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8-10-25 05:16杨瑞金曹迪于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洼田中风病饮水

杨瑞金,曹迪,于涛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中医认为中风病是由于人体自身阴阳失衡、气机逆乱所致,以致脑脉瘀阻甚则血溢于脉外后出现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发言语謇涩、吞咽困难等临床常见并发症。中风病吞咽障碍可引发呼吸困难、饮水呛咳、营养不良甚至引发吸入性肺炎,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1]的特点,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吞咽障碍是由于支配舌、咽喉、会厌等部位的神经肌肉组织运动功能障碍所致[2]。长春市中医院康复科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此病与吞咽障碍治疗仪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以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中风病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收集来源于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病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2~84岁,平均62.1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56岁。2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其中观察组由于患者出院脱落2例,实际观察34例;对照组由于并发癫痫脱落1例,复发脑出血脱落1例,出院脱落2例,实际观察32例。

1.2 诊断标准

1.2.1中风病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1995年制订的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2.2吞咽障碍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苏格兰学院指南工作组修订的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者;(2)患者及(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者;(4)吞咽障碍病程在发病15~90 d;(5)年龄在40~75岁之间;(6)洼田饮水试验评分 3~5分。

1.4 排除标准

(1)严重晕针者;(2)中风后严重痴呆、精神障碍、失语(不能理解语意)者;(3)其他原因造成无法合作者;(4)患心脑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局部皮肤溃疡,凝血障碍者;(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6)近期服用过可能影响试验疗效的药物。

1.5 中止及脱落标准

(1)并发其他疾病需首先治疗者;(2)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者;(3)个人原因造成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辨证口服中药、改善脑循环、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具体可参照2017年长春市中医院康复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之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关于吞咽障碍诊疗内容。

2.1 观察组

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主穴选取廉泉、风池、翳风、列缺。伴有面瘫、口唇麻痹者加地仓、承浆、迎香、颊车;伴有咀嚼不能者加下关、颊车、丝竹空;伴舌肌无力者加金津、玉液。腧穴定位参照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3]。操作:患者取坐位,医师双手与所取腧穴常规消毒,选取0.38×50 mm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具体操作方法参照“十三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穴》,治疗时间30 min/次,1次/d,30 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对照组治疗采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 (YD-8500)。治疗仪刺激的同时采用口腔冰棒刺激口腔颊部、舌部使得患者做主动和被动的吞咽动作,刺激时间 30min/次,1次/d,30 d为 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指标

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定。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吞咽无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分;有效:吞咽仍存在一定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分;无效:吞咽仍存在明显障碍,评分3分及以上。

3.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两组数据进行各项指标的组内、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随访

治疗结束后30 d,对66例患者病情进行电话随访。

3.5 治疗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6 不良反应处理及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1例承浆穴针刺后发生少量皮下出血,无特殊处理次日消退,其余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讨论

中风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实验研究表明大脑皮质吞咽中枢存在于岛叶前部、中央回皮质、运动前区皮质[4]和顶颞部[5]等多个部位,这些部位受损则出现无法开启吞咽动作,咽反射时间延长,吞咽障碍出现的误吸往往是由于皮质下白质的前部受损所致[6],而双侧延髓的吞咽中枢受损,会出现咽反射完全消失[7],因而表现为食物或液体滞留在咽喉部位,出现呛咳或误吸。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可加强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有效改善脑部供血情况,促进病变组织建立侧支循环[8],提高代偿能力,从而恢复损伤的脑组织,改善吞咽障碍。该试验中所选取廉泉穴为任脉腧穴,经脉循行具有“循腹里……至咽喉”的特点,《针灸资生经》记载“廉泉主……舌根缩急,下食难。”风池穴位于项部,《类经图翼》记载“风池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翳风穴下方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分布;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间接治疗吞咽困难,《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记载此穴可治疗“食噎”。这些腧穴配伍应用,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开窍利咽的功效。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观察评定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该试验操作简单,分级明确清楚。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平均分由 (4.06±0.74)分降为(2.15±0.96)分,对照组的平均分由(4.03±0.69)分降为(2.66±1.12)分,组间与组内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均有疗效,且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统针刺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吞咽障碍治疗仪。由于该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有待后期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洼田中风病饮水
简易饮水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