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四公子中辨广纳贤才的秘诀

2018-10-28 09:15吴皓童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品德

吴皓童

摘要:文章介绍的是战国时期四公子如何通过修炼自身广纳贤才,包括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例如对待比自己身份地位的贤士要尊敬有礼,态度虔诚;要不耻下交,平等待人,以广泛结识贤士为乐趣,并且要控制住对金钱的欲望,不要贪图私利;要耐心听从贤士对国家战况的做法和意见,不要一意孤行,葬送了贤士的追随之路。公子还需要才高八斗,有辨识人才的智慧和口若悬河的才能。文章还写了广纳贤才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贤士需要有追随四公子的需求,以及战国四公子的家世背景。最后写了战国四公子的广纳贤才与现在社会的一些关系,以前的一些方法在如今的社会仍有起鲜明的时代意义,以及战国四公子优秀的品德要后世继续传承下去,卑劣的品性要摒弃,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战国四公子;广纳贤才;品德;才能;社会背景

战国时期诸雄并起,天下形势变幻莫测。各诸侯相互征伐,各国公子都广纳贤士,以拥护自己的君王不被其他诸侯兼并。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就是当时广纳贤才的公子代表。要想广纳贤才,我认为和公子自身、公子的家世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就公子自身而言,需品德高尚,才能得到士人的尊敬与追随。

(一)什么为之品德高尚?品德,是做人的规矩,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一个人品德的高尚,主要是看他是否有着诸如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忠心耿耿、讲礼仪等崇高的人格,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而一个人品德的高尚可以得到他人的尊敬与推崇。据《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被继母谗言,加上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顺应了古代“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而且与弟弟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宽广的胸襟与对孝道的坚守,使得他被尧赏识,成为一代被百姓认可和尊敬的君王。

(二)而在战国时候的公子,需要有什么高尚的品德呢?其一,对待比自己身份低微的门客以及贤士要尊敬有礼,态度虔诚,不要高傲怠慢。就拿魏国的信陵君来说吧,他对身份低微的大梁夷门监者——侯嬴,自始至终神色恭敬,耐心地等候侯嬴与朋友朱亥交谈;而对待屠户朱亥,他也是数次前往拜见。最终二位助信陵君一臂之力窃符救赵,保全了赵国,拖延了秦国对魏国的进攻。虽然这些门客身份比信陵君低微,但是他对门客不卑不亢,尊敬有礼,态度虔诚,此等高尚的品德最终打动了侯嬴和朱亥,并使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他效力,帮助他转危为安。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也是态度虔诚,对诸葛亮尊敬有礼,最终才打动诸葛亮出山,成就了这一传世佳话。由此可见,对贤士态度虔诚,恭敬有礼的高尚品德能换来贤士的追随。

其二,公子要能不耻下交,平等待人,以广泛结识贤士为乐趣,并且要控制住对金钱的欲望,而不要鼠目寸光,贪图私利,因为一些所谓的名誉而错失广纳贤才的机会。信陵君驱逐秦军救了赵国之后,便留在赵国,听说两个有才有德的人,一个藏身于赌徒中,一个藏身在酒店里,便亲自同他们交往,以相识他们为乐趣。这事被平原君知道后,找到他的嘲笑和批判,他认为信陵君和这些人交往是耻辱,有失信陵君的公子身份。结果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听到这件事,都纷纷离开平原君,去投靠信陵君。事实证明,平原君的鼠目寸光和贪图名利葬送了贤士的投靠之路,而信陵君的平等待人和他的不耻下交,以广泛结识贤士为乐趣的做法让贤士无不投靠于他。还有一个例子,周王看见姜太公在河边钓鱼,想请他来当周朝的谋臣,两次派官去请他,最后到自己亲自去请他。周王一个堂堂的大国君主,不以请一个庶民来治国为耻,只要是有识之士,都愿意结交。两个例子都表明公子的不耻下交和平等待人的高尚品德可以招揽贤才。

