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遗教育

2018-10-19 03:14张林颜聪哈尔滨市轻工业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遗传文化遗产物质

张林 颜聪(哈尔滨市轻工业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精神宝藏导航仪,在面对一个全新文化遗产年代,导航信号越来越弱。我们亟需针对本土文化需求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研究的专业人才以及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匠师、匠人。

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的命脉。离开教育,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非遗教育出现问题,非遗传承就会出现问题,非遗教育正常了,非遗的发展才可能恢复原态。

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出现问题,虽然有些是非遗项目本身的问题,但根本原因还是教育的问题。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宗族教育。是因为人从小到大的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了,所以对非遗的接受发生了变化,由此才造成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出现变化。所以,往往是教育变化(有时候是所谓的“教育进步”)越迅速的地方,非遗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他们的科技进步一点不比我们大陆差,基础还远远落后与我们,可在非遗的有序传承和发展却比我们好的多,就是因为教育问题。我国自十九大以来对传统文化重视,对非遗教育也逐步关注起来,先后出台了《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8年《黑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虽然如今非遗教育还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讲毕竟在向好的趋势发展。下面我就简单说下,目前我国非遗教育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及出路。

一、我国的非遗教育现状。

第一是学历的专业教育。早在2004年,山东菏泽学院(普通本科院校)音乐系就选取了非遗项目山东琴书作为特色选修课程。之后在2006年,河北科技大学把井陉拉花、晋州官伞、二贵摔跤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为全校性选修课程,安排学时,设置学分,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学分体系。同年,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设了沧州落子、唐山皮影等民间艺术选修课。

2010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落地哈尔滨工程大学及哈尔滨轻工学校进入校本课程,8年的工作与实践,我们总结非遗进校园濒危项目推广和教授,总结五个一模式;出版《赫哲族鱼皮艺术》教材,去年整理推出网络版教材,解决远程教育问题;申报黑龙江省级重点课题文化育人《非遗进校园》;成立以大学生为主题创业文化公司;组建非遗协会进行精准扶贫,6年帮助香坊残联申请呈报中国第一家残疾人文化园区,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累计500多万,全部用于残疾人文化园区建设经费,至今运营良好。我校被省文化厅授予《首届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基地;2018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千所中华传统学校;我个人捐献10万元成立《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艺术教育基金》。

之后陆续有高校如: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东中山大学、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吉林通化师院、陇东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苏州职业美术学院、安徽行知学校等都开展了许多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方面的活动,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独立设置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教学体系的非遗学院也已出现,如:北京科技职业学院非遗学院、南京非遗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遗学院。

目前职业教育还是非遗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校的专业性师资以及专业的教育体系是其他难以比拟的。除了学就专业的非遗技能,高校还能给予学生以学历保证,有些学校还能负责推荐就业,甚至在毕业前已经边学习、变就业创业情况。

第二就是非遗传统的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非遗教育(尤其是手工技艺)的可行而高效的传承手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主要的非遗传承方式,在传承过程中,师情、亲情以及社会责任糅合在传统的技艺里,使得非遗产品也具备了多种情愫。但是师承教育过于封闭,很难普遍推广,即便是现代的师承关系不像过去那么就有严密性,但却依然受着各种条件的限制。

第三类是社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多的项目是群众文化,属民俗节庆、民间传说范畴,传承的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教育很大一部分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属于非遗事业。一方面是地方文化局、宣传部有目的、有规划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是人们纯自发的相互影响,口口相传,而养成的生活习惯。

第四类是家庭、宗族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一切有价值的传承。家庭和宗族是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教育自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重要的教育。

非遗教育按照教育方式分,有大体也有三类:

首先是学历教育。从最初的只有博士学位、到非遗方向的硕士,现在有了大专。从研究性人才到专业性人才,学校教育都为对非遗感兴趣的人敞开了大门。

其次是专业能力培训。专业能力培训是针对技能教技能,有些学成后,甚至都没有证书,只是单纯教手艺。还有就是给传承人们的统一培训,提高传承人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知识水平。

第三类是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分两类,一是非遗进校园,非常传承人进入课堂讲非遗,让在校的学生们更多的了解非遗,从而感受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二是非遗体验班,非遗传承中心面向大众教育,让社会上对非遗感兴趣的人士体验非遗手作之美。学生们也不是为了从事非遗工作,只是为了更好得欣赏、感受非遗。

综合以上,问题依旧可以看出,虽然非遗教育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也做出了很大改善,但都是因为国家政策倾斜、或为了追求国家对非遗补助,而做出的被动的改善。非遗教育整体上除了职业院校开设针对非遗传承的非遗专业,社会环境对非遗的传承还是越来越边缘化的。

