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在小儿呼衰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2018-10-21 14:20吕玉婷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临床应用

吕玉婷

【摘 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在小儿呼衰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治疗的小儿呼衰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仰卧位机械通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对两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动脉血气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值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可有效提高小儿呼衰机械通气中的动脉血气值及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体位护理;小儿呼衰;机械通气;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带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进而产生相关病理生理出现紊乱状况,属于一种临床综合征[1]。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酸碱失调等等。因幼儿患者抵抗力与免疫力较低,更易发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因此小儿呼衰的致死率更高。机械通气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呼吸肌疲劳,纠正患儿的低血症.缓解患儿的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情况,提高治疗效率[2]。但由于小儿呼吸道脆弱,容易疲倦躁动,无法长期保持一种体位,如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将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体位护理是近年来逐渐运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护理法。其特点是对患者进行定期体位翻转,以促进患者局部供血,各器官均匀通气,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提升患者治疗效率。本研究选取我院治疗的小儿呼衰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体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动脉血气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治疗的小儿呼衰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岁,病程1个月至6个月;对照组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1.9)岁,病程1个月至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经临床诊断为小儿呼衰症,并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2)生命体征平稳,病情较稳定;(3)排除颅脑损伤及视听障碍患者;(4)排除精神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5)患儿的诊治护理均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仰卧位机械通气,定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操作,遵循医嘱采取药物治疗。

1.3.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体位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对患者采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进行体位变换,每四小时进行一次体位转换。体位转换时需两名护理人员同时进行,分别负责患者翻身及管道、气道、尿管等看护固定。在患者侧卧位及俯卧位时,为避免患者胸腔挤压,需用气垫垫于胸前或腹部。加强与体检者的交流,对紧张烦躁情绪及时疏导及时疏导,减少患者躁动及体位变换。

1.4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2)血气值分析。

1.5疗效评价

(1)护理满意度:患者填写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内容包活护理过程、护理态度,跟踪检查是否及时等。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满意,80分至60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不满意;(2)血气值分析:治疗后每日监测动脉血气,并统计治疗8h后患者动脉血气值,包括氧合指数PaO2/FiO2值、PaCO2值、PaO2值。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2.2血气分析值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在呼衰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长久的仰卧位会导致患者极度不适,肌肉紧张,进而导致腹胀、便秘、肌肉痉挛等,也不利于均匀通气与血液循环。体位护理是一种现代科学护理模式,其特点是以人为本,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身体感受,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有研究显示,持续侧向旋转体位(CLRT)已被证实有益于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同时体位转动也被认为对预防肺不张、压疮等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3]。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动脉血气值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维霜,吴丽青.体位变更在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19-120.

[2]穆伦鸿.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8):201.

[3]张俊丽,周丽娟,林琳等.侧向旋转体位护理策略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2):22-24.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浅析涌泉穴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