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电网应用

2018-10-21 04:09吴昌明
大科技·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网应用

吴昌明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事业作为提供基础能源的一种也得到了推动。为了更好的优化各类电力项目,电力企业采用了很多新型的高科技系统,其中就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文首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概述,然后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网;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145-02

1 引 言

近年来,科技带来了进步,各行各业都在科技的引领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科技理念和系统投入到了使用当中。其中,电力企业作为能源性企业之一,自然也不例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电力企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用户用电情况的监测和用电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该系统,所以不断优化和发展该系统,使其能发挥最大的市场价值是当前电力企业继续思考的一大问题。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述

所谓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际上就是采集并分析配电变压器与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并以此来实现对相关线损的分析、负荷管理以及用电的监控工作,进而使用电检查、成本的节约以及负荷预测等得以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含诸多先进技术,如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等,借助相关技术及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方可快速掌握用户实际电能使用状况,并实现电负荷的检测、控制作业。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体系包括: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主站系统包括: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等。工作站、防火墙等也是其附属结构,是保证电力业务完成预期目标的保障。系统主站、终端之间的远程数据通信需要借助专用通道完成,其中采集设备是安装在现场的主要监测仪器,可完成收集、提供原始用电信息的功能。

在配电网中,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应用能够全面的覆盖所有的电力用户与关口,以此来使相关计量装置在对用电负荷、电压及电量等信息的及时采集等工作得以实现,从而为相关系统的运行提供准确度高且更加完整的基础性数据,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得以切实有效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应用分析,首先要对该系统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该系统本身的功能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对用户的用电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以及实时的监控,采集的内容也有很多,比如:交流模拟量、电能量数据、电能质量越限统计数据、事件记录数据等,总的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力系统。除了这些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它还有一些额外拓展的功能,比如实时监控、综合应用、系统接口和运行维护等。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3.1 自动化抄表以及电量结算

传统的抄表方式是人工抄表,即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到每幢楼的电表处人工抄表,这样的做法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可能会出现抄错的情况,后续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而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电能信息在供电、用电以及售电的的整个过程中都能进行实时的采集,如此一来除了能够使抄表的精确性得以提升,而且对于电力资源的节约,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更加优化管理的模式,保证了电费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2 预付费控制

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实现了一月分期缴费的理念。一月分期缴费主要针对的用户是那些不能夠按时缴费的人,通过缩短电费缴纳的周期,来增加单位时间内进行电费发行的次数,可以反复的提醒拖欠电费的用户及时交钱。借助用电信息管理体系,可实现先交费后用电的目的,一旦客户的缴存金额不够,供电公司可及时通知用户缴纳电费。同时对于高峰用电期间,可借助该系统实现功率控制、购电控制等管理,降低过高负荷用电设备的应用,是提高用电采集系统应用合理性的基础,借助需求侧管理方面可快速引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对提高整体有序性具有极大帮助。如此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电力企业的主营业务现金并加快其资金的流转速度。不仅如此,该系统还自带预付费用控制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获得更高效益。而且它也转变了传统的现金交费方式,让缴费的途径增加了很多,包括电话充值、网上充值以及跨行转账等,并且实现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3.3 全方位用电计量装置的使用情况监测

新系统的采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计量方式,实现了全天24h实时的监测。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的防止电能表被某些不良用户进行私下改造和参数篡改,实现了不费人力的远程监控,且监控效果更好,能够满足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公平性,使用户和公司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3.4 线损管理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存在线损大的问题,能量损失高限制了电力企业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农村配电网的线损更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2014年,某地区线损统计数据表明,10%的农村地区线损率高于20%,但是城市地区线损率高于15%的仅占0.5%。借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快速获取各方用户实际状况,便于进行用电数据的全局掌控,为对比分析和降低线损等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3.5 提升相应的服务水平

不仅如此,由于技术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服务管理的水平,能够让一些曾经只是理念上的东西转变成了现实。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采集与处理相关信息,这对于用户用电信息时效性及其精确性的保证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一旦用户在用电方面有任何问题,都能够做到及时的回应,大大减轻了维修工作的负担。

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信息共享的发展

智能电表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初始形式,可根据需要提供有效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结合部分资料数据分析可得出,智能电表测量数据及数据分析方面存在较多方法。电压、谐波等均可作为电能质量评估的参考资料,为电力营销机构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建立了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对建立基于服务架构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而实现多方机构数据共享、互相操作的目的。

4.2 双向互动方面的优化调整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最为主要的特征在于电力数据在发送、输电、配电、使用环节中均是双向流动的。在进行系统改革和调整作业时,便不可以简单的停留在发电、输电环节,需要充分考虑整个电力系统方面的优化。其中用电领域重要价值较高,用户可充分参与到需求侧管理作业中,一旦发生电负荷过高、用电量紧缺等特殊状况,用户可结合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从而降低电负荷。在电负荷合理削减作用下,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这对整个电网而言至关重要,此时电网公司需要考虑负荷和价格方面的调整,及时对电价进行金额补贴等管理。

4.3 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功能全面的实现下,根据1h采集周期,用户的智能电表会产生3KB容量的数据,按这个比例计算,如果智能电表使用数量高于160万户,则数据容量将会达到11GB。当下国家电能使用用户数量高达4亿户,单日产生数据量巨大,为此,需要及时考虑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根据数据类型、特点等进行建模,并合理分析相关数据,从而实现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从中可以看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4.4 互联网能源交互的应用

当下分布式能源的应用逐渐增多,太阳能、风能等已经成为与电力能源相互并存的方法,提高多种方法共同开发,对加强城市能源供应有效性、连续性具有极大帮助。以2016年福建、四川等地区的水、电、煤三表远程连接采集试点工程为例,从试点工程运营结果可以看出,采集成功率高达99.8%,效果超过预期目标。传统水、气抄表属于人工作业的方法,現阶段,借助三表合一的手段管理,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用下,可大幅缩减人力资源耗费比例,是提高城市能源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对于控制消费载体能源用量、使用方法等具有较大帮助,可在短期内实现能源优化、调度等管理作业。

5 结 语

在对智能电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配电网中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逐渐的推广应用能够为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提供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随着配电网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将对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不断地拓展,从而使其与电力营销其它系统的兼容共享得以逐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杜蜀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2):131~135.

[2]宇文肖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27~28.

[3]张 涛,谭赣江,冯海舟,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23~124.

收稿日期:2018-9-10

猜你喜欢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网应用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智能家居产品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补充实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
10kV配电网现状及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