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T检查技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2018-10-21 05:14姚雪冬胡婧亭静3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造影器官密度

姚雪冬 胡婧亭 乔 静3

CT检查技术,又称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自20世纪70年代始用于临床,经过了多次的升级换代,CT的结构和性能不断完善和提高,由最初的普通头颅CT机(1972年)发展到现在的多层螺旋CT和双源CT。目前多层螺旋CT每旋转一周可扫描640层。

1 CT的特点

CT是以X线束环绕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透过该层面的X线部分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减,穿透人体后未被吸收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A/D)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CT与普通x线检查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横断层面成像,影像无前后重叠,图像清晰逼真,基本解决了普通x线照片组织、器官之间重叠的问题;容积数据可重组得到矢状层面、冠状层面或任意斜层面及三维(three dimension,3D)立体图像,不同密度的组织可以用不同的伪彩色显示,使图像的显示更生动;还可以多角度观察,使正常组织器官与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显示较清晰.病变定位更准确。②空间分辨力较X线照片低,但密度分辨力则较x线照片高很多,能够分辨普通X线无法分辨的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结构:能进行密度测量,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对病变的定性诊断较普通 X线明显提高,扩 大了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 与MRI比较,CT的优点有:①成像速度快,对些不适合MR检查的危重症患者能迅速检查;②对骨骼和钙化的显示较清晰,诊断病变内的骨化、钙化和骨骼畸形有较大的优势:③对冠状动脉及病变的显示,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ghy ,CTA)优于MR血管造影(MR angiograghy,MRA);④可以检查带有心胜起博器或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而MR检查禁忌的患者;⑤CT检查价格相对低廉。

2 扫描方式

2.1 平扫 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一般都是先作平扫。

2.2 增强扫描 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碘佛醇、碘海醇)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方法分主要有团注法和静滴法。

2.3 造影扫描 是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方法。例如向脑池内注入碘曲仑8~10ml或注入空气4~6ml进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称之为脑池造影CT掃描,可清楚显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3 临床用途

3.1 颅脑

对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及寄生虫病、脑先天性畸形、脑萎缩、脑积水和股鞘疾病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CT是颅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A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3D图像,但对于某些脑血管畸形的诊断,CT则不如DSA 、MRl;对于颅底及颅后窝病变的显示不如MRI。

3.2 头颈部

对眼眶和眼球良恶性肿瘤、眼肌病变、乳突及内耳病变、耳的先天发育异常、鼻窦和鼻腔的炎症及肿瘤、鼻咽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喉部肿瘤、甲状腺肿瘤以及颈部肿块等有较好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能力。

3.3 胸部

可用于诊断气管、肺、纵隔、胸膜、胸壁、膈肌、心脏、心包和主动脉疾病等。CT对于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显示肺癌的内部结构,观察肺门和纵隔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淋巴结结核以及纵隔肿瘤的准确定位等,均较普通x线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亦可较好地显示肺间质和实质性病变。CT对于观察心包疾患、显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等亦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还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和心瓣膜为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也可较好地显示心肌、心腔的病变。

3.4 腹部和盆腔

可用于肝胆胰腺脾、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附件、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诊断,对于明确肿块性病变的部位、大小以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炎症性外伤性病变亦能较好显示。对于胃肠道病变,CT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向胃肠腔外侵犯的情况,以及向近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但显示胃肠道腔内病变应以内镜检查为首选。CT 对腹部、盆腔肿瘤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作用。

3.5 脊柱和骨关节

可用于脊柱退行性病变.如椎管狭窄、椎间盘病变、脊柱外伤和脊椎肿瘤的诊断。但显示脊髓病变如MRI敏感。对于骨关节病变,CT可显示骨肿瘤的内部结构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范围,补充普通线检查的不足。

4 CT的缺点

①空间分辨力不及普通X线照片;②遗漏微小病变;③碘剂过敏者不能做增强扫描;④对人体组织有电离辐射损伤。

5 小结

CT检查常规采用轴位即横断层面扫描,颅面部尚可作冠状层面扫描。将患者摆好位置后先扫定位图以确定扫描范围,然后按设定好的扫描程序开始扫描。CT常用的检查技术有平扫( plain scan)、增强扫描(contrast scan)薄层扫描、靶扫描、高分辨力扫描、灌注CT以及CT容积扫描和3D重组等,CT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已成为临床常规影像检查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和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造影器官密度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超声造影和x光造影区别?
ORGANIZED GIVING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器官捐献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