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涧水库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018-10-17 11:11
山西建筑 2018年26期
关键词:基流大石环境影响

高 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工程概况

三门峡市大石涧水库工程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洛河支流渡洋河中上游,坝址位于河南省陕县店子乡东部山区,大石涧村附近。由于自然地理特点,陕县山丘区面积大,地下水开采难度大,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主要在较小范围的河谷平原区。基本没有对地表径流控制调节,不能有效利用,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南部农业生产受水资源制约发展缓慢。工程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冬长春短、冬冷春暖、夏热秋凉、四季分明的特点。夏季多偏东风,冬季多偏西风,春秋季风较少[1]。

2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的最大产生量预计为4.5 m3/d。另外,对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冲洗,也将产生少量碱性废水[2],但其产生的量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拌和系统旁设置沉淀池,需要对混凝土拌和废水进行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拌和系统的冲洗,对水环境影响很小。

基坑所排废水由降水、渗水和施工用水组成,由于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养护,基坑水的悬浮物含量和pH值较高。基坑经常性排水主要抽排混凝土养护用水、灌浆用水、坝体填筑用水,围堰渗水及雨水,根据其他水利工程监测相关数据,基坑经常排水的悬浮物浓度为2 000 mg/L左右。基坑排水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通过施工区域的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使用,不外排。

施工期最高峰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3.6 m3/d。这些生活污水成分较为简单,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如表1所示。

表1 污染物浓度和产生量

根据各个施工区的条件,在集中生活区域根据情况设置沉淀池进行收集,洗漱用水用于场地洒水抑尘,生活污水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2.1.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区域土石方开挖、回填等短时期施工使区域粉尘浓度增大,对施工区域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这些污染物排放分布在这个工程期内,具有流动、分散的特点,但施工场地开阔,污染物扩散能力强,不会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为减轻对周边环境影响,要求施工部门使用排放标准较高的施工车辆,项目部门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严格监管,禁止车况不好的车辆上路运行。工程开挖过程中除采取定时洒水等必要的降尘措施外,在靠近居民区的施工区段周围设置2.5 m高临时围挡,减轻对周围环境影响。

2.1.3噪声影响分析

1)施工期达标距离分析。

昼间单台施工机械的辐射噪声在距施工场地60 m外可达到相应标准限值,夜间300 m外基本可达到标准限值(振捣棒除外)。

2)对敏感点声环境影响分析[3]。

本项目距离敏感点较远,因此施工期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不大。

3)交通运输噪声分析与评价。

车辆噪声对距路中心线10 m~40 m外的住户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减轻本项目车辆噪声附近距离内居民的噪声影响,应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a.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保持良好的车况,禁止病车上路。

b.禁止车辆超载运输,以降低噪声级。

c.运输车辆在途径村庄时,减速慢行,并禁止长时间鸣笛。

d.避免在夜间运输弃土。

2.1.4固废影响分析

弃渣量约13.11万m3,主要为弃土,全部堆存于弃渣场。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后,弃土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可以接受。由工程项目部在工程区域内设置垃圾桶,统一收集后城镇垃圾中转站,交环卫部门处置。

2.2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2.1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本工程下游9.5 km处规划有“洛宁县渡洋河大石涧水源工程”(以下简称“洛宁大石涧”),该项目控制流域面积255 km2,区间流域面积85 km2,项目主要以区域径流为水源。该项目设计报告中,位于上游的本水库年均弃水867.4万m3,洛宁大石涧年均弃水量1 375.8万m3。由于两处水利工程,总控制流域面积255 km2,属小流域,空间间距较小,降雨径流过程基本一致,上游水库与区间基本同时出现降水及洪水,故上游工程弃水时,区间也发生洪水,下游洛宁大石涧工程也弃水,且计入区间洪水后,下游弃水量更多,这是合理的、符合客观规律的。

