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观察

2018-10-19 08:49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117000程绍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压缩率后缘腰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117000)程绍君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常发于老年群体的骨折类型,以往临床常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对其进行治疗,但因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单纯内固定很难完成伤椎重建,效果不太理想[1]。因此寻找一种更高效的术式意义重大。本研究观察了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CT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6.5±5.1)岁;骨折部位:T1222例,L116例,L214例,L312例;临床AO分型:A1型32例,A2型18例,A3型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俯卧、给予全身麻醉、消毒铺巾,以患椎为中心作一长10cm正中切口,暴露出患椎、棘突、关节突以及上下椎板等,再取合适椎弓根钉置入钉点,于X光机辅助下将4枚钉子置入其中,矫正患椎至正常高度。视患椎情况取合适椎板实施减压,复位其中砸陷骨块,再于X光机辅助下经椎弓根对压缩严重患椎实施钻孔,并向其中置入穿刺套管针,再拔出针芯,待无活动性出血后再将骨水泥注入其中,注入时要合理调节注射压力,待骨水泥被推至腰椎后壁后,立即停止注射,最后置入引流管并缝合切口。术后3d移除引流管,12d拆线,再卧床休息3周左右,3周期间可遵医嘱做适当腰背肌功能训练;3周后可视个人恢复情况适当下床活动;术后1个月与6个月时需到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时脊柱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的变化情况。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脊柱后凸Cobb角为伤椎上下正常椎体的上终板与下终板之间的夹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正常椎体高度-伤椎椎体高度)/正常椎体高度×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个月、6个月时,64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显著(P<0.05)。详见附表。

附表 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情况(±s)

附表 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情况(±s)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P<0.05。

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时间点 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术前 19.2±6.7 38.7±10.2 8.2±4.7术后1个月 1.7±0.8* 11.2±7.2* 2.3±1.4*术后6个月 2.5±1.3*# 12.6±7.5* 3.0±1.4*#

3 讨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为近年来临床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常用术式,但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状的影响,术中很难完成伤椎重建,这会让脊柱上很大一部分应力都集中至后柱上,导致内固定效果不太理想[2]。同时,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失败率高达20%以上[3]。因此,临床只有增强椎体前柱的生物学强度,才可确保内固定术效果。而对此,椎体成形术完全满足这一临床要求。

在对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时,随着椎体的不断增高,椎体内难免会存在空腔,而在此时行椎体成形术,即在椎体空腔中填充骨水泥不仅可实现稳固椎体的目的,同时还可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6个月时,64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高于术后1个月。提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复位伤椎椎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缩率后缘腰段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