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2018-10-21 13:15廖敏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摘 要】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心血管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8月某院内科住院心血管病患者105例,以随机法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事件投诉率的组间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92%和1.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和24.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观察组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心血管病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事件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科心血管病;护理管理

1 引言

護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降低风险对患者带来的损害,促进患者康复。护理风险管理包括识别风险、判断风险、处理风险、总结护理效果等几个方面,将这种护理模式应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8月某院内科住院心血管病患者105例。按照研究需求,以随机法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7.3)岁;住院时间5~23 d,平均时间(12.3+5.2)d。对照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1+6.9)岁;住院时间6~25 d,平均时间(13.4+6.3)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具体管理措施:(1)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设置疾病知识图片、病房集中教育、一对一宣教、健康手册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内科心血管疾病知识,包括疾病危害、病因、诱因、治疗方法、饮食及运动、预后情况等。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提高自我及家庭保健能力。(2)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对于内科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服药种类多,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不同,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每一种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例如对于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要告知其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心悸、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某些治疗药物在服用后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为了避免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告知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叮嘱患者服药后注意体位变换遵循3个30秒原则,活动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立即停止活动,在安全的地方平卧或抬高下肢休息,预防跌倒。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均教会患者和照顾者测量脉搏,告知洋地黄中毒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使用前数脉搏,多食柑橘类、蔬菜类等含钾丰富的食物。(3)加强心理护理:内科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程长,病情变化快,致死率较高,情绪易激动,部分患者还会留下后遗症,导致其肢体功能、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患者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和家属保持平和稳定的心境对疾病和健康的重要性,减少住院次数。

2.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事件投诉率。(2)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为工具对患者实施调查,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其中>90分为完全满意;70~90分之间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其中的护理满意度=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事件投诉率的组间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92%和1.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和24.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观察组5 2例,完全满意29例,基本满意21例,总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53例,完全满意15例,基本满意25例,总满意度75.4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是在开展护理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出现对患者带来损伤,甚至是死亡的可能性,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风险性。临床上,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风险,如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等,都会加剧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所以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从风险识别、评估、处理、总结等几个方面入手,能极大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评分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P<0.05。同时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让患者更好的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知识、健康知识的信息需求,使得患者可以更加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综上所述,在内科心血管疾病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事件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07):157-160.

作者简介:

廖敏 1992 女 四川 护士 大专 心血管内科方向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