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2018-10-21 06:15张焕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张焕

【摘  要】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取早期康复训练的方式,观察该治疗方式对其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神经功能和神经元的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將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患者,共6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其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每天需要进行一次治疗,每十天为一疗程。然后在患者进行三个月治疗之后,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的相关指标水平,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以及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在患者治疗以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相关指标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相关指标要明显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相关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用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其与患者相关指标有关。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针刺疗法;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病症之一。为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进行改善,临床上采用了早期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能力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观察患者血清IMA,NSE水平和神经功能康复所受到该治疗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的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8例。然后对其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治疗组有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在46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7岁,其中有各5例小脑梗死患者和脑干梗死患者,3例脑栓塞,8例基底节区脑梗死,7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对照组中有女性患者12例,脑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在50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7岁。其中脑干梗死患者5例,小脑梗死3例,各6例多发伤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4例脑栓塞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每十天一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其中早期康复训练是一种功能康复训练,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调整方案。主要内容是患者肢位的合理摆放。患者环节的活度训练,有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方式。还包括患者平衡,转移训练,如:患侧翻身,从坐到站,从卧到坐等。另外,还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大小便自理能力,饮食自理能力等。其治疗时长为三十分钟。每天一次治疗,每十天为一疗程。

2 治疗效果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观察,采用MESSS评分进行评定。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并进行BI评定。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观察,并进行FMA评定。两组治疗前的MESSS,BI,FMA评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该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ESSS要低,EI评分高,FMA评分高。两组的血清相关指标IMA,NSE水平,治疗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IMA,NSE水平要低。

3 讨论

现阶段,针灸治疗已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明显。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其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具有改善和促进的作用,可以使其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改善患者肢体活动,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吞咽能力恢复,语言能力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新的神经轴突出联系的建立,对其神经细胞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肌张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表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ESS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要更低。两组的BI和FMA评分要明显提高。治疗组要比对照组高。所以,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式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肢体活动改善,语言,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MA,NSE水平要明显比治疗前低,而且治疗组要更低。也就说明,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对血清相关指标水平进行降低,对患者的脑缺血状态进行改善,有利于患者脑细胞的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提高,使其血清IMA,NSE水平降低。

参考文献

[1]刘桂英.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4,(2).

[2]石坚,蒋洪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临床价值[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

[3]任彦景,艾炳蔚.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1,(1).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