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地区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探究

2018-10-21 14:11罗锦斌龙瑞银郑娟张丹丹张人泓张军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

罗锦斌 龙瑞银 郑娟 张丹丹 张人泓 张军

【摘 要】目的:黔南地区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的探究。方法:本次实验探究将选取我院在本地区内收治的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12例。对其进行跟踪记录,观察与患者病情有关的因素及影响。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追踪调查,可以得出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影响预后处理的因素。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法、术后化疗、饮食因素皆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就本次实验探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病大多是由许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在本次实验中探究出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在治疗结直肠癌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并探索治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预后影响;因素;探究

作为消化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的结直肠癌,因为致病因素的多种多样,给临床的判定以及在临床的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结直肠癌作为常见肿瘤,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1]。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探讨出结直肠癌的流行性病理学特征以及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是目前最为紧急的问题。本文就本地区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探究,得出结直肠癌的相关流行性病学特征以及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的实验探究中,将选取我院本地区内收治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结直肠癌患者412例。经病理学检验,符合结直肠癌病症的患者,并且在术前均无进行过辅助治疗。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饮食因素(高纤维膳食)、合并疾病、发病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究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

1.2研究方法

1.2.1结直肠癌诊断标准[2] 所有患者皆行肠镜或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确诊为结直肠癌。

1.2.2发病部位 根据大肠解剖学位置进行分类,分别为直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乙状结肠、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降结肠、回盲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

1.2.3病理类型 根据病理学组织不同,将结直肠癌分为:管状腺癌(又分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乳头细胞癌,印戒细胞癌,鳞腺癌等。

1.2.4病理分期 采用Ducks分期,其中A期指肿块仅仅局限在粘膜、粘膜下层;B期指肿块已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C期指肿块已穿透肠壁,同时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D期指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与结直肠癌间的关系

412例患者中,最小者为15岁,最大者为8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8.5±9.8)岁,2015年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7.5±7.1)岁;2016年为(68.1±8.0)岁;2017年为(67.8±6.9)岁。3年间患者发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间,男女比例为1.2:1。

2.2患者病变部位与结直肠癌间的关系

412例患者中,直肠癌患者共229例,占结直肠癌的55.6%,而后分为别为乙状结肠、升结肠、肝曲、回盲部、横结肠、脾曲、降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其中左半侧结肠癌有129例,占31.3%,右半侧结肠癌198例,占48.1%,右半侧结肠癌明显多于左半侧(P<0.05)。

2.3病理组织学特征:

41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管状腺癌278例,占64.5%(其中高分化78例,中分化158例,低分化42例),乳头状腺癌33例,占8.0%,粘液腺癌82例,占19.90%,印戒细胞癌12,2.91%,其他病理类型7例,占1.7%。

2.4患者合并疾病与结直肠癌間的关系

其中伴有大肠息肉的患者有192例,其中息肉单发者120例,息肉多发者72例,按照息肉直径分析,<1cm的较多;而息肉形状按照发生比率不同进行统计,分别为:半球形、分叶状、菜花状、其他;而将息肉病理类型按照发生比率不同进行统计,分别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管状腺瘤恶变率最低。除此之外,合并结石患者51例,肝肾囊肿42例,合并糖尿病者38例,高血压28例,慢性阑尾炎21例,脑血栓者20例。

2.5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性

将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法、术后化疗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法、术后化疗、饮食因素皆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结直肠癌仍然是我国影响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结直肠发病例及死亡率逐年上升,3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上升 3% ~ 4%[3]。死亡率在男性中有上升趋势,女性略有下降[4]。在患者处于40岁以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将呈现直线升高的状态并逐渐达到最高峰。另外,就结直肠患者的性别而言,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男性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处于癌症的第二位;而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则均处于癌症的第三位。因此,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表明与患者的年龄与患者的性别有着明显的关联。

本研究提示,本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仍然以直肠癌为多发性,右半结肠癌有增多趋势,而病理组织学检查中管状腺癌为主,与张宇星等调查研究的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在饮食方面人们的接触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以及多食用蔬菜以及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有效的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愈。高膳食纤维可以作为患者辅助性治疗的主要机制主要是因为膳食纤维中的营养物资可以稀释或吸附粪便中的致癌物质从而降低体内的致癌物质的含量,进而改变体内的胆汁酸的代谢从而降低患者体内的结肠PH值甚至还可以增加患者体内的短链脂肪酸的形成。高膳食纤维可以有效的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方式。所以说,饮食方面与结直肠癌有着较紧密的关系,因此结直肠癌的预后处理与饮食因素有关。再者,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模式也影响着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所以说,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与时间、地区以及医疗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本研究将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法、术后化疗、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法、术后化疗皆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结直肠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就本次实验探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病大多是由许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在本次实验中探究出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在治疗结直肠癌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并探索治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 21(1):96-106.

[2]萧树东,许国铭主编.中华胃肠病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6-500.

[3]郑 树,张苏展,黄彦钦 等.结直肠癌研究30年回顾和现状[J].实用肿瘤杂志 2016, 31(1):2-4.

[4]刘晓雪,宇传华,周薇,等.中国近30年间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3):177-183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抓特征解方程组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