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

2018-10-17 06:42谢红阳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

谢红阳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较低的生育率,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寿命的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主流问题之一。如今,中国已成为老年型社会,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几年,政府表示要采取延迟退休政策,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延迟退休政策的利弊,并通过国际比较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政策;养老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060-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延迟退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实自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延长退休年龄措施;2015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延迟退休的实施建议。2017年1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报告中显示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的比值正进一步下降,有九个省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跌破了2,与此同时,养老金收支压力凸显,有七个省(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当期已经收不抵支,其中黑龙江省结余基金已穿底,欠债232亿元。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与讨论,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否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國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联合国常用65岁作为老年起点,而发展中国家更多用60岁为老年起点。目前,普遍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时期。中国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数为2.4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数为1.5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4%。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指标值得重视,即人口的预期寿命。国家统计局公布,在2010年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其中男性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而到了2015年,平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其中男性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还呈快速增长趋势,人口寿命延长与新生儿出生率低的矛盾导致了中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的现状,虽然我国已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老龄化格局。

(二)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老年抚养比的激增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所谓老年抚养比,是指某一个人口数量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中国的65岁老年抚养比在1990年为8.3,而到了2015年已经上涨到了14.3,增长了72.3%。这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老年抚养比越高,那么养老金现收现付的压力愈大。事实上也是如此,2017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的比值正进一步下降,同时有9个省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甚至出现负债状况。显然,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养老金的给付陷入了窘境。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花费了很长时间酝酿延迟退休政策,但是这一改革还迟迟难以落地,从此我们可知改革难度较大,时机还不够成熟。究竟为何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延退的利弊分析得出答案。

(一)延迟退休的优点

1.缓解养老金给付压力

延迟退休政策被认为是有效解决养老金给付压力的办法之一:通过延长缴纳社保期限,缩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而降低养老保险存在的巨额隐性债务,促进养老基金的收支均衡,提高其可持续性。

2.提高经济效率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大不相同,因此对于延迟退休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对于作为从事智力劳动的群体,如教师、科学家、科研人员等群体来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取得收入的水平随着工作时限以及经验的积累而增加,继续工作能更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如果用年轻人取代他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二)延迟退休的弊端

1.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增大。许多学者认为,就业压力大是政策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经济改革,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从而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始降温,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缓慢,而每年毕业人数却逐年迅猛增加,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果延迟退休,大量老人占着就业岗位,对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对体力劳动者的危害。上面提到延迟退休对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影响,事实上,社会中还有一批体力劳动者,由于工作强度大,对体能要求高,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对于企业和这部分人群都很不利。一方面,高龄员工的体力难以与年轻人同日而语,继续雇佣体力不支的老年人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都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终可能会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高龄工作人员失业后也难以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高龄员工因身体原因,继续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四、延迟退休的国际改革与经验借鉴

总体而言,延退退休是有利有弊的,不过纵观世界各国,已经有很多国家做出了延迟退休的改革,我们可以学习这些国家的延迟退休政策方案,总结归纳,制定出一个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延退方案。

(一)国际上延迟退休的改革方案

1.引入法定退休年龄概念,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为满足不同人群关于退休年龄的实际需要,绝大多数国家规定了三类不同的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最低退休年龄和最晚退休年龄。在最低退休年龄退休的人可以领取部分养老金,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而最晚年龄可以领取超额养老金。这种做法可以起到对自愿延迟退休的鼓励作用,例如:荷兰,在法定退休年龄66岁以后退休的,每延迟一年养老金收益可以增加6.5%。世界各国退休年龄改革方案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2.渐进式改革方案。为达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目标,绝大多数国家都设定了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不延遲退休年龄,过渡期结束后,逐步慢慢提高退休年龄,每年延迟几个月,直至完成延迟退休的目标,整个过程大概持续几年到几十年。

3.男女退休年龄趋同。各国的改革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男女退休年龄趋同,在一定年限内达到男女退休年龄一致。当前,例如日本、法国、德国等很多国家都已经规定了男女退休年龄一致的政策,并逐渐延迟到65岁以上。

(二)我国延退的国际经验借鉴

1.循序渐进逐步推行改革。改革不宜激烈进行,应在改革措施实施之前设立一段时间的过渡期,使劳动者从心理上更易接受延迟退休的改革方案。采用小步慢推的方式提高退休年龄,每年逐步提高1到2个月,缓慢地推进改革,以减少改革阻力。根据社会有关报道,我国也是遵循这一做法。

2.制定弹性退休制度。可以设立三种退休年龄,将退休年龄弹性和养老金领取弹性合二为一,退休越迟,养老金收益越高,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人们自愿延迟退休,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弹性退休年龄也兼顾了不同职业人群的退休意愿,体力劳动者可以选择正常或最低退休年龄退休,脑力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状况延长工作年限,这一做法对不同职业的人群来说都是有利的。

3.男女退休年龄一致。在我国,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还一直延续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男职工为60岁,女职工为50岁,女干部为55岁。这种规定起初是体现对女性的照顾,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50岁退休对于女性来说是剥夺了她们的工作权利,也使得她们面临过于清闲的晚年生活,实质上仍是不平等的,因此可以参照国际做法,逐渐让男女退休年龄趋同。

五、结语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老龄化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辩证的,我国可以依据世界各国延迟退休的改革方案,并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国情,把握好政策的利弊影响,制定弹性退休年龄方案,并循序渐进的推进,从而缓和社会矛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改革论文浅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