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10-21 07:16陈圆圆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风险管理

【摘  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前后重症病房(ICU)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试验组,观察两个阶段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压疮、静脉血栓、护理差错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众多,而将护理风险管理引入重症护理查房工作中,能够极大地降低坠床、护理差错、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关键词】重症病房护理;查房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可能会伴随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重症患者“重、快、繁”的临床特点决定了其对护理工作充满了挑战。在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快速实施准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救治效率。在重症医学科,护理查房是重要的护理活动之一,有助于协调医疗护理工作,使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科学、有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前后重症病房各60例患者,其中,2016年1月-12月期间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将此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12月期间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将此作为试验组。试验组男38例,女22例,年齡49岁~75岁,平均年龄(62.28±10.48)岁;ICU住院时间3d~10d,平均(6.52±2.14)d。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年龄(63.29±10.48)岁;ICU住院时间3d~9d,平均(5.48±2.22)d。纳入标准:均选自重症监护病房,且均知情并同意此调查。排除标准:预计存活时间不足1年者;存在意识障碍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每天使用护理轮,责任护士每天进行两轮日常检查,回顾患者的一般情况,积极回答患者的问题,不合理的行为应该给予指导。测试组根据常规护理轮进行如下护理风险管理:①组织查房小组:明确规定重症病房查房小组应包括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特殊情况下需要邀请责任医生一同查房,查房人员对重点与疑难治疗护理问题进行讨论,最终统一意见。②确定查房时间:规定重症病房每天查房频率为2次,在医疗早间查房之后实施首次护理查房,下午医疗晚间查房之前实施第二次护理查房。③病房的关键点:在治疗和护理工作集中的那一天,第一轮病房舍入被视为护理风险关注的关键阶段。重点是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计划的规划和实施,如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实施,医院感染和护理操作等风险因素得到控制。就夜间而言,护理人员的数量将大大减少。第二轮病房舍入的风险防范是控制各种事故,例如病人掉落事件,导管脱落事件,意外拔管事件等需要频繁预防的常见事件④确定护理病房轮次的讨论模式:在实施病房轮检工作之前,责任护士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同时掌握病人的治疗过程和操作,重视护理人员解释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现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关键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可能的护理风险和可能的不良事件。由护士长、护理组长等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总结,并与责任护士进行商讨,最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方案以及具体实施细节。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由护理人员进行记录,在调查截止日进行发生次数的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压疮、静脉血栓、护理差错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ICU护理风险分析

ICU也被称为重症监护病房,它集中了患者更为关键的疾病,并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技术方面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入住ICU的患者包括必须在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需要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严重休克或中毒患者等进行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从入院患者的特征来看,病情更为严重,变化迅速任何时候的都将受到生命威胁。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基于患者病情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相关风险,从而也提高了对护理管理的要求。

3.2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具有识别,评估和治疗护理风险等功能。将其应用于重症监护管理有助于控制各种护理风险因素,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可以根据潜在的危害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应用合理的计划来控制各种风险因素;将其引入到日常查房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重症护理质量。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重症护理工作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后,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12%降低到了2%,充分证明了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4 结论

综上所述,重症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将护理风险管理引入到重症护理查房工作中,能够极大地降低坠床、护理差错、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霞.风险管理模式降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3):155-157.

[2]吴琼.“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4):271-295.

作者简介:

陈圆圆(1991-)女,籍贯:湖北天门,职称:护师,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