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8-10-28 09:15吴维荣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传承互联网

摘要: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的文化基因,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语言体系传播力、传统特色建筑、文化传承人等方面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理念、更多元的方式和更鲜活的语言。基于互联网,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传承创新意识;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传承研究水平;强化激励机制,培养优秀传承人才;优化合作方式,拓展传承发展渠道。

关键词:互联网;客家文化;传承;发展

一、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被筛选的过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新时代,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客家语言体系传播力受到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外来以及现代的东西。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长期以古朴的形式进行传播,其传播力受到来自互联网、新媒体等方面的严重冲击,进而导致人们对客家语言体系了解不够、认知不够、传播不够。

2.传统特色建筑面临城镇化挑战。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城镇建设是其中尤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伴随着现代城镇建设,越来越多的客家传统特色建筑受到威胁,要么被强制拆除,要么被一些现代建筑所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客家传统特色建筑越来越少,建筑群更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色建筑方面的外在体现也越来越淡薄。

3.客家优秀文化传承人出现断层。受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因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越来越不受现代人所推崇。人们更多地去追求更加实用的东西,而忽略了客家先祖数百上千年积累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文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人方面存在着断层。比如,赣南采茶戏面临着年轻演员偏少的问题,年轻人学习客家语言的不多,一些客家饮食越来越少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等等。

二、互聯网+背景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契机

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互联网提供了更先进的理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度变革。互联网也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理念。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的新载体,推出既遵循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新型客家文化样式。在互联网+的理念指引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2.互联网提供了更多元的方式。互联网因具备开放性、即时性和广泛的传播性等特点,深受各界特别是年轻人欢迎,这也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方式。比如,在客家民俗旅游景区,拍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播放,在回应社会热点的过程中也宣传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用客家话为经典影视片段配音,并在网络上加以推广,这就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了客家语言。

3.互联网提供了更鲜活的语言。互联网时代产生了众多的新鲜词汇,比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等等,人们喜欢用这些网言网语进行交流和信息的传播。在这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也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鲜活的语言。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借用网络热点、热词、热图等传播展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三、互联网+背景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持续的传承与良性的发展,需要选择可行的路径,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传承创新意识。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全员参与的意识。要把“创新”意识贯穿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统设计之中,进而使其既符合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求,也贴切现代人的美好生活需要。

2.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传承研究水平。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非一家之事,也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搭建起交流平台,提高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要建立起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也要建立起政府与高校、民众、学者等各个方面交流机制,集各方之智、汇多方之力,共同推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3.强化激励机制,培养优秀传承人才。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人,基于此,要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激励措施,通过在政策、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各种传承人提供支持,促使人们自觉成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同时,要注重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既有学历学识、又懂客家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事业之中,使传承发展更具有持续性和生机活力。

4.优化合作方式,拓展传承发展渠道。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单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特色小镇规划等各种措施,调动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使他们同心同向、齐心协力,进而拓展其传承发展的渠道。

四、结语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各地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同高校、研究机构等等,从历史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予以推进,特别要注重运用互联网,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这不仅是文化传承所必须,也是可以将其化作为生产力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来带动各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琼.“一带一路”背景下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18-22.

[2]唐金培.论客家传统文化的当代困惑与传承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14(05):35-38.

作者简介:吴维荣(1976—),男,江西省赣县人,在江西省客家博物院工作。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传承互联网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