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土地整治设计研究

2018-10-26 10:54谢国胜徐德军
科技资讯 2018年14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土地整治乡村

谢国胜 徐德军

摘要:土地整治的开展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土地整治中融入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扩充土地整治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为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乡村景观风貌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土地整治,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000-00

土地整治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对于缓解我国人地关系紧张、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治的开展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但在实践中,人们更强调硬质基础设施建设的观念,导致多个项目在景观生态方面的建设显示出不足之处。

1 景观型土地整治设计的方法

(1)调查分析区域内现有资源要素的情况,包括自然生态要素、人文景观要素及道路布局等。确定各项工程主线的分布,为土地整治工作有条理地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区域的尺度大小及项目的要求,确定工程的规格标准,如在道路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若项目区的货运量较大,则在主干道的设计中,应将路面宽度加大、硬化规格提高。

(3)通过缓冲带、廊道等景观要素连接各区域,使原来独立存在的区域联系起来,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2 土地整治的景观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分区是景观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展景观格局研究、景观评价、景观规划与整治设计的前提条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与纽带。开展土地整治的景观功能分区,对发挥各功能区的职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2.1 土地整治景观功能分区的方法

依据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结合土地整治的具体要求,从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等方面,分别选取科学、合理的指标,借助 SPSS 及 ARCGIS 等分析制图软件,对研究区域进行景观功能分区,为下一步更好的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1)土地整治景观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构建。在对研究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原则及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具有较强反映性、可定量化、可比较、数据便于获取的指标,建立景观功能分区的相关指标体系。(2)指标值及权重的确定。针对上述指标,由于部分指标存在空间差异较小的现象,在利用过程中意义不大,为消除这种情况,同时也为确保指标间具有可比性,因此对选择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3)GIS 叠加分析。GIS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统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的图形和属性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的空间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

2.2 景观功能分区的结果

在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及生态环境效应,在 Arcgis 及 SPSS 软件的辅助下,对多个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将参与分区的各矢格图按照权重的比重依次进行叠置。项目区通常可划分为:居住建设生活区、经济林果生产区、特色农业生产区、大田粮食生产区及生态环境保护区五个区域。

(1)居住建筑生活区。该区是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它能够直接反映乡村的生活景观及精神面貌,它的结构功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具有地方特色的居民住宅是该区的主要构成要素,并配备有适量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娱乐广场、医疗服务场所及行政办公区域等。内置笔直或蜿蜒的小街小巷,将区内各要素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有别于城镇高楼大厦的独具韵味的乡村建筑景观。(2)经济林果生产区。本区主要特点是以果园、经济林等乔木为主。其具体功能表现为:一是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二是提高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为野生物种创造了丰富的生境和食物资源。(3)特色农业生产区。本区農业生产主要朝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和花卉农业方向发展。在保持现状菜地面积基础上,发展保护菜地生产,逐步扩大保护的面积。(4)大田粮食生产区。该区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势平缓,地形坡度低,灌溉条件优良,利于农业作物的生长及当地居民的生产耕种。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区域在整个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5)生态环境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区设立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 景观型整治具体的工程设计

3.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土地平整工程内容包括以平田整地为重点的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以保持或提高地力为目标的地力保持工程。土地平整的目的是为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改善作物的种植条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也更有利于农户的田间作业及农业生产管理。

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时要充分利用自然曲线产生的美感,如果只追求整体的统一规整,则势必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要保护好原有的景观要素,如田埂、树篱、池塘等,尽可能将各景观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土地平整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最小限度的改变地形,保持原有景观格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风貌,在对土地进行平整的过程的中,往往会因为单纯追求整齐化一的格局,而忽略了地形、纹理和质地等所产生的自然曲线美。因此,在整治中,应将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力求在保护自然景观、合理改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利用“镶嵌”田块,保持物种的多样性。田块的规整,既便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也提高田间作业效率,但却也降低了景观的异质性与多样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不利。因此,在对田块进行设计时,考虑在面积较大的田块中空出一小块自然保留地,为野生生物提供躲藏、觅食及迁徙的过渡地带,提高物种的存活率。(3)要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相配合。通过道路、田埂及树篱等,甚至是单棵树木,有效地将平整后的田块与其他景观相结合,避免出现田块被边缘化的现象。

3.2 水体(河流、排水沟)工程设计

水体(河流、排水沟)景观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河流、沟渠等自身的及其在农业与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对水体景观工程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构建完善的农业生态体系。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维持河流的供水、排水沟的输水功能。河流灌溉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排水沟是雨季用来排涝的重要设施。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明确各设施的具体功能,保障供水、输水及排水的效率,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要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水体景观工程进行设计。如在寒冷地区需要考虑材料的冻胀问题;在丘陵地区,应考虑如何沿地势而建,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3)设置多孔空间,保护田间生物。 水体景观工程的设计应考虑到如何有效保护野生物种,且能为田间生物提供摄食、栖息、繁衍后代的空间,以维持其正常的田间活动;要特别注意对原生物种的保护,如青蛙、蛇及鱼类等,维护其生息条件。

3.3 道路工程设计

乡村道路是联系村庄内部以及村庄与外界间的重要线形脉络,是乡村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道路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线性单元,具有较强韵律感和美感。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是将与道路相关的所有因素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色彩及视觉感受、空间感受及组织艺术等。其设计原则主要有:

(1)与地域特征相吻合,保持原有风貌

道路的规划设计应符合该区域的自然特征,依据地形走势、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道路工程的建设,尽量避免大规模地改变地表形态。

(2)避免穿越生态敏感区,防止生态环境的破碎化

生態敏感区作为一个区域中生态环境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因此,为确保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干扰,道路的选址应尽量避免穿越敏感的生态区域,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3)空间构建多样化,材料选择生态化

构建开阔的多样化空间,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根据道路的等级、车流量等合理确定需要硬化的道路,可硬化可不硬化的道路则不硬化为优先选择;路面材料应尽量选择透气、透水且对环境损害小的生态型材料。

参考文献:

[1] 刘文平,宇振荣,郧文聚,肖禾,张茜.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8)

[2] 张玉钧,张英云.市民参与型的乡村景观保护——以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7)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土地整治乡村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