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中小城市图书馆管理模式分析

2018-10-21 04:08张建平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字环境中小城市管理模式

张建平

摘要:现代社会的经济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所以国家就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于是各个城市中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就备受关注,得到了的极大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受到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极大影响。自从21世纪之后,我国的科技就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针对数字环境下中小城市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环境;中小城市;图书馆;管理模式

一、数字环境介绍

在数字环境中,信息是以数字格式进行收集、组织、保存、发布和使用。同时合理利用计算机网路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存储和传递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用户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二、基于数字环境下中小城市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一)业务流程创新

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以图书采访、借阅为中心,特别是闭架阅览和半开架阅览时代,采编部门和流通部门工作量繁重,而在信息化系统和RFID 应用之后,业务重心有所转移。读者自助采访模式和图书加工业务的外包打破了以往书商供书、馆员采访、馆员加工的传统模式,采访业务流程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馆员在采访中的作用可以转变为采访决策制定与读者订单审核,通过这种业务流程创新来均衡各分类图书的馆藏量以及资金配比。采访决策制定可以在宏观角度满足资金配比、学科建设、评估等一系列重大建设要求,订单审查可以在微观层面满足读者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同时对意识形态进行严格把控,防止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资源进入图书馆流通环节。

而在图书借阅上,RFID自助借还系统省去了人工借阅环节,加速了读者与书籍的流通速率,提高利用率,相应的有些图书馆已经采取大流通模式应对全开架环境。但是表面上的组织机构变化并不代表已经完全适应了技术变化,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本质在于精确定位每一个资源(包含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那么对于馆员来说工作角色就要从实体资源的管理延伸到虚拟资源的管理。比如上架操作,传统模式下只需要对书籍进行分类,按照中图分类摆放到特定架位;而在RFID环境下,还需要将已经摆放到位的书籍进行信息注册,将其在 OPAC 系统中精准定位到某一层架上。就目前已经实施了RFID系统的图书馆现状来看,虚拟资源正在倒逼着实体资源的管理,对于读者来说虚拟资源是最容易获取的,读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查询到图书馆有某一项资源,但是到实地借阅却查询不到,那么这就出现了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不匹配的问题,问题的产生一般在于数据更新不及时、读者乱取乱放、典藏书籍未上架却先入库等等。这就要求馆员加强工作角色转变,将书籍整理与架位信息及时更新作为重点,加强巡库避免读者的乱取乱放,这样才能维护好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的对应,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才能更流畅。

(二)管理模式创新

数字化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以及自助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无疑会直接加重技术部门的工作量,在人员结构无法迅速调整的情况下需要对管理手段进行大胆创新来减轻工作负荷。第一,通过信息化技术完成现有管理模式的改造,打造网络、设备、服务集成式监控与管理环境,通过预警平台实现快速响应与处理预案定制,这相当于为管理人员提供了透视整个图书馆的能力,从而减少巡检、查找报修原因等重复劳作,甚至在有报修信息之前就能把问题解决。第二,建立标准授时中心、系统升级中心、病毒木马查杀中心、还原控制中心等,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增多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增霸卡克隆管理模式稍显落后,无法对 PC 设备进行远程的补丁、升级、病毒木马查杀等操作,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模式创新,通过一系列网络管理软件(如 360 企业版、冰点还原等)的应用实现远程还原、增量更新、补丁管理等操作,进一步解放技术部门劳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标准授时中心很容易被忽略,统一的时间管理可以说是数字化时代的基石,尤其是图书馆众多业务与时间关系密切,特别需要在内网环境中为所有设备提供授时服务,以便消灭后期由于时间不统一带来的管理负担。流通部门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手段进行管理模式创新,以视频、音频、温度、湿度、红外、烟雾等传感技术手段来代替常规巡库,甚至可以通过视觉分析、音量分贝监测进行读者行为监控,发现问题立即响应与取证。

(三)服务内容的创新

传统模式下图书馆服务主要以面对面形式展开,而在数字化的今天服务更多存在于线上,读者自助行为覆盖面的日益扩大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更多地转移到幕后,提供资源整理与问题答疑,这需要馆员对服务理念进行自我革新,通过服务与监督疏导读者规范使用资源,尽量减轻开架环境下的资源混乱情况。同时,随着资源与知识的大量堆积,读者想从图书馆获得的不再是单一的资源,尤其是教师读者和高校管理部门,他们想通过图书馆获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已经加工好的资源,比如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著作章节资料、文献综述资料、科技查新资料等,或者是学校在某一领域的科研成果统计、成果水平评判等,这就需要馆员在服务理念上有所改变,图书馆不再是单纯地提供原始资源,而是要更进一步对其提炼、加工,从而提升服务水平。

結语

数字环境下,中小城市图书馆可以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图书馆打造为资源共享、服务一流的科学文化艺术中心。其关键在于如何科学规划、拓展思路和转变观念,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实现数字化馆藏资源共享。通过自助式设备和网站导航服务,也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淑平.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2):161

[2]王学文.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179

猜你喜欢
数字环境中小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基于消费视角下的高铁经济给中小城市带来的产业变革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
国内中小城市中服装的“快时尚”文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