年的断层问题,二是濮人、僚人、仡佬人三大族群的问题,三是夜郎文化区域纠葛的问题,四是文化旅游一体两面的问题,五是资源共享共融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更高的层面来考虑,是否可以建立一个‘中国夜郎文化空间’?湖南新晃是东大门,云南是西大门,广西是南大门,重庆綦江是北大门,共同创建夜郎文化主题园”。摒弃夜郎“中心论”,构建中国夜郎文化空间是非常有智慧的 。

大僚坝是构建中国夜郎文化空间的重要中心之一。在大僚坝核心区,我们惊奇地发现了天神坛遗址、铜鼓殿、都府庙、僚王墓等遗址。

天神坛,实为天母大神坛,是祭祀天母大神的神坛。天母大神,也称遁水女神,是僚人先民最古老的母性崇拜。无独有偶,2013年7月16日,在大僚坝望乡台发现神秘僚人生殖崇拜文化象征物——天然大石葫芦,离天神坛不过1千多米。这次发现的葫芦位于望乡台上的小庙前,由三块天然巨石组成,总长约10米,宽约3-5米,形神兼备。僚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膜拜铜鼓,以芦笙为男性生殖崇拜,以葫芦为女性生殖崇拜。

在綦江境内,以“铜鼓”命名的地名有铜鼓滩,这里早被文献记载为僚人聚居流域。而唯一以建筑命名的“铜鼓殿”,查遍史籍,除仅偶然看到其名称外,却找不到任何记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更令我们想到了他的古老与久远。

清代庠生陈洪宪曾作有《游铜鼓殿》一诗写到:“铜鼓二千年,销磨等飞霰。”从清人的诗中可以窥见,铜鼓殿非我辈杜撰,起码流传已久。从考古发掘和现场模拟复原可知,今称之“铜鼓殿”,实为“东岳庙”,而古之“铜鼓殿”在今望乡台,实为一鼓楼。铜鼓音响宏亮,是古代传递信息、发号施令的标志,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的活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人安粮丰。而以铜鼓为祭祀物,并以“铜鼓殿”命名的神庙就座落于郭扶的团结村,这在西南地区实属罕见。铜鼓作为考证濮、僰、夷、僚、僮、蛮的繁衍线索,说服力毋庸置疑。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王国祥教授认为,綦江郭扶大僚坝有都府庙。“都府”就是僚人土官的府邸。以僚语“都”为专名的地名。

据说,僚王墓是最后的僚王,也是最后的一位夜郎王被剿杀所埋葬的王墓。

从大僚坝系列僚人文化遗址考证,大僚坝可能就是夜郎国王族国灭后遗族避祸的理想家园。大僚坝地下还藏有多少秘密,只有等待考古工作者的考古新发现了。真等到有僚人文化,也是夜郎文化重大考古发现时,就有可能是千年夜郎之争结束之日。

猜你喜欢
夜郎綦江铜鼓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奋力抗击新冠肺炎开展防治工作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唐“夜郎”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