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嗜古成痴到“好古破家”—《晚清金石文化研究》读后

2018-10-25 06:58刘学谦
中国书画 2018年9期
关键词:金石学赵之谦潘氏

◇ 刘学谦

本书为程仲霖近作,主要探究晚清同光时期以潘祖荫为纽带的金石文化群体的交游活动,并以此揭示同光时期金石学的特点,旁及有清一代金石文化的发展和转变。金石学起于宋,欧阳修、赵明诚发其端,到清季,因朴学兴起、出土文物渐多,金石之学实有助于考证辨伪,故达于极盛。晚清民国以降,由于西方现代科学体系的引入,金石学所包含内容逐渐分化,金石学本身也消隐于考古学、历史学、古文献学、古器物鉴定学等学科中,不再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在《本朝学术源流概略》中,罗振玉将清代金石学分作四类,即目录、文字、图像和考证。本书亦从四部分阐述金石文化群体的交游活动,包括鉴藏、传承、考辨及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揆其异同,则目录与鉴藏,文字、图像与传承,考证与考辨,实为一一对应之关系。至于“对书法艺术影响”一章,因作者为书法行家,以专业眼光视之,自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本书是群体研究,群体必涉人事,人事必存纷扰。潘氏有何本领,能够将赵之谦、王懿荣、吴大澂、张之洞等金石名家聚集在自己周围?名望、地位、眼光自不必说,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潘氏的性格与手段,二是群体诸人对古物的极度热爱。

在京师金石文化圈中,潘祖荫与赵之谦的关系最好。潘对赵有知遇之恩,两人又同有金石之好,赵为潘访书刻印自然是尽心尽力。赵给潘的信中,多有袒露心迹之处,臧否人物姑不论,有时甚至极隐秘的事项,也尽呈笔端。此外,书中左宗棠购买并辇送盂鼎给潘祖荫,以报后者极力声援使之免祸的事例,也是潘氏慧眼独具,善结人缘的明证。

在嗜古方面,潘祖荫自己也不遑多让。缪筌孙《云自在龛随笔》引翁常熟跋,说上海大收藏家沈树镛得了《王稚子双阙》这件宝贝,拿出来在潘祖荫面前炫耀。正在谈笑间,潘居然伸手去夺,结果酒杯都碰翻了,碑帖的贴眉也挂了彩。于是翁调侃道,如果是元代人的拓本,距今有三四百年了,伯寅见到,又该作何举动呢?

上述奇闻怪谭,在一般人看来,殊不可解。孩子爱玩具,往往如痴如醉。如果一个成年人突然表现出孩子气,则足见其挚爱某物之深了。不过,成年人的“玩具”可是价格不菲呢。出身官宦世家、久任朝廷大员的潘祖荫,为了满足嗜古癖好,也不得不耗尽家财,甚至不惜负债典质。更不用说群体中其他成员了。诚如作者所言:“潘祖荫的金石同好中,王懿荣、吴大澂等无不因嗜古而家境窘困。”潘氏诸人毕竟不能如帝王般垂拱高卧,天下之宝,召之即来,来之即永存。经济和财力上的诸多限制,反而促使群体诸人养成精鉴藏、广传承、多考证的风气。而潘祖荫本人,也是明确反对“玩物丧志”的。目录、文字、图画和考证著作的相继问世及出版,无疑是从事实中提炼价值的积极表现。此亦学术兴旺发达之正途也。

最后,作者谈到金石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考察两者关系,既有艺术之间的相互砥砺,也有学术对艺术的滋养。至于影响所及,是仅限个人,还是囊括时代风气,就见仁见智了。本书运用大量未刊文献,以信札尺牍居多,书后又附潘祖荫金石交游纪事,叙述详实,考证充分。就个案研究而言,足可启发后学,嘉惠士林了。

猜你喜欢
金石学赵之谦潘氏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常吃西餐更容易患肠炎
金石学是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价值与文化意蕴探赜
浅论陈介祺的艺术成就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同根同祖 两岸一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