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2018-10-21 12:14仇玲飞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证型肺功能相关性

仇玲飞

【摘 要】目的:探讨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发作期患者作为该研究的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60例身体健康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检测。对比入组者的肺功能情况、中医证候与肺功能分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检测前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呼气容积同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FEV1/FVC) 和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均正常,而研究组明显增高 (P>0.05),检测后研究组的FEV1、FEV1/FVC 和6MWT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接近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肺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得到改善,且趋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显著好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进行分析与研究,提示与肺功能检查存在一定的联系,不仅对判断该病情状况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依据,能对中医临床辨证的判断给予一些参考价值;而且对哮喘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促进功效。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病,以此导致气道阻塞以及高反应体征[1]。在中医学治疗过程中,针对哮喘的治疗措施主要优点包括无毒副反应、效果极佳、预防得当以及釜底抽薪等,已被大多数人们所青睐[2]。可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在中医指标特色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关于肺功能的相关检查,特别是对肺通气功能的检测,可对气道阻塞以及阻滞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对气道发炎状况进行一定检测,并将其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病况判断与协助诊断方面。本研究旨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之间的联系实施探究与分析,为了临床提供有力的判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发作期患者作为该研究的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60例身体健康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纳入标准[3]:(1)通过CT等常规检查被确诊为哮喘发作期患者;(2)所有入选者均满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判断标准;(3)入选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1)具有肝、心以及肾等葬器官疾病者;(2)患有精神疾病者;(3)具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肺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4)具有先天性遗传病史者。

研究组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31~74岁之间,平均年龄51.4±3.7岁,病程1-5年,平均3.2±0.7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8~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3±3.4岁。所有入选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皆具有可比性(P>0.05),且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入选者的检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取坐位,夹鼻夹,含口器、双手按住脸庞,颈部直立,头部上扬,保持放松,待呼吸稳定后方可进行检测并记录,测定时间为40s左右,需检测3次,其中间隔时间约60s,然后算出平均值[4]。肺功能的相关检查主要包括呼吸总阻抗(Z5)、参数包括测定共振频率(Fres)、中心气道阻力(R20)以及总气道阻力(R5)等等。除此之外,检测仪器是IOS肺功能仪(德国Jaegr公司),根据欧洲呼吸学会所提供的操作原则实施检测。该使用仪器开机之后,需要每天对环境进行校准,然后检测并记录温度、环境海拔高度、湿度以及大气压等,其次是对容积的校准,以此确保肺功能检查仪器能够有较好的工作效率,在输出一定的情况下,精确检测出肺功能的详细数据。所有受检者需要先进行IOS的检测,方可测定肺容量与通气功能,以防呼气力度过大导致气道紧张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1.3.1邀请相关研究专家对受检者肺功能障碍证型进行评估,其中主要包括冷哮、热哮、风哮以及虚哮 。

1.3.2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标准,诚邀相关专业人员对哮喘发作期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实施评价,其主要包含FEV1、FEV1/FVC和6MWT等各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采用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的老标准进行评价,实测值占预计值的80%以下均为肺功能障碍患者。

1.3.3所有入检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标准,运用36条目健康量表(SF-36)对受检者进行评价,此量表主要组成部分有语言功能、自理能力以及意识功能等部分,每个部分评分为100分,其中评分较高的表示受检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运用SPSS16.0計算机软件进行处理,计数使用X2(%),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x±s),以P<0.05提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入选者中医证型及其肺功能之间的联系

研究组肺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得到改善,且趋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入组者肺功能各项指标

检测前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呼气容积同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FEV1/FVC) 和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均正常,而研究组明显增高(P>0.05),检测后研究组的FEV1、FEV1/FVC和6MW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接近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3对比所有入选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显著好于研究组(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Asthma,bronchialasthma)属于一种临床上及其普遍的多发性疾病之一,此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内一直呈递增趋势,它已变成了我国社会卫生中的关键难题。哮喘处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外,还给各个国家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受到了全球各卫生组织以及每个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就针对目前情况来看,全球具有哮喘疾病者占据亿万人以上,通过日积月累所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含儿童哮喘)显示,中国支气管哮喘的致病率占0.5%-4.1%,最为保守的估计我国支气管哮喘人数至少是1300万人。此疾病的产生机制繁杂,其病因主要是因为细胞肿大、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颗粒细胞等各种细胞成分与慢性气道相联系,非特异性炎症因子等不良因素。其中与哮喘发病机制最紧密的是T淋巴细胞,它是发生炎症的主要来源,其活化与增殖对炎症因子所释放的应激反应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怎样抑制患者机体中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生、活化,以此隔绝哮喘患者气道繁杂的效应,从而有效控制哮喘的产生几率,已变成近几年研究的重点。然而细胞增生与生长主要是由细胞周期而引起,在发病过程中,T细胞的滋生以及周期紊乱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显著好于研究组(P<0.05)。

