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进展

2018-10-21 14:11黄银丽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综述应用研究

黄银丽

【摘 要】目的:为我国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与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以及总结等,从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相关概念、支持性策略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一在支持性策略方面。现阶段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公共资源支持、智慧支持、专业团队技术支持等。二在应用效果方面。公共资源支持、智慧支持、专業团队技术支持等支持性策略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功能的改善、心理状态的改变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本次研究肯定了公共资源支持、智慧支持、专业团队技术支持等支持性策略的应用对失能老人所带来的效果,但是从支持性策略目前应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对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相关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体系、评估体系等进行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综述

伴随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也就逐渐成为最近几年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必然会对我国养老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黄超[1]在其研究中指出: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将达到6500多万,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第,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将达到1.5亿左右。张娴[2]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我国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必然会给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已经导致家庭养老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失能老人来说,解决其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居家照护。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居家照护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本文对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相关支持性策略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1 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概念综述

1.1失能老人

黄方超[3]在其研究中指出:一是从社会普遍认知层面分析。所谓失能老人主要是指一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必须要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二是从国际通用标准层面分析。通过对老人的6个指标进行评估,即对老人的吃饭、穿衣、上厕所、走动、上下床以及洗澡等6个指标进行评估。轻度失能的标准是一项或者两项不能做到;中度失能的标准是三项或者四项不能做到;重度失能的标准是五项或者六项不能做到。

1.2居家照护

李磊[4]在其研究中指出:居家照护和家庭照护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家庭照护首先属于一种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指家庭中的成员实施家庭养老主要是采取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式,其劣势在于照护人员的护理技能存在很大差异、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照护范围受到限制等。丁玉琴[5]在其研究中指出:有一些失能老年宁可在家庭社区中居住,也不愿去去养老机构居住。因此,居家照护也就逐渐发展为人们比较喜欢、推崇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居家照护其实就是在老人居住地将社会支持、健康服务等提供给老人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老人独立自主的能力得到提升、让疾病的危害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等,从而为老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王玉环[6]在其研究中指出:居家照护的内涵主要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正式的照护。这种非正式的照护是由老人的家人、非专业人员等提供的。这类照护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的照顾、家政服务等等。二是医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的专业服务。这类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指导、护理技巧指导、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等。

汤哲[7]在其研究中指出居家照护其实就是家庭照护的一种延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两个优点:第一,老人在不需要离开家人或者熟悉环境的情况接受照护,那么老人就比较容易接受。第二,让疾病、失能等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得到降低,从而将更多的服务提供给老年人,这对于老年人适应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综述

2.1公共资源支持综述

2.1.1保险制度支持

刘军[8]在其研究中指出:最近几年向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照顾模式已经逐渐向居家照护模式进行转变,最为重要的是已经把居家照护模式纳入医疗保险的范畴之内。比如美国已经在1965年时成立了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项目,如果老人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那么就可以为其提供家庭与社区服务的支持。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保险所针对的范围是短时间需要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的老人,而医疗补助项目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弱势和健康不良的老人。可以看出美国居家照护的主要支持形式就是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两种形式。朱亚萍[9]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我国台湾地区,对老年人进行照顾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居家照护,通过对居家照护服务相关服务机制进行宏观筹划,并且将长期照顾保险作为一种基本保障。除此之外,在台湾各地区都设置了居家服务支持中心,这样就可以让居家服务支持中心充当服务中介的角色,从而对居家服务进行组织实施,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从而对更多的老年人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服务。江长缨[10]在其研究中指出:从我国居家照护的现状来看,对老年人进行照料的一种主要形式仍然是家庭照料,老年人的配偶及其子女是主要的照顾者。在受到人力、时间成本等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在2016年我国也颁布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11],这也代表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开展,对失能老人进行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是其主要的目的。

2.1.2个性化服务支持

孙建娥[12]在其研究中指出:因为每一个失能老人其个体需求肯定存在一定差异,那么为失能老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唐钧[13]在其研究中指出:法国针对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采取个性化自主分配制度作为居家照护的一个补贴项目,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失能老人对其所需求的专业护理服务进行及时使用。这一项目的实行必须要经过部门专业委员会进行相关的专业评估,只有失能程度达到1-4级的老人才可以对这一补贴进行享受。在英国,居家照护服务其实就是由个案管理人员提供的一种评估、照顾、追踪以及回访等个体化服务。采取这种照顾模式,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可以让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比例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2.1.3协作支持

