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018-10-21 06:08范嘉泽
大科技·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武汉市分类

范嘉泽

摘 要:简介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引出了生活垃圾分类对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环节和回收链的管理和末端处理新技术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330-02

据统计,我国的垃圾堆放量以超过60亿t,因堆放而占用的土地面积超过5亿m2,许多城市均已经到了垃圾围城的窘境。现阶段,我国垃圾末端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二种,但是,由于在垃圾收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分类,填埋后,严重影响到土壤和水源的质量,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在于2017年3月18日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方案中明确要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方案还指出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部分城市要强制实施,要将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直辖市、省会城市要率先实施,并成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中还明确了强制分类主体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居民为引导分类主体。

按照现在垃圾增长的速度测算,预计10年后,国内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将超过4亿t,如此增长下去,将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到生态环境的平衡,而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将是直接导致这种严重后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制度是由政府制定推行的。由于社区垃圾分类与社区物业的环卫工作有一定的重复性,很多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是都是由流动拾荒者、社区保洁人员、环卫工作人员和一些民间垃圾回收站实施完成的。

武汉市是湖北省会,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促进了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地方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个个新的社区,武汉市常驻人口的流动人口合计数已近1300万。垃圾产量增长趋快。

武汉的城市垃圾中的居民生活垃圾量超过垃圾总量的50%,管理难度加大,管理压力加大。随着武汉市城市化建设和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武汉城市文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武汉市居民们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关注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武汉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紧迫度越来越强。作为省会城市的武汉,十年前,武汉市政府就推行过以社区为单位的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全市7个中心城区中的35个社区,共投放了980套垃圾分类回收箱,推行居民源头对垃圾的分类,但是居民的参与度不高,效果并不理想,后续也没有继续推进。[1]

由于上述尝试收效很低,生活垃圾分类没有有效推行,社区居民们还是将垃圾混合投放,垃圾中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垃圾没有分离出来,直接进行填埋或焚烧,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特别是经过梦烧处理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大气,被填埋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土壤、水源的破坏,甚至影响到江河、湖泊的中鱼类的生态平衡。

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主要问题在于垃圾没有分类,末端处理方式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负面影响大。

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主要是以政府环境卫生部门管理为主,居民分类回收垃圾为辅,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壁垒,没有把好垃圾处理的第一关“行垃圾分类”。

2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

如果垃圾在处理前能够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价值,有效控制有毒物质對人体和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从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居民环保认知和城市文明的进程,同时也是一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制度和法规的建设,并且在专题会上做出了具体的指示,加快建垃圾分类管理链条的系统建设,要以法治为基础、全民参与、政府推动为核心要点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每一个公民,政府和国家层面,高度参与的民生大事。

3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经验

在一些国外文明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中,垃圾治理是一项法制、财政、监管等完整的体系,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和作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新加坡和日本二个国家。

新加坡的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有:①垃圾末端处理以焚烧为主;②垃圾的再生利用;③改良各类产品的包装材料,以达到减少垃圾产量的目的;其中第二点就是在垃圾有效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的,根据有关报道,新加坡的垃圾循环再利用率达到了60%以上。

另外,新加坡垃圾分类措施精细,种类设置多,这样大大增加推行的可操作性,也为后期垃圾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出了整个垃圾管理链条的健康发展[2]。

日本值得借鉴的经验在于,政府引导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法规的支撑,把这种认识转换成了生活习惯,日本的垃圾分类也非常的细致。日本的做法值得学习地方是,他们把垃圾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类,根据垃圾的种类制定不同的回收时间,政府也发挥奇思秒想,根据不同的垃圾在公共场所放置了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分类回收箱,这样从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了居民分类识别垃圾的意识和惯,为垃圾分类打下最关键的基础。从此之外,政府根据不同的垃圾规定了不同的回收时间,并将具体信息制作成挂历,发放到每户,一方面,进一步从日常生活中固化了居民们垃圾处理的习惯和环保意识;另一方,政府管理更加精细化,推动垃圾分类相关制度的持续深化的执行,提高民居民的参与度,保证了制度推进的落实和效果,使日本成为垃圾处理的世界模范。[3]

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4.1 建立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需要建立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要创造有助于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在这一点上,我国可以借鉴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成功的立法经验,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制定、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从垃圾的产生到垃圾末端处理的一整套。

4.2 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提升监管水平

城市环境管理一项公共事业,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管理的基础,需要政、企乃至每位居民的参与,因此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对于垃圾产业的相关企業在贷款、利息和税收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为垃圾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4.3 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创新模式

垃圾分类新模式……两网融合。“两网融合”是指“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个网络有效衔接的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垃圾分类云平台系统,每个社区单元布放智能回收终端,对居民投放进行积分补贴;政府数据监督可控,通过垃圾分类标准及数据统计,垃圾分类的溯源系统,满足数据分析,全过程监管。

4.4 做好全社会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应从幼儿园开始,从小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并且写入中小学的教材中,可以要求中小学在校学生在寒暑期间,共同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监管工作,以点带面,从家庭到社会,做好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5 结 论

我国人口众多,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增长量高。在政府主导管理体系健全的前提下,需要居民的高度参与。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环保的问题更是社会文明度的标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垃圾分类管理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应该从政府到地方,从管理部门到个人一步一步的推行落实。

参考文献

[1]吴红玲.浅析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EB/OL].

[2]陆俊岭,罗莹华,谢泽莹,陈曼春,谢思敏.新加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对我国的启示[A].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9(2):41~44.

[3]窦林娟,孙巧慧,常 娜.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4):83~85.

收稿日期:2018-10-10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武汉市分类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穿盔甲,慢慢爬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细雨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
太阳“跟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