哮喘在中医学上归属于 “痰饮”、“哮病”等范畴,属于一种发作频率极高的肺系统疾病。因为复因入侵、宿痰伏肺、饮食、情绪、疲劳等不利要素所导致,此外,还会表现出气道挛急、气滞痰阻等症状,当发病之时,咽喉中常常伴有哮鸣之声,难以呼吸,甚至喘息无法平卧。肺功能检查是中医证型中检测气道通畅性的主要方式。到目前为止,虽然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和肺功能检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是目前看来哮喘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较为分散,缺乏指导性与直观性,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难题。另外,临床中肺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指标来实施评价,而不是单个数据。在研究中,着重探讨肺功能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能够更方便直观的进行中医临床辨证、诊治以及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前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呼气容积同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FEV1/FVC) 和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均正常,而研究组明显增高(P>0.05),检测后研究组的FEV1、FEV1/FVC和6MW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接近对照组(P<0.05)。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肺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得以改善,且趋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属于气道阻滞的初期体现,除了小气道痉挛极为泛滥之外,水肿、气道充血以及黏膜分泌物加重等变化情况。针对中医研究过程中,历代专家皆认为,哮喘多次发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宿痰伏肺;痰属于哮喘产生的病原体。患者将痰留于气道中,导致气机不通顺,与多种不利因素相遇,气道急促且窄小,痰堵塞气道,以此引起哮喘发作。和当代研究中具有大量的小气道功能异常和阻塞的哮喘患者情况相符。此研究中,满足中医哮喘疾病的体征以及伏痰留肺,气机不通畅等状况。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主要包括冷哮、风哮、热哮以及虚哮等四部分,均是由于不同的因素而导致哮喘发生。根据相关探究结果表明,热哮最为常见,其主要病因是由于过度炎热,痰从热化,机体阳盛;与此同时,患者被各种病菌损害,患者不及时就医,延缓病情,病菌迁徙传播,病邪侵入化热;其次,由于天气湿冷,人们易食用辛温燥热的食物,体内燥热,病菌更容易被化热。具体来讲,冷哮寒痰会对脾、肾以及阳气等造成严重的伤害,而热哮痰热会严重损耗患者的肺、肾和真阴,病情长期多次发作,进而导致身体虚弱,表现出虚哮之证。大部分风哮患者都是由于肺气壅实、痰浊伏肺以及风邪所引起的季节性变化相关,和各种药物使用过敏源密切联系。在中医研究中,充分考虑虚哮的发作频率高,因正气被消损所引起。而在西医中,考虑的是哮喘发生时间长,发病率高,由于气道炎症的蔓延,进而使病情加重,哮喘患者在气道上皮会产生重塑现象,与气道表现出的气流相联系。哮喘的病理因素属于“痰”,因此,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和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分型等存在一定的联系,能够给中医临床获得了更有力的依据,可以更快捷地引导中医临床辨证、疗效评估、就诊情况以及病情分析等。

综上所述,对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进行分析与研究,提示与肺功能检查存在一定的联系,不仅对判断该病情状况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依据,能对中医临床辨证的判断给予一些参考价值;而且对哮喘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促进功效。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敬蕊,沈军,刘良丽.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51-353.

[2]胡志鹏,孙秀平,高明贵.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相关性疾病聯合用药疗效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23):1764-1768.

[3]LuDan,XieJun.CorrelationbetweenCTtypeandpulmonaryfunctiontest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Hebeimedicine,2017,23(1):122-124.

[4]阮景昊,周甲东,万崇华,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5-50.

猜你喜欢
中医证型肺功能相关性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体系的初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