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2018-10-21 05:14许博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

许博

【摘  要】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障碍评分、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礙症状,缩短其鼻饲置管时间,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总有效率。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吞咽障碍

引言

进展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基本特征。患者易发生吞咽困难,该类患者存在较为显著的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其生活自理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劳动能力受到限制。加之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其精神负担以及经济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将导致患者死亡。较大比例的进展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由于上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导致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尽快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头颅CT检查,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存在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排除标准:存在脑肿瘤者、多脏器衰竭者以及意识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9~76岁,平均(57.6±3.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0~77岁,平均(58.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心理引导、体位调整、饮食指导、胃管注食、全身清洁等护理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由肢体被动活动向主动活动过度,由单一肌肉向复杂动作拓展,过程中着重纠正不规范行为并积极予以鼓励。结合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早期吞咽训练进行干预,诱导患者依次进行发音、舌部肌肉、下颌肌肉、喉部肌肉训练,嘱其认真模仿护理人员动作,训练间歇期可通过棉签蘸取冰水轻微刺激患者咽喉壁、舌根等位置,并教授其如何呼吸、咳出与憋气,可在避免误吸的前提下酌情引入糊状食物作吞咽练习。

1.3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得分≥50分则判定为有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53分则判定为有抑郁情绪。以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作为疗效评价依据。同时,将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标准为显效: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吞咽障碍依然存在,喝水时偶尔发生呛咳,但较入院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吞咽障碍没有得到改善,需要鼻饲管进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障碍评分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障碍评分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35,n/%)

IMG_256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该疾病由于具有发病急、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对病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中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为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提升病人的吞咽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病人出院后需要继续对病人予以延续性康复护理。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主要是对病人的运动神经与吞咽咀嚼神经反射进行锻炼,辅助病人重新建立相应的反射弧,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吞咽障碍与肢体运动障碍。除此之外,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对病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作用,即依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与改善状况随时调整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适应病人的情况,进而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予以延续性康复护理后,脑梗死病人的吞咽障碍、肢体运动障碍与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并且病人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8.57%,与张帆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病人进行护理,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病人的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延续性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病人重新建立咀嚼与肢体运动反射弧,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更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改善病人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的首选方式。由于本次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延续性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葛晓娟,关振龙,刘蔚,马觉民.辛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临床内科杂志,2017,23(7):487.

[2]张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模式在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7,9(14):260-261.

[3]于锦红,勾霞.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8):170-172.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