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

2018-10-21 04:40蒋海春
大科技·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车辆日益增多,使沥青路面面对极大的挑战,除了确保快速的公路运输畅通、安全和高效以外,还需要使公路具有绿化、环保、亮化的城市功能。本文就将以沥青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通过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沥青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相关工程作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176-02

1 引 言

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沥青公路施工技术在其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保证沥青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总结、优化了相关操作技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沥青混合料作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材料,其优越的性能总是受到公路工程施工工程的青睐,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沥青公路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摊铺技术,碾压技术,接缝处理技术及养护技术。本文将对沥青公路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作出详细说明。

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 工程概述

昆明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含连接线)路面工程,为六车道公路。本合同段标准路基宽度为33.5m,其中横断面组成为:行车道宽6×3.75m,中间带宽为3.5m,两侧路缘带宽为0.75m,两侧硬路肩寬为3.0m。

路面结构层为: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380mm)+透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粘层+AC-25F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厚80mm)+粘层+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厚60mm添加抗车辙剂)+粘层+AC-13F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厚40mm)。

2.2 施工前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进行全面清洁,固定在底座上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去除表面杂质和宽松的水泥灰色,和坚持“基层强度不足不铺不均匀不铺,不干净不铺,涂胶水刷层油或不按规定凿毛不铺”四原则。在底座上进行水准测量,检查是否应在验收范围内进行修复。布局:摊铺厚度、底层计算根据测量高程,旋转基准的铝合金板、垂直标高控制点,每6m设置两个铝合金板尺关节,摊铺层和面层用桁架滑动平衡梁作为基准。组织准备。建立气象联络员,做好气象采集、传播和人员传播工作。明确压路机压实指挥人员,设置标记,分段压实。

精心维护和调试各种设备。对所有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交底,包括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重新检查平石的水平,在平石的侧面涂上乳化沥青,重新测试井盖的高度,必要时举高顶帽,使立面达到设计要求。

2.3 材料要求

沥青混凝土混合物的沥青和级配矿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为了确定适当的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凝土的混合温度,它们的铺设温度应不低于设计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铺装温度和压力实时的现场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混合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无明显增白,无粗粒分离和结块成团。沥青混合料厂对其生产的沥青混凝土混合物应进行检查和记录。拌和厂应按照用户要求,平衡将自卸车后的货物混合,施工单位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铺设,铺装过程不得任意改变速度或停止。

2.4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采用三一重工4000型全称量沥青拌和楼拌制。拌和楼已配备计算机设备和打印机,每个台班结束时可打印每盘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沥青用量,拌合时用的生产配合比己获昆明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总监办、第一高监办的批准,按AC-25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生产配合比(1#:2#:3#:4#:矿粉=16%:29%:20%:31%:4%),最佳用油量4.0%,油石比4.2%的比例拌制;将该生产配合比输入拌合机控制系统,现场试验人员按规范要求对混合料进行抽样,拌合楼拌和时稳定,混合料达到目标配合比要求,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生产保证所拌制的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剂量等指标符合要求。混合料经试验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才可以出厂,若不合格的作费料处理。沥青加热温度为155~165℃,矿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确定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拌合时间每盘宜为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小于5s。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为150~165℃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拌和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集料分离现象。如果出料温度高于170℃则作废料处理。

2.5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混合料运输到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5℃。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中移动进行分层装料,移动三次,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和离析现象。在摊铺机输送螺旋的前挡板下部加设柔性挡板;运料车增加尾侧挡板,并多级顶升卸料;摊铺机喂料斗翼板慢速合拢等措施,以有效减少离析,确保摊铺均匀性。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加盖保温防尘篷布,以便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2.6 沥青混凝土摊铺

铺路前,应全面检查沥青摊铺机,以满足起动要求。由于机动车道单幅宽度为11.5m,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宽度为12m,采用一台摊铺机。为了保证铺装机的预期平整度和压实度,调整了铺装机的振动频率和相应幅度,使铺装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压实度达到85%左右。铺平公路之前预热温度65℃以上,可以开始正常运行后填塞振动开关打开。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铺层厚度和材料类型确定抛高系数。下层为1.10~1.20,上层为1.05~1.15。摊铺压实试验后高程满足铺平后,摊铺层以上,除了平石边缘两侧可进行人工修整,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允许人工材料在摊铺机后修复,在特殊情况下,经现场高管允许,只有本地修复,沥青混合料在碾压之前,施工人员不得践踏。