经本次三门峡大石涧工程1968年—2011年43年水文年径流调节复核,水库年均下泄生态基流229万m3,年均丰水期弃水940万m3,年均总下泄径流量1 169万m3,年均弃水量较洛宁大石涧报告中上游水库年均弃水量多72万m3,年均总下泄径流量较洛宁大石涧报告中上游水库年均弃水量多301万m3。经各年系列较比,单纯总水库弃水一项来说,有1983年,1989年,1990年共三年水库弃水小于下游洛宁大石涧报告中上游水库年弃水量,但由于本次径流调节复核中考虑了为下游供给河道生态基流230万m3,故本次复核成果各年总下泄径流量均大于下游洛宁大石涧报告中上游水库年弃水量。

因此,下游洛宁大石涧在项目设计中已考虑了上游三门峡大石涧工程对径流的影响,且本次上游三门峡大石涧工程设计下泄河道生态基流量230万m3,故对下游洛宁大石涧工程项目不存在不利用影响。

2.2.2生态流量

大石涧水库的调度运用方式为:死水位:578 m;农业限制水位:581 m;汛期限制水位:603 m;兴利水位:603 m。水位低于581 m时,保基流、停止农业灌溉供水;水位超过603 m,溢流堰自由泄流。

河道生态基流230万m3,为多年平均来水总量10%,河道基流0.073 m3/s,基流放水建筑物布置在靠近河床的左岸5号坝段。进水口高程稍低于水库最终淤积高程,采用573.0 m。

工程正常运行期间采用基流放水建筑物下泄基流;遇洪水时,溢流堰溢流;工程设农业限制水位,枯水期时优先保证基流放水,当水位低于农业限制水位时,保基流、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2.2.3水温影响分析

大石涧水库水温年内变化较大,其承担着灌溉的任务,本工程灌区从水库上游取水,经管道、调蓄池,再自流进入农田,所以水体经管道、调蓄池与气温温度交换,不会对灌溉的农田造成影响。水库下游河道较宽,基础为砂砾石等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5 m左右,下泄基流0.073 m3/s流量较小,下泄到下游河道,与河道内的水体可以快速交换,水温在短时间内与下游河道水温一致,所以基流下泄不会对下游鱼类等水生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2.2.4地下水影响分析

水库库区绝大部分基岩裸露,两岸分水岭山体均宽厚,库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岩体透水性差,分水岭高程远远高于正常蓄水位,水库蓄水后渗漏量小,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轻微。

2.2.5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基本无大气污染物质产生,对大气环境无不良影响。

2.3 生态现状评价分析与影响

1)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水库工程区河段非常适宜鱼类索饵、繁殖和越冬的场所较少,因此,水库工程的建设对鱼类三场的影响不大。并且水库建成后,水深有极大的增加,水库生产力随着营养物质的增加会明显提高,水生生物丰度和生物量会大大增加,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并且水库建成后能为鱼类提供多样的生境和栖息地,这些变化为鱼类提供更多的索饵、繁殖和越冬的场所。

从石涧河和渡洋河的鱼类区系组成来看,没有典型的洄游性鱼类,因此大石涧水库大坝的建设不会对鱼类种质资源产生明显的影响。

大石涧水库运行对洛河水环境的影响很小,并且水库的运行有利于维持渡洋河水文常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也有利于洛河鲤鱼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的鱼类资源保护。

2)陆生生态影响分析。

各类临时用地将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植被损失,但由于占地数量少且分散,因此影响较轻微。通过表土收集等工程措施,植被恢复等生物措施,可进一步缓解上述影响。工程结束后,建设单位将对受工程扰动土地面积采取植树绿化等生态恢复减缓措施。评价认为,通过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可减轻工程施工建设占地等对滩地植被的破坏影响。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活动和机械噪声等将会对施工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野生动物局部的迁移,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施工期施工区域内自然植被的破坏,会使一些野生动物失去部分觅食地、栖息场所和活动区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轻微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人为干扰(如滥捕现象)也将直接影响到这一地区的某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如野兔。这种影响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可得到消除。

3 结语

大石涧水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方面,通过对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防护措施,贯彻落实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猜你喜欢
基流大石环境影响
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对比应用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胆小鬼的长裤子
永定河官厅下游段生态基流估算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十岁练什么
多种数值模拟基流分割法在鄂北丘陵山区随县的应用对比研究
无名石头国
胸口碎大石等
增加河流生态基流的山间河谷型调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