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2018-10-21 10:28邹翠翠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二聚体血小板

【摘  要】目的:探究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7例和慢性白血病患者37例,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7名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血液生化检验,对比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急性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与慢性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生化检验,可及时了解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急慢性白血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血小板

白血病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疾病,又被称为血癌,是由于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所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关节疼痛等,临床中应给予有效治疗干预,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高尿酸血症,呼吸窘迫,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白血病临床治疗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利于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本文主要探究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37例作为急性组,慢性白血病37例作为慢性组,健康体检人员37例作为对照组,本次实验的全部体检人员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均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21例,患者的年龄为12-55岁,平均年龄为(34.28±3.62)岁,慢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9例,患者的年龄为13-56岁,平均年龄为(35.49±3.95)岁,对照组中,男性体检人员为17例,女性体检人员为20例,体检人员的年龄为12-56岁,平均年龄为(34.61±3.48)岁,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取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液,采集血液标本剂量为5ml,将采集完成后的血液标本静置1h,静置后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转速设置为每分钟40000r,离心时间为10min,取血清,放置冰箱中低温保存。生化检测主要采用广谱吸收法,使用仪器为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器、血小板聚仪器、自动凝血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的D- 二聚体、血小板数量、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74例白血病患者数据和37例健康体检人员SPSS17.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D- 二聚体、血小板数量、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情况,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三组患者的D- 二聚体、血小板数量、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情况,急性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慢性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慢性组相比,統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对其实施对症治疗。贫血是白血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患者机体中制造红细胞的母细胞数量会显著降低,最终导致红细胞数量下降,当患者运动以及行走时可出现眩晕等贫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容易表现出点状出血的症状,与患者机体内血小板数量变化有关[3]

与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指标相比,急性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均相对较高,由此可见,白血病患者的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增加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可导致患者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膜组织相应因子不断升高,最终引发凝血系统亢进的现象,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4]。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的一种降解产物,通过D-二聚体可对白血病继发纤溶性亢进程度进行有效判断,可将其判断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5]

综上所述,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检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丽红. 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6(33):183+185.

[2]郝瑞春. 急慢性白血病46例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2(12)22.

[3]石耿利. 急慢性白血病46例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8(9)88-89.

[4]杨妍妍, 杨超, 王增兰. 40例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19(2)36-37.

[5]夏存玉. 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探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25(09):119-120.

作者简介:

邹翠翠,女,检验技师,本科。

猜你喜欢
纤维蛋白原二聚体血小板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