张明锁[14]在其研究中指出:类似家庭的照顾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失能老人家庭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合作,社区和社区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辅助照护力量可以对失能老人家庭进行支持和帮助。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家庭照顾者的数量、工作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采取轮流照顾模式对失能老人进行家庭照顾。其次在对分层照护环节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对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为失能老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连续性的服务。由此可以看出,不同部门职能家庭之间进行相互的合作,不仅可以让居家照护所体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并且还可以赢得社会的相关支持。

2.2智慧照护支持综述

最近几年伴随相关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居家照护最近几年探索的热点已经逐渐向远程交流指导、生理指标检测等方面发展。王绍锋[15]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机器人的作用下所建立的远程照护模式,可以让双向音频、视频以及数据进行及时的传输,这样就可以对失能老人的日常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也可以及时的和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周春山[16]在其研究中指出:实施远程医疗监控室内定位系统,不仅可以对医疗进行及时的监控,而且还可以对视觉障碍患者进行室内导航。总之伴随信息技术设备在最近几年的实施和普及,这种类型的智慧照顾支持可以对失能老人进行各方面的家庭支持,让居家照护体现出便捷、安全等特点。

2.3专业团队或专业技术支持综述

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医疗技术支持是失能老人居家照护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苏群[17]在其研究当中指出:为了将更好的照顾、康复指导等提供给脑猝中居家患者,那么就需要建立一种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这一模式主要以人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医护团队绑定协同、服务机构等方式为家庭健康需求进行服务。比如对失能老人的居家状况、健康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评估,从而为失能老人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康复治疗方案。与此同时,我国也相继报道了采用护理程序对失能老人进行自理能力评估,然后对失能老人进行跟踪式的家庭随访,从而让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比如李冰娜[18]在其研究当中指出:在循证医学、专家论证等基础的支持上,应该按照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需要对照护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要求,并由此制定出了居家照护者技能培训的相关方案,从而让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2.4居家照护采用支持性策略的效果综述

赵红[19,20]在其研究当中指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居家照护,可以让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可以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情况带来良好的改善。但是没有实施居家照护的脑卒中患者,其身体功能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并且身体状况变得更加糟糕。虽然没有足够高质量的证据说明哪一种模式对于失能老人更好,但是也有一些数据证明,对失能老人实施居家照护可以让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和改善。总之,对失能老人实施居家照护可以让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以让失能老人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 结论

本文主要对支持性策略在居家照护当中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居家照护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和价值。从国外对于居家照护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居家照护的政策、法律保障以及保险制度等相关研究都比较完善。而我国对于居家照护的相关研究则处于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所以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和引用,从而建立起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流程。除此之外,伴随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兴起,我们在下一步的研究过程中,还应当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进行探索,让失能老人智慧照护的模式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黄方超,王玉环.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4):388-391

[2]张娴, 俞群, 徐东浩, 等. 社区失能老人一体化长期照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42-3944.

[3]黄方超.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1:1-3

[4]李磊,施帆帆,张强,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6): 412-415

[5]丁玉琴,张建华,马先军, 等.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多元化模式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9(15):8-11

[6]王玉环.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88-391

[7]汤 哲.老年人失能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7):1047-1049.

[8]刘 军,程 毅.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社会政策设计[ 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4):74-77

[9]朱雅萍,许婷婷,杨小谨,等. 跟踪式家庭访视对改善居家失 能 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J ]. 护理学报, 2016,23(18):74-76

[10]钟俊弛, 张铎龄, 张莹.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中的问题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A), 2017, 38(5):43-45.

[11]江长缨,臧苇萍,卫 锋,等. 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J ]. 护理学报,2017, 24(16):71-73

[12]孙建娥,王 慧.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J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69-75

[13]唐钧. 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4(2): 75-82.

[14]张明锁,杜远征.失能老人“类家庭”照护模式构想[ J ].东岳论丛,2014, 35(8):27-29 .

[15]王绍锋,苏群, 霍琳. 校企协同开展机器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12):120-122.

[16]周春山,李一璇.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 护服务体系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J ]. 社会保障研究,2015(2):83-90

[17]苏 群,彭斌霞,陈 杰. 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響因素[ J ]. 人口与经济,2015(4):69-76.

[18]李冰娜, 叶丹, 彭碧婷,等. 老人院护工接受循证健康教育模式培训对高龄失能失智疼痛老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4):4117-4120.

[19]赵 红.“互联网+”时代开启智慧养老-以乌镇城乡社区智慧养老平台构建项目为例[ J ].乡镇论坛,2017(8):35-37.

[20]方婷, 张秀伟, 彭剑英,等. 失能老年护理专业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3):289-295.

猜你喜欢
综述应用研究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