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研究

2018-10-21 16:58刘杰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针灸

【摘 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视神经损伤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6例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药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视神经损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神经节苷脂钠;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视神经及髓鞘或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轴突损伤,并最终导致视神经病变。该病以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等症状为主,严重者甚至出现失明的结局,由于引起视神经损伤的病因多样化,例如药物、外伤、病理变化等,都可引起视神经损伤[1]。尽早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视力与视野具有重要影响。过去临床主要是采用西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而中医对于视神经损伤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且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视神经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视神经损伤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6例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观察组7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龄为10~65岁,平均为(35.8±6.5)岁;其中左眼45例,右眼28例。对照组7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23例;年龄为12~64岁,平均为(36.3±5.6)岁;其中左眼43例,右眼30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就诊时瞳孔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存在间接对光反射;眼底检查发现视盘存在轻微水肿、颜色变淡或发白,部分患者无眼底改变;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脑外伤、脑神经病变以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药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具体措施为:将20mL神经节苷脂钠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天1次,持续用药15天。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具体措施为:①针刺晴明、球后、上明、百会、太阳、风池、肝俞、肾俞、合谷、足三里、光明等穴位,采取补法手法,留针30min;②取雷火灸点燃后放置在灸具盒中,并以摆阵的方式放置在背部,熏灸肾俞、脾俞和肝俞,并用毛巾包裹背部,1天1次,每次30min,15天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三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视野扩大10°以上,诱发电位升高,P100潜伏期明显缩短;有效:视力提高2行以上,视野扩大5°以上,诱发电位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无效:视力、视野以及诱发电位均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很可能导致患者失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4]。视神经激发损伤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循环障碍、水肿、氧自由基形成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等。过去常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视神经损伤,该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烷A2的合成,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其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视神经损伤情况。但是该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神经节苷脂钠进行视神经损伤的治疗,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进入受损的视神经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细胞与微生物和细胞与基质间的作用,从而加速视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够激活细胞膜的蛋白功能,从而抑制Ca2+内流,保护膜Na+/K+-ATP酶活性等,同时能够调节突触传递的机制,从而保护视神经功能[5]。神经节苷脂能够轻易的进入神经细胞中,并参与脱氧尿嘧啶核苷合成胸腺嘧啶核苷的全过程,从而参与核酸的代谢过冲,促使核算与蛋白质的合成,并加速磷脂酰胆碱的合成,有助于加速髓鞘的形成。神经节苷脂钠在视神经损伤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应用。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在中医学中属于“暴盲”的范畴,中医治疗视神经损伤具有丰富的经验,许多学者通过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提高了中医治疗该病的内涵。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中医认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早期主要以标实为主,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虚证、实证或是虚实夹杂证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外伤引起内出血,血逸脉外,无法疏通导致气滞血瘀,其他症状随即出现,加上外伤可能导致患者受到惊吓或是肝气郁结,从而导致眼部经络闭塞,组织经络失养,后期形成虚实夹杂之证[6]。因此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行气活血、通络化瘀的治疗方案。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脉络、祛邪扶正的效果。外伤性视功能损伤是由于机体各功能失调引起的局部表现,针刺则能够通过调节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采取了针刺与艾灸共同使用的方式,针刺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视神经,从而调理局部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艾灸主要是通过熏灸相应的穴位,达到温通经络、理气活血、调整虚实之效,同时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视神经损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剑涛,唐勇.针刺促进视神经损伤后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17(5):308-309.

[2]孙玉华.复方樟柳碱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3):121-122.

[3]李宏,许岩.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36):3373-3374.

[4]姚璟.干细胞移植联合针灸治疗1例继发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8(24):155-156.

[5]王海峰.前列地尔与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3):122-123.

[6]任继刚,贾正品,罗薇等.针灸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5-46.

作者简介:

刘杰,出生日期:1987年12月,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历:研究生,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研究,科室:中医科。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