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2018-10-21 07:16沈依云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沈依云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并探讨其对应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依照乱数表法择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所收治86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对比实验,其中,43例患者为血透室护理干预实施前(对照组),另43例患者则为护理干预实施后(实验组)。对比二者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P<0.05)。结论:于血透室管理工作中纳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临床感染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血透室;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引言:

血液透析治疗属于临床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但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易出现感染等现象,这十分不利于保证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医患纠纷,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我院对管理前、后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分析,以探究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类型与护理干预措施,见如下报道。

1 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依照乱数表法择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所收治86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对比实验,其中,43例患者为血透室护理干预实施前(对照组),另43例患者则为护理干预实施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总计男性患者29例,另14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9~79岁,平均(56.72±6.88)岁;实验组总计男性患者27例,另16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7~80岁,平均(57.42±5.97)岁。二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护理管理开展前: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仪器的清洁护理以及血透室卫生护理等常规性护理。护理管理开展后:护理干预措施如下:提高护理的质量。根据血透的流程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学习,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加强血透室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与干净的护理环境,采用分区专机进行治疗,每日定期开窗通风,地板要用消毒水进行擦拭,监测血透室的空气质量,减少人员的流动;血透机彻底消毒。使用血透机后根据其型号选取对应的消毒液,消毒时间须充分;对血透机的表面与内部由上至下进行严格消毒;此外,还要对透析系统的维护加强,定期进行检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2 实验结果

2.1 二者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因血透机消毒不充分感染者3例,因环境感染者2例,防护意识薄弱所致感染2例,总计7例,占比16.3%;实验组总计1例因防护意识薄弱而感染,占比2.3%(P<0.05)。

2.2 二者护理质量比较

对照组基础护理(84.41±2.51)分,实验组则为(95.79±2.48)分;对照组自我防护(81.31±2.52)分,实验组则为(91.67±2.53)分;对照组病房消毒(83.89±2.36)分,实验组则为(92.34±2.60)分(差异均有P<0.05)。

3 护理风险及对策

3.1感染安全隐患

血透析室中,患者来源复杂,有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急诊患者,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治疗周期较长。同时患者一般具有较为沉重的经济压力,在护理中,患者情况、护理技术、环境等都会造成安全隐患。首先在环境方面,透析室人员众多,空气流动性差,增加了消毒难度,容易滋生细菌,造成感染。同时在病房配置、人员规划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造成了环境的安全隐患;在器械方面,患者在治疗期间,细菌等会附着于仪器表面,具统计血液透析机在使用后消毒合格率在90~93%之间,造成了器械使用的安全隐患。

3.2护理干预措施

为减少医院血透析室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开展干预措施:(1)加强培训: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组织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員对安全防范知识进行学习,使其充分意识导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2)加强病房内管理:为保证病房空气质量,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使用消毒水对病房内地板或陈列物品进行擦拭,并定期使用紫外线对病房内空气实施消毒,同时加强监测空气质量,尽量减少陪护人员数量。(3)做好血透机消毒工作:在患者每次使用血透机后,护理人员应结合血透机型号合理选择消毒液,对血透机实施严格消毒,若发现血透机被血液污染时,应对其使用相关的消毒液进行清理。

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是对终末期肾病如尿毒症患者的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部分患者由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大大降低了自身免疫能力,而且给各种病原菌制造了感染的途径,非常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并且有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相应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前者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后者(差异均有P<0.05),表明,此次护理干预有效性。换言之,于血透室管理工作中纳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临床感染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护意识薄弱、未彻底消毒血透机以及环境污染等为血透室医院感染中的主要安全隐患,针对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房内环境的管理与无菌消毒意识,能有效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沈益.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与护理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74-75.

[2]杜慧.血透室院内感染安全隐患与护理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16):415.

[3]蒲群,潘红,谢琼.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3,7(8):56-57.

[4]陈文璇.人文关怀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7):123-125.

[5]李姮瑛,蒲君,谢琼,等.实施流程管理对提高血透室工作质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82-84.

[6]李晶晶,崔俊,郑凌.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55-58.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