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8-10-21 05:23雷发银王晓霞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雷发银 王晓霞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推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减轻患者痛苦,为提高医疗水平提供统计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74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人,其中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第3天到第7天治疗情况、营养状况等数据。结果: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与建议: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高肠内营养水平。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引言: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因复杂,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一直以来,肠外营养是配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主要方案,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如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维持胃肠道功能的平衡,在保证其消化功能的前提下,增强免疫功能则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肠内营养在降低胃肠炎症、提高患者肠内营养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临床治疗中不断被认可与重视的新的治疗方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恢复饮食的过程中,肠内营养能够缩短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预防肠道功能衰竭,减少胃肠的不良反应。根据对我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来诊治的74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调查统计结果,目前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74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人。其中实验组男性25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46.7±8.1)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3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44.3±7.8)岁。经影像学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根据48小时的观察,发现患者均存在单一或者多个功能器官衰竭的情况。从一般资料来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胰腺炎等级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般治疗,即通过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手段抑制胃肠分泌,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创造条件,同时给抗感染、抑制胰腺外分泌、应用胰酶抑制剂、抑酸等治疗。在营养方式选择上,对照组与实验组则存在差异。对于对照组,在经过一般常规治疗,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开始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根据一般数据显示,对患者每日所需的热量、糖分、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计算,并将营养液按比例注入3L袋中,进行静脉滴注,保证24小时不间断,并根据电解质的检测数据适当调节。对于实验组,在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胃肠功能恢复稳定后,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方案,即入院第三天在内镜置入空肠营养管,第一天通过内置管滴注500ML等渗盐水;第二天滴注1000-1500ML糖盐水以及等渗盐水;第三天为500ML营养液以及等渗盐水,之后调整逐渐调整营养液的剂量,并逐渐增加牛奶、米汤等食物,以保证患者在先少后多、先淡后浓的肠内营养过程中逐渐适应。

1.3指标观察

根据患者的营养支持天数、白蛋白恢复情况、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收集统计数据,并分析统计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用 检验,计量數据均数采用±表示,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后,在营养治疗时间、白蛋白含量、C反应白蛋白恢复时间、感染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方面的比较,对比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其中P<0.05,统计结果有意义。如表1:

2.2两组患者在不同营养支持方案中血清中毒素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在入院第七天后,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血清内的毒素含量明显减少。如表2。

3 讨论与建议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较高,且死亡率高达5%-10%,一些患者在长期治疗中由于难以支持高昂费用而不得不终止。对于患者而言,在发病期间,身体始终维持着高代谢、高分解的情况,而如何保证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及时纠正胃肠功能紊乱,减少蛋白质的流失,一方面避免由于营养不足造成的机体过度分解,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消化系统不必要的营养负担,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在传统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肠外营养支持是常规治疗方案,即早期恢复期间患者禁食禁水,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保证营养供给。但是长时间的肠外营养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破坏其原有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概率。针对此,在完成常规治疗后,及时建立肠内营养通道,通过直接肠内营养的方式,帮助患者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让胃肠功能的耐受性逐渐增强,使得身体获得超过系统运转所需的养分,进而逐渐达到机体代谢平衡。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而通过上述的调查统计结果可见,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中体现的优势。在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主要以下几点:第一,肠内营养的给予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实施,是医学研究中的重点,通常来讲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肠功能逐渐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尤其是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过早的肠内营养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甚至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24-48小时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参考临床指标做出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第二,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根据前面实验组方法的选择中,可以通过肠内置管的方式,为了避免加重胰腺炎的病情,保证给予营养的安全性,可以选择屈氏韧带远端给予的方式。第三,肠内营养液的选择:早期营养主要以便于小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为主,待胃肠功能整体恢复后可以调整营养剂方案,如营养剂中应适当增加益生菌、膳食纤维和免疫营养素等,在保证胃肠营养的同时,保护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胃肠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林海帆,黄爱治,王少娜.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3):132-133

[2]郑传明,王振杰,纪忠,杜召辉,窦贺贺.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8,20(03):219-221

[3]廖真防,龚时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8,12(02):175-177

猜你喜欢
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不同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