其三,公子要虚心听从和冷静分析手下贤才的谏言,有自主判断的能力,而不要受一些小人迷惑,这样贤士才会愿意永远追随你,达到最终广纳贤才的目的。宾客中有个有前瞻的贤士朱英曾经好心劝谏过春申君要把李园杀掉,而且已得知他豢养此刻已久,楚王一下世,李园就会抢先入宫来杀死春申君。可是春申君却受李园迷惑,没有当机立断杀死李园,最终朱英远离他,还落得了个杀身之祸的下场。因此,公子要有虚心听贤士的意见的高尚品德,而不要一意孤行,否则投奔的贤士将会调转船头,离公子而去。

其次,就公子自身而言,还需要才高八斗。

其一,公子需要有辨识人才的智慧。人才,是不谓身份地位,家世背景,而是有勇有谋,能为公子分担忧,出谋划策的人。魏国的信陵君就有辨识人才的智慧。一次信陵君与魏王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金帆,将进入边境。”魏王已立即放下棋子召集大臣商量对策,而一边的信陵君却淡定自若地说只是赵王打猎而已。果真后来传来消息赵王果真只是打猎罢了。魏王感到惊诧,问信陵君原因,原来是信陵君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就会立即报告给他。由此可见,信陵君能考虑周到,辨识到一位能打探秘密的人才,是非常有辨识人才的智慧的。

相比之下,孟尝君则望尘莫及了。孟尝君只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而没有辨识人才的智慧,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使薛地民间的风气甚是糟糕。

其二,公子需要培养口若悬河的辩论口才。楚国的春申君到秦国对秦王讲治国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把秦王讲得心服口服,最终不攻打楚国,他的口才为世人所称赞。还有一个例子,“晏子使楚”一直是传世的佳话,讲的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都能够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晏子的善辩也是公子需要培养的重要才能之一。总而言之,公子想要广纳贤才,还得有让贤士仰慕的才能。

再其次,公子背后还得有庞大的家世背景作支撑。家世背景就像是一所饭店的招牌一样,家世背景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贤士的追随。战国四公子背后都有强大的后盾,那就是他们所效力的国家或者说是国家的王。因此,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是公子广纳贤才必备的武器。

最后,公子能够广纳贤才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分不开。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我们印象中熟悉的科举制,所有的官位和爵位都由王室的亲属门下来担任,而天下庶民中自认为是贤士的人想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怀才不遇,就必须去投靠自己信任的公子,以发挥自身的才能,为公子效力,也借此通过自己的才能寻找当官的机会。这种贤士需要投靠公子的需求的社会背景因素也是公子能够广纳贤才的重要原因和源泉。

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上述所有的方法到如今社会都有其鲜明的时代意义。不信我们将视野从战国的沙场转移到如今的社会,所有古代的战国四公子如何廣纳贤才的成功经验和惨败教训都值得我们后世的人借鉴和加以引用。比如说,在面试会上,公司要招纳有才的员工,老板要寻找得力的下手,上司要寻找忠心的秘书,等等之类的场合,都可以找到当年战国四公子广纳贤才的缩影。上属可以用上述所说的当年战国四公子广纳贤才的方法按班就套地找到与自己合作的得力助手,来提高自己的业绩,就如同当年战国四公子通过广纳贤才强大自己的国家一样。当然,有胆识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甄别对自己有益的企业去面试。不仅如此,战国四公子的一些广纳贤才中的一些优秀品德,如信陵君的虚怀若谷,平等待人,不耻下交,春申君誓死也要保护太子回楚国的忠贞不渝,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当中一些卑劣的品性,如平原君的贪图私利,春申君的听信谗言,孟尝君的只广纳却不辨人才,都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他们的品行的最佳做法,而且精华部分的优良品德值得我们在生活和待人处事中加以实践和运用,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优良品德。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仿佛回到了战国广纳贤才的沙场,与四位公子交谈甚欢,娓娓道来着自己“引贤”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史记》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测评的探索与实践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