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嫩江垦地混杂区城镇空间关联研究★

2018-10-17 11:11孙洪庆
山西建筑 2018年26期
关键词:嫩江垦区农垦

孙 异 孙洪庆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垦区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开展各种形式垦地合作,促进垦地协调发展。黑龙江垦区由113个国有农场组成,这些国有农场在空间上并非完全集中,而是分别归属9个管理局,分布在全省12个市、72个县(市、区),与地方区域呈现一种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形成若干“垦地混杂区”。

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垦区特殊管理体制下,相比于普通的地方农区,垦区城镇化的差异性、特殊性[1]、发展对策[2]和城镇化质量[3]。部分学者以垦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规模分布和景观格局特征[4-6]。但现有研究囿于就垦区论垦区的模式,缺乏在垦地融合视角下,将垦区城镇和地方城镇组成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选择分形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典型的九三—嫩江垦地混杂区内国有农场城镇和地方城镇组成的城镇群体的空间特征,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1 研究区概况

该区域主要是由黑河市的嫩江县及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的国有农场组成。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下辖11个大中型国有农场(其中9个国有农场位于嫩江县境内),总面积0.57万km2,耕地23万hm2。总人口17万人,其中九三农垦中心城镇人口5万人;嫩江县行政区划面积1.51万km2(包含境内的垦区面积),下辖14个乡镇,总人口50万人,其中,嫩江县县城人口为13.5万人,具体情况见表1。

2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2.1 研究方法

表1 九三—嫩江垦地混杂区组成情况表

分形理论由Mandelbrot开创的一门非线性学科,其集合了系统思想和几何学方法[7]。城镇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间亦隐藏着深刻的秩序,即自相似性。借助分形理论中的关联维数模型可以模拟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对城镇空间分布进行更为深入的解释。空间关联维数表示城镇间不同路径下的空间相互作用,通过对不同路径下关联维数分析的对比可以得到城镇体系内部的交通可达性。城镇的空间相关函数为:

其中,r为码尺;dij为两城镇间的欧式距离;H为Heaviside函数,且有:

2.2 结果与分析

该区域包括嫩江县中心城市和下辖的13个乡镇以及九三农垦中心城和下辖的9个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共计24个城镇。采用GIS软件将该区域地图数字化,测出各城镇之间的直线距离,列出矩阵。选择标度r=10 km,求出城镇空间相关函数C(r),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标度r及其对应的关联函数C(r)

对r和C(r)分别取对数,以lnr为横坐标,lnC(r)为纵坐标作双对数散点图,如图1所示,线性回归模拟成函数y=1.300x+0.101,相关系数R2=0.932,相关性较好。根据城镇空间关联维数模型可知,D=1.300,反映了城镇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空间关联度较弱,城镇空间结构尚须优化。

以上结果原因分析如下:

1)垦地之间管理体制不同,造成两者之间横向联系匮乏。

垦区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承担着特殊的作用。组成垦区的国有农场为农业企业,但是除了经营外,还承担着社会职能,属于典型的“企业建镇”模式,特殊的、相对封闭的管理体制,导致与地方农区虽空间毗邻,但是横向联系不足。

2)垦地空间交错,中心城镇与所管辖区域不对应。

区域内九三农垦与嫩江县用地空间交错,嫩江县城和九三农垦中心城两个中心城镇的腹地范围重合,导致中心城市与区域的经济集聚和辐射效应难以显现。有些面积较大的国有农场却远离中心城镇(如建边农场,位于嫩江县城和九三农垦中心城超过150 km)。

3)空间规划各自为政。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中规定,垦区的小城镇体系规划由省农垦总局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垦区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分别由省农垦总局所属管理局组织编制,报省农垦总局审批。垦地之间各有自己的规划,互相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时常会出现垦地规划叠合不当甚至是谬误、设施重复设置、城镇职能不调、产业同构等空间浪费现象。另外,由于不是城镇的建制,垦区城镇在地方各类空间规划中一直是隐性状态,没有真正融入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中。

总之,管理体制的不同加之错综复杂的空间关系严重影响着区域一体化和垦地协调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九三—嫩江垦地混杂区内城镇空间空间关联度不强,空间结构需要不够优化,不利于垦地融合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结果产生的根源在于垦地之间管理体制的不同,造成垦地之间联系不足。而垦地空间交错分布,造成了区域行政管理的割裂。另外,没有实现空间规划的协同,也是造成垦地混杂区城镇空间关联性不强的原因之一。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垦地间要实现空间规划的协同,促进空间资源高效配置。

要改变空间规划各自为政的现状局面,探索空间规划联合编制机制,形成适宜尺度且涵盖垦地空间的统筹规划,优化与整合该区域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形态。并探索垦地空间的协同管控机制,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的配套过程中,注重垦地协调与沟通,确保设施的共建共享,确保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

2)加强垦地合作,促进垦地之间优势互补与融合。

加强垦地空间关联性的先决条件是二者之间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的强化。要发挥垦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优势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垦区龙头企业+国有农场基地+农村”“国有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垦地利益联结机制。

3)加强垦地社会关联度。

垦区属于大型国有农场企业,除了经营职能外,还要承担社会职能,不利于垦区的发展。要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剥离国有农场的社会职能,加强垦地社会关联,实现垦地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嫩江垦区农垦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点“土”成金 农垦改革
嫩江玛瑙红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1~12期)总目次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