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控模式研究进展

2018-10-21 12:40花凯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社区

花凯

【摘 要】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逐渐成为了影响我国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研究就对目前国内外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控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我国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区;骨质疏松症;三级防控;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以及骨结构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是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病症,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慢性骨痛以及隔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身体健康[1]。OP以及其并发症在临床中具有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以及治愈率较低以及经济负担较重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中OP的防控工作已经逐渐由疾病本身以及并发症的防控转移到了对其早期危险因素的防控和干预上来,同时将防控的单元缩小到了社区之中,整合整体的医疗资源,发挥社区在疾病预防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详细内容如下。

1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相关知识与防控要点

1.1流行病学趋势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OP已经成为了临床中一种患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临床中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相并列的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相关统计显示,在全球,有将近2亿人都患有OP,每年有890万以上的人会出现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在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统计中,表示在美国和欧洲,30%的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并且有40%绝经后妇女和30%男性将在其余生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在亚洲地区,由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医疗技术和经济等限制,大部分患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骨折高危人群OP的治疗率与诊断率均处于较低的状态,特别是在农村有将近60%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临床治疗。而在我国的相关调查中则显示,在2006年,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将近七千万人患有OP,超过2亿的人存在骨量减少的情况;而在我国卫生经济学统计中显示,2010年我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总治疗费用为九十四亿,并且估计在2050年该数据将会增长到二百五十亿左右。

1.2防控要点

①三级防控:三级防控是OP防控的核心;第一级从儿童以及青少年出发,根据OP的各种危险因素,指导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OP;第二级则是从中青年群体入手,主要防控对象为围绝经期妇女,通过骨密度检测、预防性补钙以及针对性新激素替代治疗等手段来进行防控;第三级则将老年群体作为防控的主要对象向老年群体进行相关的宣教和指导,使其作为自我保健和干预工作,降低其OP的发生率。②预防措施:适当的药物使用、饮食管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均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中OP的发生概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2 国内外社区OP防控的主要模式

2.1国外社区OP防控的主要模式

(1)北美模式

在加拿大以及北美的社区中,家庭医生一般采用双能X线法对社区中OP高危人群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测试,依据测试的结果,根据导致居民骨量减少的原因来对居民进行相应的健康干预工作。加拿大的社区中由社区医生进行高危人群鉴别、骨密度测定以及危险因素评定和干预处方制定等一系列活动,由社区护士负责与管理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与用药指导。美国则主要采用口服双磷酸盐类抗OP药物和预防摔倒的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防控工作,同时也会与相关组织相合作,提高防控的效果。

(2)欧洲模式

欧洲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社区OP防控方式,例如比利时与欧洲各国注重对社区居民饮食以及体重的管理和日常的健康宣教工作,英国主要使用自身三级管理机构为居民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保证体系,将家庭作为防控工作的核心;瑞树和奥地利等国则主要注重对于青少年骨骼發育的关注和宣传教育,从第一级开始进行防控工作,降低OP发生的几率,将一级预防作为OP防控的根本。

(3)亚洲模式

在日本社区中,采用全科医生制度进行居民健康管理,全科医生会定时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将居民的健康情况记录下来,根据其健康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在OP防控中则使用SF-36量表对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对OP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开展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并且在社区中为老人建立专门的家庭护理站,便于居民进行干预和康复护理。韩国则与加拿大模式相似,强调对高危人群的筛选和鉴别。

2.2国内社区OP防控的主要模式

(1)传统模式

在传统的OP防控中,将健康教育作为防控的主要手段,注重OP的一级防御,强调在居民中建立其相应的防控意识,让居民了解疾病的发病的原因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而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预防工作。相关研究均显示,在对居民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后,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中西结合模式

随着临床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临床效果的不断得到相关研究支持,我国部分社区中开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OP的防控工作,将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等理念融入到了OP的防控工作中,作为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使用中药、传统运动等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防控效果。

(3)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一种社区OP防控模式,发展模式与传统防控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发展模式中,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短信、电话以及新媒体等方式,对OP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进行跟踪随访以及信息推送,使居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讯息,判断自身情况,从而提高居民对疾病的重视,增强居民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

(4)社区OP筛查工具

早诊断、早治疗是社区中进行OP防控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进行OP诊断的先进仪器较为昂贵,以往主要是依据医生的经验和简易的筛查法对患者进行识别工作,而随着社区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渐社区中逐渐开始使用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对OP患者进行筛查工作,详细工具如下:①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相关研究显示,该工具对于患者的临床评估和干预治疗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②国际骨质疏松症及基金会制定的骨质疏松症1min测试题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有效的评估问卷,基层医生能够采用该问卷对患者的患病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然后将筛查出的高危人群送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③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该工具主要是对亚洲女性罹患OP进行调查,结果大于-1显示为低危,结果在-4到-1之间显示为中危,结果在-4以下则显示为高危;④桡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放,采用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对患者骨密度的判断进行疾病判断,具有安全、便携以及快捷的特點;检查结果与T值评定法相结合,大于-1为正常,-1到-2.5为骨量低下,小于-2.5为骨质疏松[4]。

3 我国社区OP防控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①关于OP公众了解程度程度不高,就诊率也不高;②针对高危人权缺乏相应的准确性较高的并且容易实行的统一的筛查手段,影响社区的诊断效率;③OP确诊缩水使用的双能X线吸收仪(DXA)价格十分昂贵,在偏远和平困地区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普及;④基层临床医生对于OP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不足;⑤OP患者在临床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2)应对措施

①强化三级防控工作,加强在三级防控中各个患者的预防工作,不能够将防控重点只放在高危人群之中;②重视儿童、少年以及青少年三个群体的健康教育以及骨骼发育保健工作,使该群体的居民能够顺利到达骨量骨峰值;③根据全国社区情况制定专门的防控指南,使得全国OP防控工作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④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保证社区OP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小结

我国社区OP防控工作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仍旧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将现代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知识融入到防控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居民的健康,降低居民OP发病率[5]。

参考文献:

[1]林琳,赵小玉. KAP干预对社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2):14-15.

[2]社区多种骨质疏松简易筛查工具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656-658.

[3]奉燕,步则琼.不同管理模式下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31(11):52-53.

[4]夏凡林,龚懿,王颖.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125-127.

[5]万莉,李翠萍,朱红珍.骨质疏松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开展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16, 43(23):4306-4309.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社区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当心! 一阵咳嗽也可能引发骨折
预防骨折, 从认清骨质疏松症开始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