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道德法制观

2018-10-20 03:24李婷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李婷

摘 要: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责任与素质,同时法律也是国家赋予公民自我保护的有力工具。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进入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把握政治课堂的教学机会,导入与中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在渗透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培养法治意识,提升道德修养,这样的政治教育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 道德法制观; 现实意义; 教学创新

培养道德法制观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政治学科提出的全新要求,良好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有利于推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初中政治课堂担负重大的教育责任,在向学生传输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培育中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关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立足政治学科特色以及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汲取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综合素养。

1.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法制观的现实意义

社会稳定、有序的运行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作用,试想失去了法律的保护,我们的社会将陷入无法想象的混乱境地。所以法治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具备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这些都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世界形成基本认知,并且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识模式,这也是夯实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环节。初中政治凭借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已成为培养学生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的主要阵地,而近年来教育改革也将引导中学生树立道德法制观作为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与目标之一,这与我国实现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因此在政治课堂中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了解并践行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其次,有利于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这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再有,有利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不良风气的形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渗透道德法制观念来引导思想、约束行为,给学生创设健康、愉悦、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2.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法制观的创新路径

2.1 组织多元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增强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我们要多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情境中,接受道德法制观的教育熏陶,达成情感共鸣。反思传统的“一言堂”教育形式,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成为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却毫无参与感和体验感,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无趣的、低效的。如果我们能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对于渗透德育教育、培养道德法制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一次学校活动中,我们以“良好品行伴我成长”为主题组织文艺汇报演出,鼓励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情地表演节目,通过唱歌、诗朗诵、相声、舞蹈、小品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道德与法律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的心灵,大家在看节目、演节目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2.2 丰富教育内容,培养良好习惯

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创新初中政治的教育内容,以教材为基础点,拓展课外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修养及生活习惯,这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成长。首先,指导学生遵守校规,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严重者要予以相应的惩罚,绝不姑息或任由学生违纪,通过情感教育与强制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其次,引导学生认知法律、了解法律,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和谐校园,为优化社会环境贡献一己之力。例如上学迟到、同学之间争吵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就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一方面通报批评学生的恶劣行为,强化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聆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大家一起研究解决办法。这样深入内心的教育形式,能帮助每一位学生端正思想与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2.3 導入生活案例,提高法律意识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切身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导入生活案例,体现法律为生活服务的价值,围绕法律知识调查社会热点、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让法律知识学有所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健康成长。例如在法治教育活动中,导入中学生感兴趣的社会时政热点话题,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大家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积累知识、形成思想。再有,我们还可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模拟案例,如学习《爱在家人间》时,我们围绕网络新闻“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拆迁款被儿子分光后却无人愿意抚养她,于是母亲将儿子告上法庭”,在讨论这一问题过程中,学生从法律层面思考家庭关系问题 、孝道问题,真正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由上可见,初中政治教育要关注中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建设,通过多元教学渠道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教学活动中真实地感受法律的权威性与实效性,让中学生成为法律的推广者、践行者与维护者,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宏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素养[J].重庆与世界,2018(18):71-72.

[2]顾立民.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中华少年,2018(27):246.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