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补”

2018-10-15 19:38谭书
科学养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食粥国医粳米

谭书

“民以食为天”,吃,是天大的事儿。饮食是健康长寿与否的重要因素。据最新统计,哈尔滨现有百岁老人210人。他们在饮食方面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粗茶淡饭,尤其喜欢喝粥。家住南岗区清明二道街的顾岳珍老人已经109岁了,她一日两餐,每顿饭都要喝玉米面粥。另一位103岁的丁刘氏说,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多,頓顿都是玉米面粥,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长寿之乡江苏如皋,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糁儿粥,米打底,常喝活到九十几。”如皋9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4000人,百岁老人达到170多人。调查显示,如皋74%的百岁老人每天两顿稀粥,都以玉米粥为主。

粥是天下第一补

中国人喝粥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周书》记载:“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宋代大诗人陆游活了86岁,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寿星。陆游就喜欢喝粥,称赞“只将食粥致神仙”,深感米粥补养之益。明代名医李时珍认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清代医学家王士雄也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少林寺和尚果林103岁,步履稳健,精神矍铄,一身仙风道骨。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直言:“我天天都吃一碗‘十谷粥。”什么“十谷”呢?即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和红薏仁(薏仁米)。

食粥,是古人倡导的养生方式之一。“粥”有和胃、补脾、益肾、清肺、消渴、通便、安神、补益肾精及养颜等多种功效,有益于人体的五脏六腑。历代医家创造了许多不同作用的粥,以食疗病。

家居上海的国医大师颜德馨活了98岁。97岁的时候,颜老还在出诊,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人很消瘦,渐感不支。母亲出身中医世家,专门给他调配了一个粥方,都是日常食材,做法简单,效果却极佳。粥方是: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各自一小把,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煮出来的粥不仅味美,而且能抗疲劳、强体力。颜老回忆,“我记得吃了几个月后,精神开始好转,不再感觉疲劳,这个习惯就保持下来,到现在还坚持每天喝上一碗。”颜老这一坚持,就是70多年,身体一直不错。

无独有偶,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癌症基金会主任委员的国医大师朱良春,也是一碗长寿粥喝了70年,也活了98岁;已经98岁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常喝韭菜籽粥;已经100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也是对粥情有独钟,每周至少有两餐吃粥;83岁的国医大师吕景山每天都会喝碗小米粥,他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小米色黄入脾胃,是后天补养的佳品。”大师们不约而同地迷上了粥。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先天非常好,如果脾脏功能不好,无论你进补什么食物,都不能好好的吸收利用。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久而久之就会多病减寿。而粥正是养脾胃的好食物。

一般情况下,养生粥里加的都是药食两用的食材,效力温和,偶尔吃一两次,能满足口腹之欲,但不足以显示出疗效。需要长期地坚持食用,养生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食粥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美国哈佛大学花了十几年研究发现:每日食用1盎司(相当于28克)的粗磨谷物(相当于一小碗粥的量),有助于降低5%死亡的风险和9%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佛教戒律书《四分律》记载:“食粥有五事:善除饥、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

增强食欲,补充体力。人在生病时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往往喜欢喝粥。一碗清粥搭配些开胃的食物,如梅干、小菜等,既能促进食欲,又能滋补体力。

调养肠胃。肠胃功能较弱或有毛病者,很适合喝粥来调养,平素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如果吃了太多的油腻食物和高蛋白食物,也会觉得食欲不振,这时候喝顿粥,就能让胃肠得到短暂休息。

防治便秘。现在不少人饮食精致又缺乏运动,容易便秘。粥里含有大量的水分,喝粥除能果腹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预防感冒。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

预防肥胖。粥体积大而能量密度低,“干货”比较少。100克大米饭所含能量超过100千卡,而100克稠粥只有30千卡左右。粥让人更容易有饱胀感,如果是喝杂粮豆粥,饱腹感就更强了。所以,要减肥的人喝杂粮豆粥,就可以在不感觉饥饿、不减少营养摄入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延年益寿。五谷杂粮熬煮成粥,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素与膳食纤维,对于年长、牙齿松动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养生的最佳良方。

颜德馨大师曾推荐了5款防病养生粥,对某些慢性病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银耳粳米粥】取银耳10克浸泡半天、粳米100克、大枣5枚,粳米加水适量,煮沸后放入银耳、冰糖同煮为粥。此粥适用于肺虚咳嗽,痰中带血,慢性便血者。

【菊花粳米粥】取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再煮成粥。菊花具有散风疏肝明目等功效。这款粥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芝麻粳米粥】取芝麻50克、粳米100克,将芝麻炒熟磨成细粉,待粳米煮成粥后拌入同食。此粥适合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者食用。

【梨子粳米粥】取梨子2只、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吃梨食粥。该粥具有润肺御燥止咳功效,可以经常食用。

【菱粉粳米粥】取菱粉60克、粳米100克,待米煮至半熟调入菱粉、红糖同煮成粥。该粥适用于消化不良、慢性泄泻者。

需要提醒的是,有人为了好喝,增加黏稠度,煮粥会加点面碱。碱是多数维生素的破坏者,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都会流失。加碱还会加强淀粉的糊化作用,食后让血糖很快升高,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一般粥熬好以后,表面会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状物质,俗称米油、粥油,大都是小米或大米熬粥后出现的。中医认为,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据介绍,二者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强。老年人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效果;产妇、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经常会感到元气不足,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

有个顺口溜,专门说喝粥调养之妙: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

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

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

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

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

猜你喜欢
食粥国医粳米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趣说古人食粥
治脾胃虚寒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古人食粥养生
冬来且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