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8-10-21 03:09谢世平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培养小学数学

谢世平

摘要:拥有初步的数学空间观念,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学的想象力,实现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开展多元化、多样化,具有充分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们在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感知性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丰富自身對抽象的几何立体图形或其他概念与逻辑问题的认知,运用高效、简洁的办法促进数学问题的快速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

一、观察比较,探寻事物本质

小学生们在刚开始接触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或者长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厌烦与逆反心理,面对抽象、枯涩的概念与展示难以获得目标的认知和掌握效果。然而,借助生活中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物体进行讲解,学生们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充满兴趣地自主探索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初步的数学空间观念。在教授学生们学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的时候,我从生活中取来了一些学生们经常看见的物体,比如,学生们日常使用的橡皮擦、带有一定厚度的直尺、普通水杯、闲暇时乐于玩耍的魔方以及各种乒乓球、排球等球类。“同学们,现在你们需要做的就是观察眼前的物体,告诉老师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睁大双眼仔细观察,有的还近距离用手抚摸、全方位环视。“老师,这不就是我们平常看见的各种球吗?圆圆的没有棱角。”“这个橡皮擦怎么从正面看是长方形,从侧面看就变成正方形了?怎么跟球不一样?球每个面看上去都是一个大大的圆。”“大家来看,魔方也很特殊,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时候我让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座位,开始对他们进行指导。“同学们做得不错,我们要通过观察所摆放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这个物体的本质,我们接下来就要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在这个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们乐此不疲,不仅对事物的表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还通过表面找出了事物的本质,懂得立体图形在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的道理。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们调动了自己的多样感官,活跃了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数学平面与立体思维的灵活转换,初步形成了数学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形成具体表象

心理学者指出,多样感官的调动对于学生们培养空间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的观察比较固然重要,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验性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形成对他们的一种具体表象,从而促进数学问题的快速解决。学生们在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过程中,我仿佛发现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让学生们观察比较圆柱,学生们对于立体图形并不能够很完美地理解出来。有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一定的结果。“老师,这上下底面不就是个圆形嘛,再看一眼侧面,活脱脱一个长方形!最有趣的是,这宽跟这直径的长度就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有的学生观察半天也只能得出上下底面是圆形的结论。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动手操作,去展一展眼前制作的圆柱,学生们突然发现原来圆柱的侧面一展开竟然变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长方形。我再次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通过制作学生们发现了新的知识。“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底下圆形的周长啊,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这样它的表面积太容易求解啦!”在教学时必要的动手操作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可以及时赶上学习速度,观察理解能力更强的同学也可以进一步获得更新的见解。同时,动手操作在调动学生们各种不同、多样感官的时候,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被充分地激发了起来,这对于学生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走进实践,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在培养学生们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带领着学生们走近生活,在生活中探索与实践,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重要的生活问题,是我们理应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讲解并示范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我将学生们分成两队,让学生们去探索如何计算生活中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比如,我在外边发现一个酸奶瓶,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去计算它的表面积。“这不就是个圆柱嘛,很好计算啊,侧面积加上两个底的面积就是表面积了。”“不,你说的不对,我们发现这不是圆柱,虽然它很像,但其实它的下面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是一个矮矮的圆柱。”“对,我赞同他的说法,下面长方体的底还是个正方形,上面有一部分遮盖住了,这个我们也要注意。”学生们拿出小尺子开始测量起来了,一测量便发现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一个10cm、一个2cm,而同时还有两个相同的地方,长和宽都是4cm。直径要比4cm小一点点,是3cm。“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加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就是了。”走进实践才能发现课本中有关问题的理论知识是片面的,生活中拥有不同的问题。学生们应该积极探索生活,从生活中取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生活的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教师和学生不能只看重数学知识,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口头讲解作业,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综合学习水平。例如,太极阴阳图黑色部分面积的计算,可巧用辅助线、割补法等方法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这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简单方法。利用此类题型,让学生练习练习在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练习中慢慢培养,自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运用赞赏性评价,让学生敢说。学生不愿意说,究其原因不过是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赞赏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达到学生敢说愿意说的目的。在学生敢说愿意说的前提下,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平台来锻炼学生。如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上课提出问题、让学生讲题等方式,既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理应调动学生们的多样感官,让学生们去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深入实践,促进数学平面与立体思维的形成与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