根据生产能力、输送能力、压实设备配置及沥青拌合设备的铺装长度,摊铺速度应控制在3m/min左右,以保证铺装机器均匀铺开速度,不受干扰。桁架滑移平衡和沥青摊铺板是不允许有散落沥青料的,在实际的铺装中需要四名工人做清洁和清理工作,在货物装运后,要放弃卸货的多余库存。本项目无特殊情况,横向无施工缝,每一层铺设到位,横向接缝的较低水平应至少为1m左右,接头应涂上沥青胶粘剂层,接头表面应烫平。总监办、高监办及上级主管门人员现场查看试验路铺筑情况如图1所示。

2.7 碾压要点

使用辊轧制从路边的公路,轧制顺序:联合预压→压力的双重压力,整个压路网络,整个压路网络的结束,重叠的轮距每次来回适合30cm,辊应均匀,不得转过来,转过身,终压温度不小于70℃。在滚筒选型的初期,一般采用压力轻压-压光后,轧制基本平稳,密度高,由质检员检查平整度,发现不均匀的调整压路机,应返修直至平整。为了满足压实度,应尽可能减少轧制孔道的数量,尽量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纵向轧制频率(应检查初始采样密度,以指导适当数量的轧制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开始滚动控制在大約110℃或更高,轧制结束温度大约70℃或更高。振动夯实盘或手动捣固板和热烙铁应适用于压路机不能压实的边缘和角落。路面、滚轮或其他车辆不得停在公路上,禁止通行。只有在沥青完全完成并冷却到空气温度后,才应该打开交通。钢轮压路机进行初压如图2所示。

2.8 接 缝

公路的接缝必须紧密和光滑。上下纵缝应在150mm(热接头)或300mm(冷缝)以上处交错。相邻两帧和上下两层的横向接缝应超过1m。3m尺应使用检查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在进行梯级操作时,应采用热接缝,铺装部分应留有100~200mm的宽度,不滚动,作为后续部分的底面,然后在接缝处压实。一半范围建设冷焊,适当添加挡板或将铺设沥青混合料挖出毛,涂后再刷胶水层油店新材料,新材料在跨缝摊铺公路,层重叠50~100m,软化降低清洗后重叠,交叉缝夹紧压力。高等级公路表层的水平缝应采用竖向平缝,并采用斜接缝进行下一层和其他层路。建议采用机械切割或手工切割,以消除层厚不足,使工作缝能以直角连接。清理切割过程中留下的泥浆和水,在干燥后涂上胶粘剂层油,并放置新混合物。

3 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成立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的由项目部质检科、中心试验室、工地现场技术负责、现场质量监督员组成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为纲领,以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要点为指导,以三级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和工序交接检查作保证,严格各施工工序的控制与管理。对易产生问题或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大技术投入和管理力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施工工艺流程。工程项目领导班子坚持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保持并实现工程项目达到规定的要求。开展一系列有系统、有组织的活动,提供证实文件,使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和工程监理单位确信该工程项目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施工现场进行插牌施工,示明现场人员的姓名、职称、职务、职责及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检验情况等。以便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和监理、业主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做到文明管理、文明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全程旁站监督,并自觉接受上级各有关领导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来自各方面的质量信息,保持最佳的质量控制状态,确保成品质量达优质工程。切实履行承包人的承诺,确保所生产的产品均为优质产品。内部管理上采用定人、定岗、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奖罚分明,确保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严格按标准、规范及指挥部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检,每道工序的自检结果都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同意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资料和拍照存档工作,保证施工过程具有可追朔性,检验评定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便施工中和竣工后备查。

4 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沥青公路施工技术在其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建设都离不开沥青公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工程当中的应用为基础,分别阐述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沥青公路施工技术当中的摊铺技术,碾压技术,接缝处理技术以及养护技术的实际应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沥青公路施工技术在其间会有更好的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付 涛.浅谈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J].价值工程,2016(11):120~121.

[3]王晓伦.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与质量控制[J].建筑世界,2017(03):45~46.

收稿日期:2018-9-19

作者简介:蒋海春(1980-),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公路工程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