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照片回家

2018-10-11 06:18唐浩武
中国摄影 2018年9期
关键词:摄影者风景

今天的我们仿佛钻进了一个漂浮的世代,城市日益膨胀,人心却疏离而冷漠;老家渐行渐远,叮咛却苍凉而无力。放眼这个被金钱与野心撕裂的当下,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是那么赤裸裸,那么不真实。人们在欲望的河里随波逐流,无力自主,梦想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早已输得精光,只剩下对物欲的无度渴求和现世享乐倒映出人性的荒芜。回望自己,当诗与远方都被现实和岁月埋藏时,仅有照片留下时光的碎片。而这些碎影浮光,于我是一种抵抗时间的卑微的力量,是一株自我救赎的纤弱的稻草。

曾几何时,摄影已不再是追逐艺术的道具,而成为我联结他人、观察事物、了解自我、收藏过去的一种方式。在精神与物质同样匮乏的年代,我曾将照相机视若珍宝,因为只有相机才能任由我切下时间的片断,纂在手里揣摩,放在枕头下私藏。每每我看到照片被照相机从时间的河流里捡拾起来的时候,总感觉那是无比神奇的一瞬,即使这种感觉在今天被数码相机所消解,但我仍对摄影心存敬意。带着那种执念,我把对家的感受、对生活的感受,释放在《弄堂碎语》系列照片里,用它们来记录老弄堂里的市井乡音,记录那些家长里短的的氤氲气息,回溯童年的懵懂岁月。而在《农民工》的故事里,照相机成为我结识这群外来务工者的“介绍信”,让我看见他们苦乐悲欢生活的一角,窥探游走在都市光鲜背后的他们的故事,为我们留存一些向农民工致敬的影像片断。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依然无法绕开生与死,绕开孤独与伤痛。2003年的一场病痛让我体验到生的无力和意志的柔软。幸好相机留住了自己的影子,当我许多次面对那些照片时,总能看见柔软从身体的深处泛出光芒,我仿佛灵魂出窍,我仿佛坐着照片回“家”了。《他境》就是想借着那片光回到我或者他者曾经抵达的情境,以此找寻平静与慰藉,找寻时间的奇点。

世间有太多太多的美景,有的永远在那里等你,而有的稍纵即逝。人的悲哀在于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使风景不变,人情在变,心境在变。《暗风景》让我重又听到老母亲在洗衣板上洗衣服的“沙沙”声,重又嗅到医院病房里消毒水淡淡的味道,重又看到小河里那段枝桠倒映出的寂寥。当风景牵连着自己隐匿的心绪时,风景才会成为身体记忆的另一部分,成为我们曾经存在的另一件物证,如此风景才会在人生的不远处暗自发光。

照片是一剂良药,治愈的不仅仅是遗忘,还有虚妄。当天亮重新上路时,我仍愿坐着照片回家。

点评

被忽略的风景:一个摄影师的城市心像

对于城市,本雅明创造过一个词—漫步者。漫步者与旅游者并不相同,他是城市的原住民,对于名胜不感兴趣,而是“专嗅被历史扔掉的东西”,寻觅城市中的“蛛丝马迹”去发现隐藏的秘密。摄影者唐浩武就是这个漫步者。在城市生活了半辈子,他的相机始终对准城市的柔软之处,通过照片尽力挽救记忆深处的东西。

一座城市的个人版本,带着耳鬓厮磨的力量,带着生活重压的印迹:隐忍、梦想、自嗨,疏離,寓言体式影像语言。

它是当代中国城市婵变的影像志。

唐浩武的城市敏感而多维,包含怀疑精神和历史意识。现代都市强悍的表面对应着内心孤独本质—繁华无力排遣城市现代化另一面虚无力量的侵蚀。因而,城市尽管喧哗舒适,街头看见的个体永远是内心焦虑的精灵,其挥之不去的生存孤独感,阴郁漫漶般寻找出口。一如森山大道拍摄的东京,自我压抑的夜行者才有的魔幻视角,是对于荒诞最好的描绘。

城市里的人是城市精神塑造者,作为城市的镜像,也是对城市最好的批判者。有时,他们与城市逆向运动,收藏起城市与人的惺惺相惜。湖岸、水边、海滩,人们逐水而戏,为自己的精神塑像,积聚了人生搏击后的重重能量剩余:喘息焦虑,无聊亢奋。于人造景点前,安居乐业亦是想象性满足。真实感驱离,时空感扯平,世界需要仿像替换差距—城市焦虑症的某种体现。

某种程度上,城市犹如冷漠巨兽,只有人类赋予温情才得以伟大。摄影师便是这样的人文工作者。我们可以在唐浩武的照片里发现镜头背后的道德勇气与人生况味:酷暑夜晚席地乘凉的人们,却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干着最苦脏累的活,怀揣梦想,佯装不去理会路人的眼光;玻璃门迷离而脆弱,象征生命某个关口,等待着又看不清,无法把握的结果—与生命过程同步。小河,家乡感十足,内心纤细荏弱,上面漂浮的断枝,无辜静寂,长久与我们的欢笑对视,回忆中婉自零落,成就一个少年成长的种种终将远去的疯狂念头。

世纪转换的十年,一个迅速成长的城市,曾经发生过些什么,里面有自以为是的“自然与风景”,自我覆写,螺旋游戏,为摄影师捕获。像电影画面快速闪回,定格,放大。随机挪用拼贴出来的城市影像,日常,尘埃般无意义,是现代化的另一番心像。摄影师一次又一次用对历史碎片的凝视,守住城市的记忆。

照片是摄影师关于城市的内心独白。摄者忠实于自己的发现,揭露现代化对人性的剥离、对无聊的逢迎,对孤独的逃离,对良知的疏漠。这场阵痛也许本不可避免,但人们常常熟视无睹。这恰似对莺歌燕舞式风光照片的一次抽离,提供了属于作者自己的判断,注入了与城市多种对话的可能。

等这一页翻过去时,历史会成就遗忘。作者质疑了只问结果的流行价值观,选择为感性易逝的时代记录,为宏大叙事以外的记忆留痕。保留一个影像,如同新生了一段历史。同时,摄影者也在为自己内心的风景画像,为迷惑又荒诞不经的人性求证。

黑白照片带来的冷峻绝非偶然,城市若成为理性工具,走得太远,导致人心荒芜,寂寞将永远如影随形。摄影者立此存照。—徐 杰(影像评论家)

猜你喜欢
摄影者风景
“好吃”的风景(Ⅰ)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海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