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钼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8-10-19 09:11蔺萍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关系研究环境保护

蔺萍

摘 要:钼矿资源的大量利用加大了钼矿产区的开采力度,在各地钼业发展的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破坏植被、地质灾害、废渣、废水、地面沉降等问题。要协调环境保护与钼业发展的关系,应该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矿区环境保护管控机制;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妥善解决现有环保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 钼业 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

钼是由瑞典化学家在1792年从辉钼矿中提炼出来的,是发现比较晚的金属元素。金属钼具有强度高、熔点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对于运输装置、机车、工业机械,以及各种仪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钼的需求量在逐年递增,那么其开采量也在激增。但是,频繁的开采很容易对矿区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钼矿开采的关系、保障钼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很多钼矿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钼业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矿产开发容易破坏植被。钼矿的开发过程容易对周边的生态产生影响,特别是当地的植被系统,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由于植被的破坏,周边的土地特别是耕地也会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矿区出现土地裸露等现象。另外,开矿过程中产生的附属废料如废石、废渣等,由于量本身比较大,容易占用周边的土地,废石、废渣漫山遍野地摆放,产生一种萧索的氛围。植被的破坏和废石、废渣的随意放置是很多矿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本质在于开采人员的忽略。

(二)矿产开发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矿产开发过程经常会伴随着一些人为产生的地质灾害,比较常见的有地面沉降和塌陷、人员的伤亡以及地表建筑和设施的毁坏等。在我国其他矿产的开发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很多大型的人为灾害。地面沉降和塌陷容易造成一系列的交通事故,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地表水土的流失还会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出现。矿区各类灾害的出现,看起来是天灾,实则是人祸,大部分矿区所出现的地质灾害都源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钼矿资源本身含量较低,附着于其他矿产资源,因此,其开采和冶炼的过程会显得比较长久和复杂,也更容易导致相应的地质问题。

(三)矿产开发会产生废渣、废水。在钼矿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石、废水,这些废料中常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了当地环境,有时甚至会出现大范围的中毒、病变等现象。在所有的废料中,废水的影响可能更是致命的。首先,废水的肆意排放会使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镉、砷等流入水中,轻则导致鱼虾绝迹,重则导致周边居民产生病变。如果周边居民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水源用来灌溉农作物,那么又会使农产品中出现二次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人畜伤亡等恶劣事件。

(四)矿产开发容易出现地面沉降。钼矿开发过程中,由于地下水过量消耗,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这种沉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会对地表现有建筑物造成影响,轻则出现轻微沉降或是倾斜,重则出现塌陷;另一方面也会对地表现有的各类设施(比如公共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等)造成影响,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三、协调环境保护与钼业发展关系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钼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息息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矿区在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的同时,应及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国家之所以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其目的是希望地方各级政府也能相应地制定与之配套的具有地方特色并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法规和政策。这样从上而下所贯彻的一整套保障体系,就可以有效地起到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除此之外,矿区还要加强有关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机制来提高矿区所有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当然这些理念还需要通过矿区工作人员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环境保护往往不是某个单位的可以独立操作的任务,礦区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调动周边群众的力量,共同打造环境保护完整的体系。

(二)构建矿区环境保护管控机制。再好的管理机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约束和控制,环境保护工作本来就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过程,因此构建矿区长效管控机制十分必要。钼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传统资源矿产的开发过程,由于自身的开采和冶炼的精细化要求,需要在很多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因此,矿区管理层可以借鉴国外矿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引进环境保护思想的经验。例如,某省在矿区建立环境保护保证金制度,由矿区开发对应的法人或投资方预先缴纳一定的环境保护基金,主要用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土地复垦费用、植被恢复费用以及其他一些环境保护开支。要持续加强环境保护管控机制的作用,也需要矿区上下一致,共同打造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矿区典型。

(三)加强矿产资源管理。钼业的发展对于很多相关产业有着非常关键的制约作用。我国本身钼矿资源比较有限,品质高的就更有限,因此加强钼矿资源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加强钼矿资源管理,首先要杜绝乱采滥挖现象,对于小规模、无序的矿产开发和管理方式要想办法取缔。目前,很多矿区之所以引发环境保护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矿区周边的个人或企业对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由于本身设备的限制,再加上无序的运作模式,从而导致矿产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因此,地方政府要对矿区开发的许可资格进行严格控制,保障矿产资源的有序开采和开发,坚决禁止违法乱选乱炼。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了矿产资源,也有效地解决了环境保护问题。

(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造成钼矿产区环境保护问题的另一个突出原因在于矿产资源本身的利用率不高。利用率不高,一方面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落后的加工和冶炼方式也会产生更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矿区应及时引进先进的开采和冶炼技术,加大矿区的科技投入力度,着重于提高钼矿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矿区环境保护的效益。另外,引入高科技手段和方法,还可以在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提供更多可能性。落后的开采方式既浪费了矿产资源,也滋生了许多环保问题。一旦把新型科技手段引入到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那么对于矿区而言,可谓一石二鸟,矿产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益也提升了。

(五)妥善解决现有环保问题。对于钼矿开发而言,现有的环保问题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废矿石、植被破坏等问题。(1)针对废水问题,矿区应区分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个方面,对于生活用水,矿区应建设能够消化生活污水处理的相应设备,保证生活用的污水可以正常排放且不产生环境负担;对于生产用水,矿区应建设足量的能够用来处理采矿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相应设备,保证生产废水能正常排放且不产生污染。(2)针对废气问题,矿区应该在排气装置如排气筒上严格控制标准,根据我国矿产品的实际情况,用于排放废气的排气筒的高度应该大于15米,对于排放的粉尘的浓度应结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匹一方面也可以给其他各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董晓东,张立民,杨俊峰,郑新港.浅谈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新形势及对策[J].有色金属工程.2015(4).

[2] 李利军.浅析有色企业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改进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

[3] 唐重振.基于DEMATEL模型的广西有色金属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4).

猜你喜欢
关系研究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