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黑鹳繁殖巢及保护

2018-10-12 09:11史宇飞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亲鸟巢内幼鸟

史宇飞

(朝阳市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000)

黑鹳Ciconia nigra隶属鸟纲鹳形目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别名乌鹳、锅鹳、黑老鹳、黑白鸡、黑捞桩、捞鱼鹳等,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非洲。黑鹳数量极为稀少,世界仅存2 000余只,我国约1 000余只(赵正阶, 1995),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樊恩源等, 2004),中国于1989年将黑鹳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又于1998年将黑鹳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中(郑光美, 1998)。

1 朝阳黑鹳发现史

黑鹳在朝阳繁衍栖息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1989年,朝阳市林业局邵永泉同志在报纸上对朝阳凌源发现的黑鹳进行过报道。1996年6月辽宁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凌源市河坎村青龙山上发现正在繁殖的黑鹳4对共8只,据附近群众讲,黑鹳70年代就在当地栖息。2004年6月朝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凤凰山脚下的大凌河边发现2只黑鹳幼鸟,在凤凰山南侧峭壁上发现1个黑鹳弃巢。这些发现都曾发表过论文(闫占山等,2002;周正等,2005a,2005b)。2009-2014年多次在朝阳北票白石水库和牤牛河发现黑鹳小种群。2015年9月朝阳市野保中心与辽宁鸟类研究中心张凤江等在朝阳市阎王鼻子水库湿地调查时发现了大型黑鹳繁殖种群,数量达26只之多。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黑鹳,2016年12月经辽宁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以黑鹳等水禽及觅食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朝阳燕山湖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小区。

2 黑鹳巢发现的过程

朝阳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小区虽已建立,但黑鹳繁殖巢的位置却一直未能确定。由于黑鹳选择巢位置的隐蔽性,寻找工作异常艰难。广大护林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7年5月初在距离朝阳燕山湖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小区,黑鹳觅食地20多公里的喀左县羊角沟乡崔杖子村的楼子山峭壁上发现一窝正在育雏的黑鹳巢,标志着朝阳的黑鹳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距离1996年发现正在育雏的黑鹳巢已时隔21年。喀左县楼子山护林员巡护时,发现黑色大鸟频繁飞至附近崖壁,护林员沿山崖仔细搜寻得以发现此黑鹳巢。5月14日,朝阳市野保中心工作人员与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雷达一行对此黑鹳巢远距离拍摄,拍摄到大量的珍贵照片和视频。

3 黑鹳形态与习性观察

此次发现的黑鹳巢筑于辽宁楼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高山峭壁凹处,三面紧贴石壁,巢上方空间较大,有石檐可以遮风避雨,巢下方的石壁垂直地面,毒蛇野兽等难以接近(图1)。黑鹳巢的建筑材料为细荆条枝,巢内还垫着一块塑料布,由此可见黑鹳在选择筑巢材料时会择优取材,不局限于树枝。黑鹳幼鸟有时会不断啄这块塑料布,可能是对日后独自觅食啄取小鱼的一种练习方法。

图1 朝阳黑鹳繁殖巢Fig.1 Breeding Nest for Blackbird in Caoyang City

巢内黑鹳成体雌雄各1只,呈站立状态;幼鸟3只,呈趴伏状态。幼鸟身披白色胎羽,可拍打翅膀,翅膀外侧边缘已生长黑色飞羽,鸟喙呈黄色,长度约为成鸟的一半。早上5:26黑鹳亲鸟中的1只飞回巢内,黑鹳一家团聚。早上5:38黑鹳亲鸟1只飞走觅食,另1只留守幼鸟。3只幼鸟趴卧,鸟喙闭合,保持安静,亲鸟依然警惕站立。早上5:50太阳光开始直射巢内,3只幼鸟逐渐活跃,不时调整位置,偶尔扇动翅膀、用喙梳理羽毛,有时来回走动。亲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伫立不动,看到幼鸟过于活跃也会低头用喙将幼鸟往巢中心拨弄。从发育情况来看,幼鸟身披白色胎羽、能站立,已长出黑色飞羽、偶尔会扇动翅膀,根据刘焕金等(1990)的研究,黑鹳幼鸟应为20-30日龄。持续观察发现,黑鹳雌雄亲鸟在觅食喂养幼鸟和守护幼鸟的分工上,采取轮流交替制度。一开始雌鸟在巢守护,雄鸟外出觅食;雄鸟飞回喂养幼鸟,此时雄鸟、雌鸟和幼鸟共同呆在巢内10多分钟;雄鸟在巢守护,雌鸟外出觅食。如此反复轮流,交替守护和觅食。黑鹳亲鸟飞走觅食再返回的时间与觅食地的距离密切相关(孙砚峰,2006),此次观察大概为半小时左右,此地距离最近的觅食地大凌河有10多公里,距离阎王鼻子水库湿地近20 km。黑鹳的喙狭长,且没有嗉囊(王春等,2012),只能携带极其有限的小鱼,再飞几十公里才能回巢喂养幼鸟,相当不易。

4 黑鹳的保护与展望

据辽宁鸟类研究中心专家研究定论,朝阳是辽宁省最大的黑鹳繁殖地,初步预测每年来朝阳繁殖的黑鹳有50只,主要集中在凌源青龙山、喀左楼子山、大凌河流域的燕山湖湿地和北票白石水库湿地、小凌河流域等。黑鹳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药与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电鱼、毒鱼等,河水受到污染,鱼类减少,使黑鹳出现中毒和饥饿现象增多。朝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曾救助过部分毒病伤残的黑鹳。保护黑鹳和栖息地环境刻不容缓,应积极与辽宁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省鸟类研究中心和各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究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保护好辽宁省最大的黑鹳繁殖地。

猜你喜欢
亲鸟巢内幼鸟
打滑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黄喉鹀育雏行为
鸟类救助指南
红耳鹎育雏
灰头绿啄木鸟幼鸟这样离巢
蜜蜂养殖:蜜脾的调温原理
仙八色鸫在董寨白云站繁殖季观察记录
彭泽救助3只领角鸮幼鸟
保蜂越冬五原则
保蜂越冬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