二、非遗教育面临的问题

当今非遗教育面临的问题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招生问题。一是生源质量越低,随着本科院校不断扩招,留给职校的人才越来越少,愿意学习非遗技艺大多是剩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差、缺乏耐心,更不用说有多少传统文化修养和知识基础了。这给非遗未来的传承埋下了很大隐患,即便是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生源的数量也存在很大问题,目前非遗院校都存在招生难的窘境。

第二个问题是非遗的特性被非遗教育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项目源产地经过长期生活和实践保留下来的,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地方往往越是封闭,非遗项目保留得越完整。然而很多地方保留完整的非遗项目,却被某些非遗教育给打破了,因为统一的审美设计和所谓规范的制作方式,强行给传承人补课,把他们本来特色的传承理念抛弃了,熟不知那才是非遗最有价值的。

非遗教育是必须的,是非遗传承的最重要的手段,但培养的目标一定是学生,不能是传承人,即便是传承人有很多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方式,也要保留,因为他们祖先就是用那不科学和“错误”办法制作或完成的。如果全部都使用了同样的办法,哪里还有什么非遗的多样性?所以非遗进校园,应该是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教”,而不能是去“学”。

第三,非遗人才的短缺。从全国来说,真正的非遗专家非常少,踏踏实实的非遗研究人员更少。仅有的不多的专家还被请去做申遗顾问了。一个项目一旦被评为非遗,就意味着会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这情况造成了非遗传承的重点变为申遗,而不是教育。因为非遗人才严重短缺,所以非遗教育少有成功的教学体系,也缺少有力的非遗师资。

第四,非遗教育往往错把名气当成了教育能力,非遗业界有很多传承人很有名气,他们的作品也受人仰慕。但是非遗创作能力不能等同于教育能力,带徒弟和正式在课堂上讲课,从环境和效果都有很大的不同,非遗传承大师可以作为非遗项目重点部分的点拨,真正的课堂教育还是需要一批专业的非遗传承人才。

第五,越是需要抢救的非遗项目,越是不被重视,而往往被尊重的都是演艺界的非遗项目。从事非遗教育行业的人才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难于获得应得的回报,但付出却很多。使得非遗人才也不愿意从事非遗教育。

第六,非遗项目要求高,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是因为有了名师指点就可以成功。这使得原本有志从事非遗事业的学生,对非遗望而却步。

第七,社会教育误区重重。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提成多年了,但绝大多数人对非遗还是懵懂之中,认为非遗都是被淘汰的,是过去的。要么是高大上的艺术作品,要么是低低在下,粗制滥造的民俗地摊货,都和自己的生活无关。

因为非遗教育有这么多的问题,所以非遗传承势必出现问题。要解决非遗传承的问题,必须从解决非遗教育的问题开始。

三、非遗发展的出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时间积累而成,虽然有着很多的问题,但依然保存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只要传承得当,伟大复兴依然指日可待。

第一,非遗教育与科技相结合。无论是学校的课堂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非遗教育一定要有吸引力。科技产品没有历史,却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非遗没有很强的冲击力,但却有着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非遗教育与科技结合对科技和非遗都有很好促进,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第二,非遗教育一定要走出学校教育、家庭宗族教育、社会公益教育之外,最有效的非遗教育应该是“消费教育”。历史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是人们在满足了物欲的基础上,对物质之外的“非物质”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而产生的。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之时,正是需要在物质之外寻找更高的审美追求。所以,消费传统文化是如今最好的消费引导方式之一。有了消费,才可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

第三,体验教育应该是非遗教育的重点,体验是让人们充分了解非遗的过程,只有了解了非遗,才可能让人知道非遗的内在魅力,从而才能传承非遗。非遗体验的过程也是非遗教育的过程,非遗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特点,人们一旦从某一个细微之处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那么就会逐步被带进非遗的整体环境中,从而对非遗产生深度的兴趣。

第四,非遗教育与非遗产业结合。产业性开发,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是非遗表现的最佳机会。用旅游产业建设带动非遗传承,是非遗发展的最重要的出路。“特色小镇”、“传统古村落”都将是非遗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

2017年底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复有关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赫哲族鱼皮艺术校本课程单招计划。2018年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赫哲族鱼皮艺术为黑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正式项目。此标志着黑龙江省在挖掘保护传承发扬地域文化濒危项目教育取得成绩之深度及广度。(张林,高级工艺美术师,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赫哲族鱼皮艺术传承人)

猜你喜欢
遗传文化遗产物质
非遗传承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