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与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浅析

2018-10-21 10:57杨景
大科技·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党风廉政国有企业

杨景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和鉴定的行为。其审计内容主要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和有关活动的真实性。本文主要探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党风廉政建设关系。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党风廉政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04-02

随着国有企业经济职能的增加,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职能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制度与运转机制出发,分析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促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快速发展。

1 经济责任审计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

1.1 实现经济制约与特色监督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更直接的指向国有企业的领导,明确了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义务,是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领导依法履行经营管理职责的审计,通过这一审计制度有效评价了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管理行为,对于监督、评价和鉴证国有企业领导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明确了国企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收益情况和合性情况,有效的检查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是确保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履行国家资产管理义务的审计。通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实现了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制约制度监督,从而体现出现代审计制度的创新。

1.2 有效预防和惩戒腐败现象

国有企业领导作为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的管理者,需要尽职尽责的履行企业经营管理的义务,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使得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更多的与各种经营活动和经济领域发生联系,导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承担的经济责任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需要有效面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只有加强国有企业的经济审计,着力考查国有企业领导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和认真履职的实际水平,才能更好的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从而为任免职务和奖惩提供必要依据。经济责任审核将审责与问责结合,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了对国有企业领导经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进而对国有企业领导未恰当履行责任现象进行有效监督,从而起到预防惩戒腐败的功能。

1.3 提高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需要对国有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只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审计体系,才能达到准确评价国有企业的目标。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还较为复杂,国有企业的分支机构较多,加上各层级关系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得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质量较低。在国有企业开展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实现了国有企业岗位与相应经济责任的有效对等,这对于提高国企相关部门对审计部门的配合,实现国有企业的全面审核,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对国有企业运转状况的评价,达到全面审计目标有重要意义。通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审计流程,同时提高了审计的计划性和群众参与性,达到了有效的群众监督目标。经济责任审计还相当于为国有企业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免疫系统,直接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在日常经营时规范约束经济行为,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的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和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

2 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存在问题分析

2.1 问责主体单一

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的首要问题是由谁问责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经济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其经济审计活动主要通过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形式来完成,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多从属于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对企业的资產、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考评。强调审计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收益等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评价审计对象的主要业绩和对问题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这使得审计可能受到国企高管的影响。当前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不足,审计问责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审计问责主要由上机审计机关问责下级,因此审计结果不能充分有效的反映国企的违规违纪现象。加上审计问责还要追究连带责任,因此难以保证公正客观的有效全面审计问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和透明性。

2.2 问责对象不清

问责对象不清是当前国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常常面临着集体问责与个人问题的矛盾。从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的实践看主要采用的是对集体问责的方式,当前还很少涉及到对国有企业领导个人问责的现象。虽然个人问责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是在个人问责时往往无法有效的真正落实经济责任处罚。还有一些可以问责个人的问题常常在集体决策的背景下没能得到有效追究。以集体责任阻碍个人责任现象较严重,领导干部的集体问题较为常见,国有企业经济责任问责还要需要明确界定个人问责。

2.3 结果运用不足

审计问责的有效利用不仅关系到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问责,而且关系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但是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常常没能有效的运用审计结果,国有企业经济审计存在着重审轻用的问题。甚至在日常工作存在着审用脱节的现象。组织人事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没能充分尊重审计部门的意见,没能在提拔任用干部是考虑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或者存在着先提拔与后审计的现象。或者缺失责任审计,以及必要的任中问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慢作为问责不到位的问题。由于审计结果难以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的重视不足,审计工作结果应用严重滞后,无法有效发挥审计在考核领导干部时的监督与指导任用。

3 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采用主要策略

3.1 完善问责法律体系

提高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的有效性,需要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法律体系,在做到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实现有法必依与执法必严,着力发挥经济审计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中突出价值。首先,明确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需求,围绕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需要,加强经济审计问责主体、客体、目标与程序方面的建设工作。其次,提高经济审计问责的规范化,在明确处罚标准的基础上有效追究责任。做到在制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轨道上提高问责有效性。第三,认真总结国有企业经济问责经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在维护法律权威性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问责工作的严肃性。

3.2 提高内审的独立性

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有效的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审计问责制度的实施。当前应当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在形成良好的审计机构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内审委员会的任用,并且通过内审机构提高审计监督工作效果。而且,还可以参照国外国有企业的审计制度与机构设置方式,全面加强审计领导机构的建设,着力在董事会负责的基础上,建立定期向董事会汇报的机制,在有效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内审机构人员配置的科学性,着力增加岗位分离,使内审机构人员更好的保持独立工作的权力,从而通过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工作效力。

3.3 加强审计结果转化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党风廉政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经济审计成果的转化机制,才能更好的满足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求。①积极督促被审计单位彻查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引导被审计单位控制好审计过程,从而保证审计的有效性。②认真总结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着力在党风廉政制度下提出有效的整改政策。③将经济审计结果报送至相关部门,审计结果应当成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依据。④经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线索需要移交纪检部门查处,从而提高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任用。⑤探索建立综合监督体系,整合企业审计、财务、监事会、纪委的力量,开展综合监督。

4 结 论

审计工作对提高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有重要的价值,当前应当形成完善的审计工作体系,充分研究国家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履行正确审计程序的基础上,提高审计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邹东方.内部审计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审计,2015(14).

[3]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8).

收稿日期:2018-9-23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党风廉政国有企业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龙马潭农商银行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5反腐清单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秦光荣: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